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

非凡网 81 0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1张图片-非凡网

在狱咏蝉

一、人生巅峰来的太早了骆宾王(?~684?),字观光,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骆宾王虽然名字里有个“王”字,但他并不是王爷,而是取自《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所以名字是宾王,字观光。

可见父亲对骆宾王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如易经观卦中所言:长大后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并且进入仕途,辅佐明君,光耀门楣。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2张图片-非凡网

骆宾王像

小时候的骆宾王也还真给他爹争面子,七岁就写出了《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当今只要是上过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背这首诗,如果他爹能穿越到现代,还不得骄傲的飘上天?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3张图片-非凡网

咏鹅

十八岁时,父亲在任上去世,家里生活更为窘迫。

《旧唐书》载:骆宾王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也就是无所事事到了三十多岁,还是一个喜欢与赌徒厮混的不良少年。

可见神童的光环并没有给他带了多少荣耀,更没有在事业上对其有多大的帮助。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4张图片-非凡网

二、你不是性子直,你是情商低骆宾王虽然也读了不少书,但性格狷介,孤傲于世。不管怎样,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四年后,骆宾王赴京赶考,期望春闱一搏。可是在那个试卷不糊名的年代,功夫大多在考场之外。

骆宾王既不想认识达官显贵,也不屑于作秀包装,总认为科举只不过是小菜一碟,结果自然是榜上无名。

后经人推荐,才得到一个在道王李元庆府上做幕僚的机会。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5张图片-非凡网

在王府里,骆宾王还像鹅一样“曲项向天歌”,恃才傲物但也勤勤恳恳。

李元庆觉得此人也许真的是大材小用了,于是准备提携提携他,让他写篇《自叙状》,就是多夸夸自己,以便给他定个好一点的职位。

谁知,骆宾王不仅不领情,还顺带对道王进行了一番花式嘲讽: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谨状”。

意思是如果自卖自夸才能加官进爵,对上则干扰治国大计,对下则有损君子之风。连一般人都觉得羞耻,何况我们这些以高尚自居的人?有没有搞错?我还要脸呢!

好在李元庆为人是真的不错,也确实认可骆宾王的才华,所以并未因此为难他,但升职之事肯定是不了了之了。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6张图片-非凡网

三、生活只剩下眼前的苟且不幸的是,高宗麟德元年(664年),道王李元庆去世了。

骆宾王离开王府,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失业的后果:没饭吃。

他于是放下面子,四处干谒,但是始终无人认领。因为除了七岁时开过一次挂以外,骆宾王实在是没啥拿得出手的履历。

人到中年,还是一个平民百姓。但不进入体制,何以为生?过了一段狼狈的日子,骆宾王渐渐开始面对现实了。

麟德二年(665年)冬,高宗准备前往泰山封禅,这是个天大的机会。

骆宾王在路边社听到这个消息后,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献上。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7张图片-非凡网

这篇表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给李治的封禅典礼写了一些歌功颂德的话。

但高宗很是受用,召骆宾王入朝对策,之后给了他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奉礼郎。

此后,骆宾王的仕途还算是顺畅,一直升到六品侍御史的职位。

侍御史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官职,性格耿直的骆宾王在此位上果然不负众望。

因屡次上书议论政事而触怒武后,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被诬赃入狱。

这是他人生最为黑暗的时期,他没有料到,自己一心为国却是如此下场。

四、蝉 蝉 蝉,我真是太难狱中的骆宾王,不再“咏鹅”,而是“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8张图片-非凡网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蝉“饮露而不食”的品格,古人极为赞赏,并因此把它作为高洁的化身。骆宾王咏蝉,正是借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西陆,指秋天,此称源于《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行西陆谓之秋。”

南冠,指囚徒,《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此诗以对仗起兴开篇,将蝉声与愁思并举,两相映照,下笔自然,工稳端庄。

既是咏物,物必在先,首句由秋天蝉声起兴,抒发了身陷囹圄的悲哀。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9张图片-非凡网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玄鬓:指蝉。因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又暗指诗人年轻时的黑发。

白头吟:乐府曲名。卓文君曾作《白头吟》诗:“凄凄重凄凄”。骆宾王巧借“白头吟”一语双关,加深了原意。

蝉是玄鬓,我却白头;它来往自由,我身陷囹圄;它倚树高唱,我独自哀愁。

首联写听觉,闻蝉声而动客思;这一联写视觉,观玄鬓而自白头。沉郁深婉,令人叹惋。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10张图片-非凡网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颈联紧扣蝉的特点,借蝉自况。

“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以蝉因露水太重而不能飞起,隐喻宦海风波险恶难以进取,又以风声太多而鸣唱声被淹没,隐喻种种诽谤阻断了自己向朝廷表白心迹的言路。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虞世南就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相比于虞世南的清直,骆宾王则显得沉郁。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11张图片-非凡网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至深,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以蝉的反问暗指被诬之恨。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却没有人相信它的高洁,就像自己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

用问句的方式,使蝉与诗人浑然一体,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12张图片-非凡网

五、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一年后,高宗立李显为太子,改元“调露”(679年),大赦天下。骆宾王这才获得自由,但仕途之梦也化为了泡影。

中宗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同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企图推翻武周,光复李唐。

骆宾王因为与其政治理念相同,于是秘密奔赴扬州,参与共谋,徐敬业起义时所有的檄文几乎都是骆宾王写的。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13张图片-非凡网

骆宾王写的最感人的一篇檄文,名叫《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这篇文章写的气吞山河,激情澎湃,爆出诸多猛料,为徐敬业收买了一大拨的人心。

骆宾王作为造反的帮凶,武则天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当她读到此檄文时,却被感动了。特别是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两句话时,不禁惊叹惋惜,责问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唐诗鉴赏漫谈(第六期)骆宾王《在狱咏蝉》:一生坎坷,非宾非王-第14张图片-非凡网

骆宾王的檄文虽然为徐敬业争取到了人心,但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三个月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从此不知所踪,生死未卜,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标签: 骆宾王在狱咏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