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暮江吟》经常被人吟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首诗一如既往的平俗易懂,即便是文言文基础不算好的当代人也应能懂,诗中有两个情景,分别是夕阳西下和夜初月升,取材并无新意,甚至宋代的范晞文在《对床夜话》还批评这首白诗是唐诗中“意相袭”的典型例子。
但是这首诗的好,并不在于取景,而在于此诗工微入画,更在于此诗写出了有情之景。
这首诗还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句中用词如工笔,准确到位,比如首句的“铺”字,那是俯视的平面工笔画,意在表达残阳已经贴近水面了,将落未落时,而“铺”字发音平缓,语气柔和,这是诗人心中无碍的外露。
第三句的“可怜”是真情毕露了,此诗从此有情,残阳不悲,江水随意,露浓如珠,明月含情。
我们读诗,或是希望能得到感悟,或是希望能净化内心,而这首《暮江吟》,却带给我们的是有情之景,有情之景胜似千古壮观。
读完此诗,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抬头,望望那久违的明月似弓,感受那秋风的凉爽宜人,夜未央,神飞扬。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琴棋书画史诗茶,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标签: 暮江吟古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