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远文化

非凡网 72 0

史上最全远文化

     高致远 远文化 远名言 远名句

    2010年4月27日自然远整理版本,迄今为止史上最全远文化!

   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和高,出自《世说新语 言语》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虞世南 《咏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

      “竹深水远,台高不出”

      “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

      高致出自北宋郭熙之《林泉高致》。神宗赵顼曾把秘阁所藏名画令郭熙详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览历朝名画,“兼收并览”终于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后期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山水画大师。郭还精画理,提倡画家要博取前人创作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自然,他观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构图上,创“高远、深远、平远”之“三远”构图法。《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其作品有《奇石寒林图》《古木遥山图》《烟雨图》《晴峦图》《幽谷图》《平远图》等30件。传世作品有元丰元年(1078)作《窠石平远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幽谷图》轴藏上海博物馆;《溪山访友图》轴藏云南省博物馆;《树色平远图》卷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早春图》轴、《关山春雪图》轴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有画论《林泉高致》,为其子郭思纂集,为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

      高、致、远三字出自《林泉高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包含远字的重要诗词、重要元素有:

      中国哲学认为,人所以能克服自身的渺小,在一个“远”字,

      故要“散远襟”、“发远想”、“致远意”、“闻远音”、“著远概”、“希远致”。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吕氏春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道不远人”,出于子思编纂的《中庸》第十三章。全句是:“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全句大意为:“孔子说:大道并不远离人们,如果有人遵行大道而远离人群,那就不可以称之为道了。”

       任重而道远。《论语》

      《老子》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六十五章曰:“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诸葛亮诫子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咏蝉》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世说新语》:“荀粲谈尚玄远。”《德行》谓:“王夷甫雅商玄远。”远是玄、道的化身。

      《世说新语•言语》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晋书》卷四十七谓乐广:“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我无竞。”卷四十九谓向秀:“清悟有远识”。

      东晋王坦之在批评玄言时说:“孔子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

      清恽南田说:“绝俗故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刘眘虚《阙题》)

      水落河渚寒,烟空远山碧。 (李日华)

      元陆辅之《词旨》提出“命意贵远”的主张。

      竹深水远,台高不出。

      沙静草枯,水平天远。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离骚)

      《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游远观”是屈赋的一大特点。“远逝以自疏”。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需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

      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

      宋代的韩拙又在郭熙的三远法基础上提出新的三远法,他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上,背后有淡山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者,谓之深远。自近山至远山,谓之平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瞑漠,野水融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韩拙《山水纯全集》)

      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四说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予最爱斯语。凡人居处,洁净无尘溷,则神明来宅。扫地焚香,萧然清远,即妄心亦自消磨。古人于散乱时,且整顿书几,故自有意。”

      《二十四诗品》说:“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李荐《画品》云:“范宽山水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秀孤,挺然而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 《归田园居》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李东阳 《游岳麓寺》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璟 《摊破浣溪沙》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 《望江南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踏莎行》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宋•黄庭坚《登快阁》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外,如今又添,一段新愁。——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衔远山 , 吞长江 , 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赵师秀(南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明朝祁彪佳说,园林之妙在“远”。

      苏州拙政园有“香雪云蔚亭”、“远香堂”、寓园有远阁和远山堂。《远阁》注云:“态以远生,意以远韵”,惟远方有美。远使“江山风物,始备大观,觉一丘一壑,皆成小致矣”。

      《远山堂》注云:远之妙“在乍有乍无中,可望而不可即也”。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有涵远堂。

      儒家音乐美学主张“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溪山琴况》:“远与迟似,而实与迟异,迟以气用,远以神行。故气有候,而神无候。会远于候之中,则气为之使;达远于候之外,则神为之君。至于神游气化,而意之所之玄之又玄。”

       心灵之远是对自然距离的超越,如唐诗僧皎然所说:“非谓淼淼春水,非谓淼淼春水,杳杳春山,乃意中之远”。

       余读东坡《和梵天僧守诠》小诗,乃知其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东坡老人虽欲回三峡倒流之澜,与溪壑争流,终不近也。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你可以欺骗某些人于一世,也可以欺骗全体人于一时,却难以欺骗全体人于永远。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肺,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的专利,微笑是一种含意学深远的身体语言。 ——美国希尔

       与“远”有关的著名书籍有:《咏远有李》(李咏自传,当当网全国独家首发)等;

       与“致远” 有关的著名书籍有:《雅虎酋长:杨致远》、

      《宁静致远:忙碌生活中的静心技巧》、《澄省与致远——中西医并存下的中医学思索》。

       与“高远” 有关的书籍有:《追求高远》(邓凯主编)

标签: 蝉古诗虞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