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蝉》和虞世南《蝉》各表达了什么?两只蝉有什么不同?

非凡网 109 0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蝉本天成,诗人有意。

蝉就是同样一只蝉,但被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中,就会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咏蝉诗,是咏物诗之一种,而借物言志,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手法。

中国诗人对“蝉”这种昆虫,情有独钟。

咏蝉诗不绝如缕。

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两诗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吟诵“高洁之蝉”,借蝉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品格。

但由于二人的身世、心境不同,二人心中的蝉是不一样的。

虞世南身处高位,名居凌烟阁,所以高屋建瓴。

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虞世南却认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吟诵的“高扬居高”之蝉。

像他那样身居高位的人,威望可以天然致远。他充满自信,借这种蝉比喻,修炼到一定程度的人,并不需要依赖权势地位,就可以能远播声名而显赫。

他的才华,他的地位,当然有资格这样说。

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还是持续失意,官场前景一片低迷。

他的诗,就是抒写仕途不顺,却恪守高洁的秉性。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描写了蝉的不为人知的境遇。

他吟诵的是“失意孤傲”之蝉。

他联系自己屡屡失挫的官场生涯,营造出几分清透心凉的氛围。树上的蝉,栖高饮露;世间的他,薄宦家清。独特的个体自然会引起物我共鸣。

不同的物件,不同的风景,被不同的人来吟哦,都会赋予不同的内涵。

相比之下,李商隐的诗更有打动人的力量。因为,像有他那样心绪的人,要多些。

李商隐《蝉》和虞世南《蝉》各表达了什么?两只蝉有什么不同?-第1张图片-非凡网

李商隐《蝉》和虞世南《蝉》各表达了什么?两只蝉有什么不同?-第2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蝉古诗 虞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