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眼下又到了荔枝大量上市的季节,前两天有电视节目主持人提到因大量食用荔枝而导致的“荔枝病”,提醒广大市民科学合理食用水果。荔枝病并不常见,但对于南方荔枝产地的医生来说可能并不太陌生,对于北方的医生来说就很少会接触到了。
荔枝病是个什么鬼?宋代诗人苏轼曾写过《惠州一绝/食荔枝》这样一首诗,其中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词句,然而如果有人真的这样吃荔枝,有可能给自己惹上麻烦,如果得了荔枝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那么荔枝病到底是个什么鬼?
荔枝病指某些人进食大量鲜荔枝后,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可有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因为是食用荔枝导致的,因此被称作“荔枝病”,以儿童为多见,饥饿时食用更甚。
高糖水果为何引发低血糖上述荔枝病的症状有一些与患者的低血糖有关,大约每100克新鲜荔枝可食部中含有16.6克碳水化合物,那么既然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大量食用之后为何会引发低血糖呢?
荔枝中虽然含有大量糖分,但是以果糖为主,果糖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对血中的葡萄糖有最直接的作用,促进其进入细胞内被机体利用,从而降低血糖。但是荔枝中主要含有的是果糖物质,而果糖需要转变成葡萄糖之后才能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被机体所利用。
当大量的胰岛素被刺激分泌出来之后,而果糖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跟不上时,就会导致血糖(血中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出现低血糖。果糖转变成葡萄糖需要经过肝脏的转化酶处理,当大量果糖需要被转化时,转化酶储备不足,就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空腹或饥饿时大量吃荔枝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上述荔枝病的原因。
当然,荔枝病是少见病,仅有少数人吃荔枝会发病。果糖的代谢有不同的途径,空腹大量吃荔枝出现上述症状者可能与果糖代谢延缓有关,这类人群对血糖的调节功能差,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弱,对葡萄糖浓度抑制作用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回升缓慢,导致大量果糖摄入时引发的严重低血糖。
荔枝病的临床处理荔枝病的症状主要是低血糖导致的,临床处理就是及时给予葡萄糖,缓解低血糖的情况。当然个别案例中的荔枝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相关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但实际测得的血糖值并不低,这和患者在非空腹状态大量食用荔枝有一定关系,比如晚餐导致餐时胰岛素的分泌,之后又大量食用荔枝再次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分泌然而果糖转化不及时,从而导致大脑缺乏葡萄糖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知识链接:关于果糖与糖尿病作为内分泌医生,常常要被糖尿病患者问到关于饮食的相关问题,那么既然富含果糖的食物不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可以随便吃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到过量果糖可导致三酰甘油合成增加,使体脂积聚,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而且富含果糖的食物也含有相应的能量,所以医生应该告知糖尿病患者,含有大量添加果糖的饮品不宜喝,对于天然食物中含有的果糖适当选择。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可以吃水果,但是每天水果量宜控制在200克以内,同时需要减少相应的主食量,这有利于控制总能量摄入。
标签: 日啖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