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卧听风吹雨体现出什么样的雨景

非凡网 104 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六十八岁退居山阴时所作。

  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收复中原;渴望自已能效命疆场,杀敌致胜。但这愿望不仅不能实现,反而屡次遭到投降派的谗妒,于绍熙二年被罢官,退居山阴。然而,这一挫折并没有消减他的报国雄心,时刻萦绕胸怀的,仍是那番苦心素愿。所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他的爱国热情再也偈制不住,又写出了如此忠收耿耿的诗篇来。

诗的开头二句: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意思是说,自已困居在这荒僻的山村里,并不觉得悲伤,还是想为国家从军去防守西北边疆的。“僵卧”作“困居”讲。“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

  这里泛指西北边防的据点。诗一开头,作者的爱国热情就溢于言表。他不为自已的身世而悲哀,以年老退休之身,还发出这么激动人心的呼声,的确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旧社会里,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意志往往会跟着他的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的,在境遇不佳,年老力衰时,容易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白居易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然而,陆游却不如此。尽管遭到排挤,“僵卧匾村”,却还想着“为国戍轮台”,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

正因为他一心想“为国戍轮台”,所以在风雨之夜,必然地出现下面的情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作“夜深”讲。“冰河”,是指结了冰的河流。意思是说,在深夜里躺着听那风雨的声音,便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已骑着战马跨边冰河。这里作者写骑着战马跨过冰河,究竟跨过冰河干什么呢?煞住了,不明说,让读者去体会。实际上,这是写他于风雨之夜,做梦杀敌的。

  本来效命疆场,是作者向来的宿愿,但这宿愿在现实中不能实现,只有在梦境中来满足。他作梦还在想要杀敌,足见其对敌人痛恨之深,热爱祖国之切。那么,为什么“卧听风吹雨”,就会做起“铁马冰河”的梦来呢?那是由于作者的灵魂深处已蕴藏着一种极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杀敌雄心,这种思想意识在深夜里卧听风雨声时,便自然地萦绕于怀,这样,当他卧听风雨而感觉逐渐疲倦时,风雨的声响,就会象是铁马渡河的声响而把诗人带入战斗的梦境中去了。

  这两句的作法与黄庭坚《六月十七日昼寝》诗中“马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两句相似。听到马啃枯草,在梦中就成为风雨江浪的声音。但陆作要比黄作意境高超,气魄宏伟得多。

陆游的诗歌,常常借助梦境来描述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抒写他的怀抱。

  据赵翼统计,他的记梦诗共有九十九首之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它里面通过梦境来实现他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的虽是虚幻之境,但由于他的那种现想扎根于现实之中,在一定种度上和当时的广大人民的愿望相一致,所以具有相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标签: 夜阑卧听风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