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今续集剧情简介(13—18集)(原创)

非凡网 111 0

声明:《大长今续集》剧情简介系天涯论坛小阿2004原创,发表于天涯论坛,纯属个人娱乐,切勿当真。如要在互联网转贴,请注明原创作者、出处论坛及原贴地址,谢谢。

  今日(10月18日)连载13—18集,1—12集请到下面地址查看: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是不可能的,全剧分暗流篇、中国篇、终结篇,共40集。

  暗流篇(1-18集)

  第十三集

  晓贤当晚请假回到家里,将她误会敏娜以及和敏娜的约定告诉了父母政浩与长今,政浩奇怪晓贤并没有尝过敏娜的秘方,却为何如此肯定是冤枉了敏娜?晓贤说是眼睛,人的言语和表情可以欺骗,但眼睛所反映出来的东西是伪装不了的,她透过敏娜的眼神感觉到敏娜内心的纯洁,所以她坚信敏娜不会做出那样的事。长今则说崔家的秘方调味品为王室服务了几十年,应该是可靠的,并由衷的为晓贤和敏娜高兴,希望她们俩能遵守约定,做一生的朋友。

  与此同时,敏娜也回到家里,向母亲今英说了与晓贤的事。今英表示,其实她对晓贤也十分矛盾,一方面,她是政浩的女儿,所以有了一份亲近感,另一方面,她是长今的女儿,所以又有了一份仇恨。最终,今英表示不干预敏娜与晓贤交往,但又提醒敏娜防人之心不可无,并说敏娜还没有成为尚宫,比另外三个人已落后一步,要敏娜今后加倍努力,实现成为最高尚宫的目标。

  今英又感叹她当时身为崔家的人,为了家族的利益,做了违背自己意志的不道德的事,从此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敏娜表示她一定吸取这个教训,凭借自己的才干,正大光明的取得最高尚宫的职位,从而为崔家传统料理正名,今英听后非常欣慰。

  科举大科终于开始了,东尚顺利通过了初试的论疑、赋表和策取,进入了复试。而东尚在复试中也挥洒自如,走出考场后,东尚感觉今年很有希望。

  文定王大妃再次宣长今入宫。文定说她看到了晓贤,并夸奖了晓贤一番,长今不知文定的意图,一时没有答话。文定此后又表示明宗大王正值壮年,后宫还不充实,子嗣也稀少,所以她有意将晓贤收入后宫,并表示有她照顾,晓贤成为嫔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晓贤再机灵一些,取王妃申氏而代之,亦是有可能的。

  长今听后非常吃惊和害怕,恳请文定王大妃不要如此对待晓贤。文定认为她这是帮晓贤,成为大王的妃嫔是何等的荣耀,而且晓贤也可以帮尹家,可谓互惠互利,长今反对这件事,到底是为什么?

  长今则说,为人父母,最希望的是子女平安健康,荣华富贵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后宫其实就是为各种利益决斗的场所,把天性善良的晓贤放到里面,只能是那里无辜的牺牲品,作为母亲哪能把子女往火坑里推呢?文定王大妃听后沉默了,随后表示她会再考虑这件事,长今苦苦哀求文定,文定保证不会对不起长今的。

  送走长今后,文定王大妃直接去见明宗。正好王妃申氏也在,于是文定王大妃便当着申氏的面,将欲给明宗扩充后宫的想法说了出来,一旁的申氏自然是又恼又恨,而明宗则表示,事关重大,应慢慢商议才是。文定则说她已有了人选,是御膳厨房里的宫女,明宗听后,非常欣喜,便问是舜华吗?文定和王妃申氏都很吃惊,随后,文定表示虽然她的人选不是舜华,不过,既然明宗已提出来了,她会考察舜华,再做决定的。

  文定回宫后,思来想去,不敢拿一个不熟悉的人去冒险,遂打消了扩充后宫的想法。

  王妃申氏回到中宫殿后,在她脑海里还是盘旋着刚才的情景:明宗欣喜的问是舜华吗。申氏的妒火已被点燃,又想到李昭媛连生管理内命妇,遂决定去找连生。到了连生处,申氏开门见山的要求连生命令提调闵尚宫以及最高尚宫阿昌将舜华赶出宫去,连生不解,便问舜华犯了什么错误。王妃申氏此时已气急败坏,要连生不要管这么多,按照她的指示做就行了。连生非常害怕,但想起长今给她说过的话,于是,鼓起勇气说她会调查清楚,如果舜华犯了错,自会按宫里的规矩去办理她。王妃申氏不满意,提醒连生,说连生的女婿是靠申家的势力提拔的,连生却仍然拒绝申氏的要求,申氏拂袖而去。

  长今回家后,想起文定的保证,心里自然放心起来,又想到至今还未秘密调查出王妃的病因,既焦急又内疚。

  (第十三集完)

  第十四集

  长今决定将王妃不孕的真正原因明确禀报文定王大妃,政浩问长今既然知道这样做的可怕后果,却为何还要这样做,长今表示这是医者的良心。于是,政浩同意了长今的想法。在长今走后,阿静又开始为政浩忙里忙外,政浩问阿静医者的生命与良心哪个重要,阿静回答是生命,因为保住性命可以为更多的病患服务,政浩长叹了一口气。

  长今去求见文定王大妃,将王妃不孕的真正原因告之,请求王妃的膳食先由王妃的至密单独做,并彻底调查御膳厨房。文定则冷冷的表示,这是内医院的事,并说她明白凭长今的医术,应早已诊明了病情,但长今没有揭发,说明长今是聪明人,怎么今天糊涂了?

  长今则回答是医者的良心,虽然她还未真正明白幕后真相,但是里面的利害关系她是明白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她保持了沉默,但是医者的良心却在折磨她,虽然还未真正找到解毒的办法,但明知病患正在受毒害却不阻止,实在不是医者所为。文定只是冷笑。长今又进一步劝解文定,说王妃毕竟是文定的儿媳,王妃将要怀的孩子,也是文定的孙子,权势固然重要,难道还能比亲情重要?

  文定王大妃则说她自己是一个很念旧情的人,长今曾帮过她,对她很忠心,还救过她的丈夫和儿子,所以她把长今当作自己人。她曾经认为长今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现在看来是她错了,或许,是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她最大的错误就是8年前把长今找了回来,中国三国时的隐士石广元与孟公威那种“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的生活,或许更适合长今。

  文定又表示,既然现在已经将事情挑明了,她也不会阻止长今把事情告诉明宗大王以及王妃申氏,她更不会加害长今,但对于晓贤就很难说了,毕竟她对晓贤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她对晓贤的态度完全取决于长今的表现。长今听罢,愣在那里……。

  与此同时,王妃申氏正在劝解明宗,说舜华是文定王大妃的人,收入后宫只能增强尹氏家族的势力,明宗则表示他只是感到舜华很可爱,所以当文定大妃问他时,就随口而出了,并没有把她收入后宫的意思。申氏很满意,又说李昭媛不可能拉拢过来,应早日把她赶出宫去。明宗表示了同意,并说会向文定王大妃提出的,而且还要争取早日按照祖制,由申氏掌管内命妇。

  这时,李梁大人求见,说大明礼部已在前段时间批准了朝鲜册封世子嫔(注:就是世子的正妻)的奏请,册封使臣已于前不久从北京出发,估计近期就会抵达朝鲜,明宗和王妃都很欣喜。

  科举大科复试正式发榜,陶山书院所有学子包括东尚在内全部未通过。东尚等学子认为有人作梗,于是陶山书院全体考生到成均馆理论,结果言语发生冲突,东尚等人被赶走。身为大提学(与政府顾问类似)的李退溪决定上疏明宗大王,请求调查此事。

  尹元衡与郑兰贞向文定王大妃汇报了明宗与王妃申氏暗中为10岁的世子选定望族朴家的女儿为世子嫔的事情,并说大王和王妃在没有知会王大妃的情况下秘密向大明礼部奏请册封,郑兰贞还指出此举是为了将望族朴家拉拢到申氏一派中。

  文定非常生气,遂到明宗处,在明宗面前严厉斥责王妃申氏。虽然如此,大明礼部已批准了奏请,册封使臣已快抵达朝鲜,此事木已成舟。文定王大妃最终以降低半年的供给标准来处罚王妃申氏,并严重警告了申氏,明宗则在文定面前唯唯诺诺,申氏发誓要铲除文定尹氏家族。

  文定正式宣布要举行册封世子嫔大典。整个御膳厨房全部动员起来,考虑到舜华擅长中国菜,阿昌决定让舜华去太平馆(注:接待明朝使臣的地方),全面负责大明册封使臣的饮食,在舜华挑选助手时,选择了敏娜。阿昌告戒舜华,说历来把去太平馆视为苦差事,但她认为去太平馆是代表国家去的,是一种光荣,因此,舜华和敏娜一定要小心谨慎。

  明宗看到了李退溪的上疏,下令将通过复试的考生试卷以及陶山书院考生的试卷搬到宫里,由他亲自阅卷。阅完卷后,明宗认为成绩确实有问题,非常生气,又想起了文定斥责王妃申氏的情景,于是有心报复尹氏家族,便严厉痛斥了主考官尹元衡,扣除他半年的俸禄,并不准他今后再担当科举主考官,其他考官一律免职,而此次通过大科复试的名单将由明宗亲自确定。

  尹元衡在朝廷里受到明宗的羞辱,回府后大发雷霆,并说不能担当主考官,就不能控制科举取士,对培养他的势力是很大的打击,又向其夫人郑兰贞表示有意发动政变废除明宗。

  (第十四集完)

  第十四集相关知识介绍: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是三国时的隐士石广元、孟公威在酒店击桌而歌中的诗句。(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

  第十五集

  兰贞则让尹元衡忍耐,明宗毕竟是文定王大妃的亲儿子,她是不会同意废除明宗的,不妨先利用文定打击王妃申氏的力量,以求削弱明宗的势力,并寻访、培植接替明宗的人选,以等待时机。尹元衡最终接受了兰贞的建议。

  明朝册封使臣已抵达鸭绿江,李梁大人代表明宗大王迎接,在屏去左右后,便询问大明礼部对他的密书的看法。原来在呈送册封奏请的同时,李梁还附上密书,报告了文定王大妃在还政后仍然干预朝政,并扶持尹氏家族把持朝政,而大明皇帝册封的明宗大王几成傀儡等情况,恳求大明赐书责备文定王大妃,对朝鲜的进贡却贡不受(注:就是驱赶贡使、不接受贡品),从而逼迫文定彻底交权。大明使臣则表示,此属朝鲜内部事务,按惯例,除非朝鲜发生诸如弑君谋反这样的大事,否则大明是不便干预朝鲜内政的。

  明宗在给文定王大妃问安时,提出按祖制李昭媛早应出宫居住才对,而且他现在已长大成人,后宫不时扩充,李昭媛在宫里居住带来很多麻烦,并且王妃申氏也早已成人,按祖制应有王妃管理内命妇才是。文定考虑到上次使明宗很没面子,有些过意不去,而且连生太过老实,对她既无帮助还会遭人算计,于是便答应了明宗的请求。

  长今从文定王大妃处回来后就打不起精神,并对政浩说晓贤可能还未后悔当初进宫的选择,反正她已经是后悔了,政浩则说他早知道会有今天的,长今又感叹她有时真的很羡慕武陵人,能偶入桃花源,政浩说他也是这样想的。夫妻俩相视而坐,一时无言。就在这时,连生来到长今与政浩的药房,长今闻听连生被赶出宫的来龙去脉后,表示这个结果或许更适合连生,并邀请连生搬过来与他们同住,连生很高兴,自然答应。

  正在长今与连生叙旧时,惠民署派人过来了。原来在黄海道发现了痘疮(注:天花,中医把天花称为痘疮,又叫痘疹)病例,虽然只是个别,但考虑到长今在治疗天花上很有经验,因此,邀请长今一起去黄海道诊疗,并要长今暂时保密,以免引起恐慌。政浩也要求一起去,于是长今和政浩带领阿静一起奔赴黄海道了。

  王妃申氏则趁机接管了内命妇的管理事务,并召集所有宫女训话,严厉批评提调闵尚宫和最高尚宫阿昌平时对宫女疏于管理,使得两人非常难堪,而赵尚宫则十分得意。王妃又很留意晓贤和舜华,晓贤有些莫名。由于王妃申氏,各处所的气氛马上紧张起来。

  大明册封使臣抵达太平馆,听说使臣愿意吃鸭子和海鲜,于是舜华便做了中国鲁菜“纸包三鲜”,而敏娜则做了朝鲜菜“蒸鸭卷鲜”,这两道菜成为宴席的主菜。册封使臣品尝了“纸包三鲜”后,表示此菜鲜嫩爽口,并为能在异乡吃到中国菜感到高兴;在尝过敏娜的“蒸鸭卷鲜”后,表示此菜肉质软糯、鲜香可口,并表示朝鲜菜确实很有风味。舜华、敏娜及陪同的朝鲜官员都很高兴。

  册封使臣又进一步说,舜华的中国菜还不是很地道,并表示如果她们愿意学习中国菜的做法,可以跟随朝鲜的朝贡使团到北京来学习,敏娜、舜华听后都心有所动。

  当晚,阿昌召集晓贤、秀贞及赵尚宫等几位尚宫商议食材保鲜的问题,晓贤知识渊博,提到了一些新的想法,颇得阿昌的好评,而赵尚宫则挖苦晓贤就愿意出风头,小心乐极生悲。会议结束后,阿昌叫晓贤领一位宫女到酱库值守。

  晓贤正和宫女聊天,却发现有黑影在她们值守的酱库门前闪过。晓贤觉得很可疑、胆子又大,便叫那个宫女留在酱库,自己出去看个究竟。只是,晓贤并没有发现什么,不过却拣了一包东西。还未等晓贤将那包东西打开,就听到酱库里酱缸被砸的声音。待晓贤赶回后,发现有两个大缸已被砸破,酱料流了一地,而那位宫女也被人击昏。

  就在晓贤给宫女紧急施救时,阿昌、赵尚宫、秀贞等人闻声赶来,惊问发生了什么事,晓贤则将事情向阿昌做了报告。赵尚宫奇怪晓贤身边的东西,遂打开查看,里面居然是诅咒王妃的符咒,晓贤大吃一惊,急忙辩解。这时,被打昏的宫女醒来,但她只是说她被人突然从后面打昏,什么事都不知道。赵尚宫要求阿昌先将晓贤和那个宫女收押,再向王妃禀报。

  (第十五集完)

  第十五集相关知识简介:

  1、武陵人偶入桃花源:此典故来自于中国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纸包三鲜:中国鲁菜的菜品,由鲜虾肉、海参、鸡脯肉、 冬菇、冬笋等制成。特点是造型美观、鲜嫩爽口、原汁原味。

  3、蒸鸭卷鲜:韩国料理,由熟鸭肉、猪夹心肉、鸡蛋、鲜猪脚爪、油发肉皮75克、竹笋等制成。特点是:肉软糯、鲜香可口、整齐美观。

  第十六集

  阿昌同意先将晓贤和那个宫女收押,但要调查清楚后再向王妃禀报。赵尚宫则偷偷将事情报告给王妃申氏,申氏大怒,将提调闵尚宫与最高尚宫阿昌召来,命令她们严厉处治晓贤。而闵尚宫和阿昌则认为事情尚有疑点,应调查清楚再做处治。王妃限她们两日内将事情调查清楚,否则所有人都将受到处罚。

  敏娜与舜华听到晓贤不幸的消息后,急忙从太平馆跑来看望、安慰晓贤,并与秀贞、闵尚宫、阿昌等人商议营救晓贤的对策,而阿昌还说她已派人通知了长今,却没想到长今和政浩去黄海道了。敏娜又仔细研究了符咒,认出做符咒的绸缎是日本江户地区的特产,而其花色与美衿拥有的一块完全一样,敏娜又表示听美衿说,这种绸缎在朝鲜非常罕见,由于美衿的舅舅常与日本有贸易往来,所以在美衿处有这种绸缎。

  阿昌听到后,马上带人去搜查美衿的处所,果然找到了那绸缎,于是美衿被收押,晓贤被释放,大家都非常高兴,晓贤特别感谢敏娜。

  与此同时,明宗再一次看完考卷,特别欣赏东尚,在钦点通过复试从而参加殿试的33人名单时,将东尚列入。

  殿试正式开始,明宗大王召见了参加殿试的33位考生,并开始出题。明宗说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所以,这次殿试的题目就是“何为则民服?”

  东尚略加考虑,答道:孔子指明了“举直错诸枉”才能民服,而程颐(注:中国北宋的大儒,理学的奠基人)也说过:“举错得义,则人心服。”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又指出谢氏曰:“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可见,要实现“举直错诸枉”,就必须天下有道,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可见,要实现天下有道就要“政不在大夫”,因此,要真正使民服,就要政在大王而不在大夫。

  (注:东尚的回答大概意思是:孔子指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而朱熹的《论语集注》中又指出如果天下无道,则不能分辨真正的直和枉;孔子又说过“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所以,要真正使民服,就要政在大王而不在大夫。)

  东尚的回答其实已经将矛头指向了掌握朝中大权的尹氏家族,因此,明宗大为赞赏,钦点其为文科状元,并授予从六品弘文馆修撰职位。消息传来,今英喜极而泣。

  美衿受到审问,将此事一口否定,并表示虽然只有她拥有这种绸缎,但也可能是别人偷她的绸缎,从而来陷害她的。审问结束后,整个牢房里只有美衿一人,突然闪进一个黑影,美衿看到万分惊喜,要求黑影快为她脱罪,并把她救出去。黑影用低沉的声音责怪美衿办事不利索,美衿则说是她一时疏忽,请求原谅。随后,黑影说知道美衿已好几顿没吃饭了,所以给美衿带来一些饭食……

  第二天早上,大家才发现美衿早已被人毒死在牢房。王妃申氏感觉此事已成无头案,而且她刚接收内命妇的管理工作,就闹出这么大的事,万一传到文定那里,恐给文定以口实,于是,王妃表示此事就此结束,以后不准再追查,也不准再提。

  大家都说美衿不应陷害一起成长的伙伴,但又为她悲惨的结局伤心。晓贤也很难过,感觉里面定有隐情,只是王妃已下了封口令,自己也不便再说什么。

  (第十六集完)

  第十六集相关知识简介:

  1、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见《论语.为政》,大意是提拔正直的人,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那么百姓就顺服了。

  2、“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见朱熹.《论语集注》

  3、“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见《论语.季氏》,大意是天下有道,那么国家权力就不会由大夫把持,百姓也不会就朝政议论纷纷。

  第十七集

  长今、政浩、阿静以及惠民署的医官匆匆赶到黄海道,然而他们发现这次痘疮疫病(注:天花,中医称为痘疮)比报告的严重的多,地方官员则说这几天痘疮突然扩散起来。长今等人于是马上投入到诊疗和预防的工作。此次痘疮来势非常凶猛,长今以前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收效甚微,很多人都因痘疮而死。眼看痘疮疫病难以控制,地方官员和医官们决定向汉阳求救。

  然而黄海道林海巨乱贼的残余势力又趁火打劫,黄海道一时烽火再起。求援的人员死在乱民中,而长今等人还不知道。眼看疫区的药材将尽,长今等人苦等救援,感到心力交瘁。由于乱贼害怕被传染,所以不敢进入疫区,只在其周围活动,本来想逃离疫区的百姓,又害怕出去碰上乱贼,于是只好在疫区听天由命。

  与此同时,在汉阳,册封大典正式举行。宴席上大明使臣对晓贤等人的菜肴大为赞扬,并衷心邀请她们去中国学习中国鲁菜的做法,晓贤则表达了愿意学习鲁菜的想法,并说鲁菜美名已有几千年,《黄帝内经》中就说:“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大明使臣见晓贤如此聪慧,非常高兴,而明宗也表示他非常喜欢中国菜,因此特批晓贤、舜华、敏娜、秀贞四人跟随马上就要成行的朝鲜朝贡使团去中国留学。

  王妃有意将册封世子嫔的典礼举办的隆重些,便给一旁的李梁暗示,李梁心领神会,于是,向明宗建议正好大科取士完毕,值此双喜之际,可举办昌庆宮春堂台诗会。大明使臣不解,李梁则给大明使臣解释说自世宗大王开始,凡有庆典都将举行昌庆宮春堂台诗会,所有在京官员参加,并以中国诗的水平决定成绩。大明使臣听说以中国诗的水平决定成绩,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在他离开朝鲜前,很想看看朝鲜的中国诗水平。于是,明宗大王下令明日举行春堂台试,并邀请大明使臣参加。

  明宗回宫后才得知黄海道林海巨乱匪余党又在做乱,不过,由于通报消息的人死于乱贼中,明宗还未知道痘疮疫病扩大的消息。明宗下令军队去平乱,而文定建议取消春堂台试,王妃则一心想把册封典礼搞得隆重,因此,以如让大明使臣知道乱贼作乱会有损国家形象为借口反对,文定只得作罢。

  次日,所有官员全部集中在昌庆宮春堂台前,新科状元东尚也是非常自信。首先是背诵,每位官员都要抽题背诵中国大唐诗圣杜甫的一首诗。东尚抽题后,背诵的是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背诵比赛结束后,则是诗歌辩论,诸位官员都对朝鲜的中国诗发表看法。此时,晓贤和舜华正好给大王送糕点,听到了东尚的言论,东尚表示朝鲜历史上他最敬佩两位诗人:李仁老(注:王氏高丽王朝人)与金时习(注:朝鲜王朝人)。李仁老的《山居》:“春去花犹在,天晴谷自阴。杜鹃啼白日,始觉卜居深。”把山居的幽静、深远描绘得淋漓尽至,语言又明白如话,代表了朝鲜的中国诗水平。而金时习的《梦》:“一间茅屋雨萧萧,春半如秋意寂寥。俗客不来山鸟语,个中清味倩谁描。”语言虽浅显,但境界不俗,颇有中国乐天风韵。

  大明使臣对东尚的评价颇高,而一旁的晓贤与舜华也对东尚十分敬佩。两人回到厨房后,还在聊刚才东尚的诗评,一旁的敏娜则表示东尚是他的哥哥,是今年大科的文科状元。两人非常惊喜,都羡慕敏娜有一位如此才华的哥哥,敏娜又说东尚最擅长中国诗的写作,晓贤听后非常高兴,说诗评结束后,就是作诗大赛,希望过会再去上糕点时,正好碰上东尚作诗,舜华也有同样的想法。

  很快,晓贤等四人再次去呈送糕点,一路上晓贤发觉自己很紧张。当她们进入春堂台时,正好该轮到东尚作诗,晓贤一阵惊喜。

  只见东尚看了看池塘,然后作诗道:“欲识鱼之乐,终朝俯石滩。吾闲人尽羡,犹不及鱼闲。”(注:此诗是朝鲜王朝诗人郑澈所做的《水榄观鱼》,因林东尚是虚构人物,所以将此诗借用一下),东尚的诗获得了好评,大明使臣说此诗虽然语言浅显,但巧妙的借用了《庄子》里的典故,意境也很有味道,符合典故里庄子的想象,非常巧妙。使臣又表示东尚的汉文水平很出色,希望东尚有机会到中国来学习、交流一下。

  晓贤等人呈送完糕点后,回到了厨房。敏娜以及秀贞还不明白东尚的诗里到底运用了什么典故,晓贤则解释说诗里运用了中国《庄子》里鱼之乐的典故: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秀贞惊奇晓贤的汉文造诣也非常高,敏娜则回答说晓贤的父亲16岁就中了司马试的状元,虎父无犬女。秀贞又开玩笑说晓贤和东尚可是绝配,而敏娜则要秀贞不要乱说,宫女是大王的女人,这种玩笑开不得的。秀贞很尴尬,表示自己是无心的。晓贤则没介意,心里想着不知何时再能遇到东尚。这时,传来消息,东尚夺得了春堂台试的第一名,并被明宗大王任命为朝贡使团的质正。晓贤和舜华都非常高兴,都表示没想到能和林东尚大人一起去中国,敏娜看着两人,似乎觉察到了什么。

  此时的疫区已乱做一团,所有的药材耗尽,而四周乱贼作乱,消息已无法与外界传递,直到现在,大家才反应过来通报消息的人可能已死于路上。政浩更担心随着大批镇压乱贼的士兵涌入,会使痘疮疫病更加扩大,甚至传染到全国,因此,决定亲自去通报疫病的消息。官员和医官们认为乱贼怕传染,所以没有进入疫区,如果政浩离开疫区,外面兵荒马乱,是得冒很大危险的。政浩则表示这是唯一的办法,只有这么办了。长今最终也同意了政浩的提议,于是,政浩与几名士兵化装成百姓后,准备骑马出发,长今则放心不下,千叮万嘱,政浩让长今放心。

  (第十七集完)

  第十七集相关知识简介:

  1、“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见《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2、"春堂台诗"在朝鲜世宗时第一次举行,在昌庆宮春堂台前面为庆祝国家大喜之事而进行。这种考试以作中国诗水平决定成绩。

  3、中国诗:指兴起于唐朝的五言、七言律诗。朝鲜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中国诗也因此很受朝鲜人民喜爱,在朝鲜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中国诗诗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李齐贤(王氏高丽人)、李仁老(王氏高丽人)、金时 朝人)。

  4、《山居》:作者是李仁老,这首诗被认为是朝鲜汉文的代表之作。

  5、庄子:中国战国时代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由庄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来学者所著。

  6、《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十八集

  政浩刚离开疫区不久,便碰上了乱贼。众贼欲抢政浩等人的马匹,双方发生混战,由于政浩年纪已大,早没有了年青时的勇猛,而且又是以寡敌众,很快便被人刺伤。危机时刻,镇压乱贼的军队赶到,官兵们击溃了贼人,救下政浩。政浩将前面就是疫区、里面痘疮肆虐的情况向军官做了报告,军官立即命令士兵原地待命,封锁通往疫区的道路,并派快马向京城报告。

  明宗终于收到了疫区的报告,非常担忧,命令内医院立即组织医官、医女以及大批药材赶赴疫区。消息很快就在宫廷内传遍,晓贤这才知道父母去黄海道是为了痘疮,于是非常担心,日夜为他们祈祷,阿昌则安慰晓贤,说长今对付痘疮是有办法的。

  政浩忍着伤痛回到疫区,告诉大家已将消息传递到汉阳去了,救援人员马上就会到了。长今看到政浩受伤,非常心疼,而一旁的阿静更是紧张,忙着照顾政浩。此时的疫区浓烟滚滚,长今和医官们忙着将好消息告诉百姓,让他们再忍耐一下。一位老者告诉长今,听说在中国有“人痘接种法”,只要给小孩种上人痘,那么他一辈子也不会被传染上痘疮,如果朝鲜也有“人痘接种法”,就不会死这么多百姓,也不会让这么多小孩留下一脸麻子。长今听后很惭愧,并决心到中国学习,以造福朝鲜百姓。

  大批的救援人员和药材终于到达了疫区,疫病终于得到了控制。面对惊人的伤亡数字,每个人都心情沉重。长今十分自责,说自己以前总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效果不大,信非则安慰长今,说痘疮本来就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何况这次痘疮来势凶猛,长今也已经尽力了。长今则对信非说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好的预防方法,在中国有“人痘接种法”,只要给小孩种上人痘,就可以预防痘疮,并告诉信非,她准备去中国学习这种技术,回来为百姓造福。

  信非很吃惊,说长今年龄也大了,怎么能受得了长途奔波,况且在中国人生地不熟的,去学习是很困难的。长今则下定决心,表示再困难也要去。信非很感动,突然想起了朝贡使团马上要到中国去,于是建议长今跟随使团去,这样也有个照应,并表示此事她会向文定王大妃请求批准的,长今表示了感谢。

  长今、政浩以及阿静回到了药房,晓贤早已在门口等候,一家人见面悲喜交加。晚饭时,晓贤告诉父母,说她马上就要跟随朝贡使团去中国学习中国菜的做法了,长今则说她也准备去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法”,晓贤很惊讶,并说母亲如果能跟随使团去就好了,政浩则担忧长今年龄也大了,如此长途跋涉,会有损长今的身体,长今则要政浩放宽心。阿静冷冷的看着这一切,有些不快,其他人却没发觉。

  信非将长今的想法向文定王大妃做了报告,文定也非常感动,并非常支持长今,特批长今跟随贡使团去中国,其赴中国的费用由贡使团承担,特备马车一辆供长今使用,并让闵政浩随行以互相照顾。

  晓贤、舜华、敏娜、秀贞则开始收拾东西,以准备赴中国学习。其他宫女都非常羡慕,说不仅可以游览中国的风景,还学到了厨艺,而且还可以带些朝鲜土特产去贩卖,再带回中国的土特产回来贩卖,可以发笔大财。另一位宫女则补充说,还不止呢,听说这次贡使是贺大明皇帝万圣节(注:大明皇帝的生日),在北京会有好多国家的贡使,可以买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晓贤等人则表示这次她们是去学习的,不是为了发财的。

  待众人散去后,晓贤抓紧时间看中国唐诗集,结果被舜华看见,舜华问晓贤是不是为了能和林东尚大人有交谈的话题,晓贤有些慌乱,表示只是打发时间而已。

  (第十八集完)

  第十八集相关知识简介:

  人痘接种法:是中国医药学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被认为是免疫学的先驱。人痘接种法是根据中医以毒攻毒的思想创造出来的,而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已经为人痘接种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到北宋时,人痘接种法开始流行,但当时安全性较差,因此未获广泛推广。

  到明朝中后期,人痘接种法获得重要改良,安全性大大提高,因而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并陆续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

  明末清初时,满洲人入关前没有得过天花,因此,入关后非常轻视种痘技术。在皇室先后有人感染天花、甚至顺治因此而去世后,人痘接种法才得到清政府的极大重视。康熙即位后,下诏征集种痘医师,并加考选,最终朱纯嘏和陈滢祥二人成了皇家种痘师,为皇室子孙种痘,从而彻底杜绝了天花病毒对满洲贵族的侵扰。

  1688年,俄罗斯官方派医生到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法,自此,人痘接种法传到俄罗斯,并由俄罗斯传到土耳其。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夫人蒙塔古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人痘以预防天花,便将人痘接种法带回英国,从此,欧洲各国都开始流行种人痘,而人痘接种法还流传到印度、突尼斯等国。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了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并由此创造了牛痘接种法,由于牛痘接种法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因此,牛痘迅速取代了人痘,并得到推广,至1979年,人类宣布消灭天花病毒。

  未完待续,明日(10月19日)晚8时将在天涯论坛继续连载,敬请期待。

标签: 朱熹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