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随手记·之三

非凡网 37 0

  春日随手记·之三

  一

   康德:时间、空间、因果性不是“自在之物”的一些规定,而是我们认识的形式;我们的全部经验,只是对现象而不是对“自在之物”的认识。因此,康德要问“认识如何可能?”因为承认“自在之物”,被视为唯物主义;因为从认识出发,被视为“唯心主义”;因为两者都说,被视为“调和主义”。

  二

   论什么马都不能吃回头草——第一,世界上适合你的人并非独一无二,所以不必为了可能错过一个人而去吃回头草;第二,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和谐,这不是对感情的忠贞,而是不合适的自以为是。过往的不快总会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你;第三,割舍过往的甜蜜会带来痛苦,但是决不要屈服于这种痛苦而做出选择。

  面对感情,人是脆弱,然而求幸福的人应该坚强。

  三

   破除自我。《论语·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反对“为我之私”,力倡“大无我之公”,王阳明“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而勇以成之”,超越一己以求成圣。道家:庄子倡导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休谟:自我只不过是一束知觉而已,作为实体的自我只不过是一个虚构。

  四

   论意淫。对于想象力缺乏和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都是悲剧。它挑战你的想象力,而出局的总是你:想象力缺乏的始终不能从中获取想要的快乐,想象力丰富的却因此而代替了现实的快乐。想象是无限的,现实是有限的。一个身边的伴侣,总是及不上万千不在身边的形象。李宗盛在《凡人歌》中描述过这种困境,“拥有最美丽的容颜,是否就算拥有春天?”——因为春天不可能拥有。意淫就是和春天的短暂约会。

  五

   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这个标题意在暗示马克思一本书的标题《哲学的贫困》,后者又是暗示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

标签: 春日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