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时候是百越之闽越的部落,在周朝称为七闽地,春秋以后叫闽越国。
作为一个面积较小的沿海省份,毗邻台湾,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福建的经济水平、人口总数都不算突出,但福建依旧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有着自己的特点。
福建是全国生产茶叶最多的一个省份,也是种类最多的一个省份,比如大红袍、铁观音、正山小种、金骏眉、白毫银针等。
福建是一个方言极多之地,闽南话、福州话、客家话、闽北话等等。福建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南平武夷山、龙岩土楼、漳州土楼、泉州南音、厦门南音、莆田妈祖信俗、宁德廊桥、三明泰宁丹霞等。福建也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郑成功、林则徐、宋慈、辜鸿铭、柳永等。而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哲学思想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官方思想,而他的著书《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教科书!
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他为朱子。
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他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他便是1130年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的朱熹。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
朱熹的生平朱熹的少年时期便是异常出色。
他五岁时,能读懂《孝经》;
六岁时,便能画八卦,向父亲问天、问地;
十八岁,就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十九岁,便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最终官至焕章阁待制,并作为南宋皇帝宋宁宗的老师。
朱熹的思想成就朱熹一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出色的成就,我简单介绍他的理学思想成就及教育思想成就。
1.理学思想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
理学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理气论: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动静观:运动和静止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
格物致知论: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在“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
人性二元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二性并存于人身。“天命之性”是先天的善性所在,人人皆有;“气质之性”在人体形成之时产生,有善恶、贤愚、贫富、寿夭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异。
2.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朱熹认为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有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循序渐进是指,读书首先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即是指,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切己体察是指,读书必须要身体力行。
着紧用力是指,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同时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古人对于朱熹的评价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朱熹后世可参观的纪念馆福建武夷山朱熹纪念馆: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考亭书院:
福建省内目前已形成高铁闭环格局,并推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游客搭乘环闽高铁,便可开启便捷愉悦的“福气之旅”,欣赏更多秀美山川、享受“闽式生活”。欢迎来福建做客!
#全福游、有全福##朱熹##旅游在中国##我要上条###福建头条#
标签: 朱熹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