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明市人民政府网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又作仲晦,号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辖),其父朱松曾任尤溪县尉。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朱熹诞生于尤溪县,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中进士。
绍兴二十三年,朱熹出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兼县学。他常向学子生员讲圣贤做人处事道理,又倡建经史阁收藏书籍;公事余暇,钻研儒学经典,探索佛、道及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朱熹3年任满,回崇安武夷山建中山堂讲学著述,曾步行到其父同窗李侗家(今南平)请教。绍兴三十年冬,朱熹拜李侗为师,承袭“洛学”正统,奠定理学基础。
朱熹为官9年,上朝46天,40余年讲学传道,著书立说,创建云谷、寒泉、武夷等书院;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西铭解》、《太极图说解》、《诗集传》、《楚辞集注》等60部400多卷。元、明、清三代列其著述为儒家正宗,开科取士考试,一律以他的注释为准,“非朱子之传义不敢言”。
庆元六年(1200年)3月9日,朱熹病逝,享年70岁,葬于建阳黄坑,其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熙元年(1237年),尤溪县令李修在朱熹出生地(南溪书院)修建朱子祠合祀朱松、朱熹父子。淳祐五年(1245年),在朱子祠右建会极堂,为讲学场所。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御书赐匾额“南溪书院”。
标签: 朱熹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