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不生孩子,是个人对世界 、对国家、对社会所能做的最大贡献,也是对孩子的最大保护
刺更鸟——观“南川区11位好心人 众筹20万元为贫困户建新房”有感!
事情起由:
今年春节,16岁的阳达兴没有在漏风滴雨的破房子里过年了。因为在去年,南川区11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众筹20万元,加上新一轮扶贫政策的帮助,去年,他和爷爷、父亲终于住进了崭新的楼房。
2015年10月的一天,南川人李兴中在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一家面馆准备吃面条。刚坐下就发现门口一瘦小的男孩,手里紧拽着5元钱,盯着墙上的价目表,一直没说话。
“钱不够吧?”李兴中将男孩招呼进来,把服务员端来的面条让给了男孩吃,自己又叫了一碗。三言两语中,李兴中发现男孩说话与自己口音相近,“你也是南川人?”李兴中问道。
男孩点头称是,他告诉李兴中自己叫阳达兴,14岁,家住南川区兴隆镇三和村。因为家里困难,想出来打工,但一直没找到工作,只好流浪街头,好几天没吃饱饭了。
李兴中立即联系兴隆镇的朋友打听得知,阳达兴的妈妈早就去世了,父亲有精神残疾,爷爷已年过七旬。
吃完面条,李兴中又带阳达兴去买了几件衣服,然后驾车带上阳达兴赶往南川兴隆镇。阳达兴家的房屋破旧不堪,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物件。
“娃儿,你回来啦?”爷爷阳通乾见到孙子,激动得拉着阳达兴的手,并对李兴中连声说“谢谢”。一旁的父亲则一言不发。
2015年6月,阳达兴离家时正上初三,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再读高中,便独自前往重庆主城找活儿干。他本想挣钱养活自己,结果工作不好找,只好白天在大街流浪,晚上靠以前积攒下来的生活费泡在网吧过夜。“没挣到钱没脸回家。”见到李兴中时,阳达兴手头只剩下5元钱。而孙子不见了,爷爷只有干着急,想去找又抽不开身,“他父亲疯疯癫癫的,要人照顾。”
离开阳达兴家时,李兴中递给阳达兴的爷爷500元现金。随后,他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想法让阳达兴继续上学;二是为祖孙三人盖栋新房。
2016年春节过后,李兴中安排阳达兴到隆化职中16级建筑班学习,每月资助其生活费。随后,李兴中又与朋友胡开明牵头,发动身边的朋友捐款、捐物,为阳达兴一家众筹建新房。
得知李兴中与胡开明的义举,兴隆镇政府主动协调土地,很快办好建房手续。去年7月,一栋一楼一底,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的楼房建成了。装修完后,李兴中与胡开明还为阳达兴一家添置了床被、衣柜、沙发、茶几,以及厨房餐具等。
胡开明向记者介绍说,参与众筹的人有的开公司、有的做生意,他们一共为阳达兴一家筹集了近20万元的现金和物资。他们做这么多,只是希望阳达兴和爷爷、父亲能有一个安稳的家,希望阳达兴不要再流浪,能安心学习。
兴隆镇党委宣传委员韦相升称,之前,镇里已为阳达兴祖孙三人落实了低保政策,但由于阳达兴尚未成年,爷爷年老体迈,父亲又重病在身,家庭生活确实不容易。韦相升说,感谢11位好心人为祖孙三代众筹建起了新房,当地党委政府也将持续关心关注他们,希望阳达兴能学好本领,为自己和家人建一个真正安稳的家。
我的感慨:
就好象大坝才漏水,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孔,你可以用手去堵住,然后又有一个孔漏水了,你可以再用另一只水去堵,最后你会发现你的手脚你的身体都动不了了,因为都拿去堵水了。……
在看到这个“新闻”的“美好”结局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这里有太多的机缘巧合。如果说的是真的,要是那天在面馆正好错过了呢?……五块钱用完了的他,怎样去面对?!!!!
今天的新闻里有自己吸毒不管孩子,最后两岁来着的孩子被饿死!这个当妈的今天被公审了。
前几天云南的一个初中生因为父的责骂和家里的穷困而受不住,喝农药自杀了。留下一封……而相同的例子还发生在更早前……央视新闻还作过报道,不过如同我们的重要讲话,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痕迹可寻。
更早前报道的穷人家的16岁?女孩子被家里人逼着嫁给40岁的老男人,结果不服喝百草枯自杀……
这样的例子我要举多少呢?……
我听说在刺更鸟这部小说里有段话,大意是:被插进尖刺的知更鸟并不知道它会死去而继续歌唱,直到尖刺刺穿它的心脏,它永远地不再歌唱。……但是,把刺刺进它身体的人是知道它会死去的,但是,那个人还是要放进去。
这就是人类社会虚伪的一面。就好象当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电视节目上拒绝了一位小女孩的“难民”请求,被国内的一众圣母婊责难……而当海滩上那个小男孩的尸体照片登上头条,默克尔打开国门满足了国内圣母的心愿后,……现在的样子,……
既然已经来到世上,那么就好好珍惜这一趟单程旅程!……但是
……如果你不是多金高素质的,请记住我的话:觉悟吧!实行自我净化。……
不要生孩子没钱没势,不然生下来的就象你我这样的只是垃圾或者国家的砖石,或者上层的玩物。为了祖国,为了人类。
看到有的人本来生活就不好又要孩子要了后孩子又养不好,要么成为无人管教成流浪的抢劫偷窃的要么生活凄惨(自杀,要么生个病就上网求捐的!权势富人家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全部成为高质人材,但我相信非洲穷苦人家的孩子和北欧富裕人的孩子比,谁有更大的把握呢?控制自己的生育!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如果你不是多金高素质的,请记住我的话:觉悟吧!实行自我净化。……在自己还是垃圾或者还在垃圾桶里的时候,千万一定不要生孩子,让孩子活在垃圾和垃圾堆里,最后基本上也会成为垃圾的。别和我摆没用的,能从垃圾堆里走出去的变成凤凰的,他下面也是用更多的垃圾给他堆上去的。
贵州5名闷死儿童生前时光:在家只能吃稀饭盐巴
2012-11-22 08:22:21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有0人参与
核心提示:11月16日,贵州毕节5名男童被发现死于街头垃圾箱内。遇难男童中,陶中林(13岁)是老二陶进友儿子,陶中金(12岁)和陶中红(11岁)是老四陶学元孩子,陶冲(12岁)、陶波(9岁)的父亲是老五陶元伍。老大陶进才称,孩子们家庭很困难,5个孩子平时伙食就是稀饭和盐巴。
1/18
2012年1月,贵州“闷死”的5名少年在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民政局安置点与另一名流浪儿的合影。东方早报
| 分享到 新闻图片中心 | 查看图集 |
从干沟苗寨(即擦枪岩村团结组)通往村委会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步行需要一小时的土公路,一条是必须翻越乱石、密林的山路。山路路程短,却险峻难行。
从擦枪岩村通往海子街镇的盘山公路,则是九曲十八弯,车行还需三小时。而从海子街镇到毕节市区的路,也有13公里。
这条曲折的路,5个10岁上下的孩子走过多回。2012年11月5日(一说是10月底),他们相伴着走出山寨,从此再没回来。十多天后,一个寒冷的雨夜,他们并排躺进毕节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楼下空置的垃圾箱内,终结了流浪的童年。
恸哭
“养不教,父之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陶进才完全不像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的老农。
12月20日的下午,浓雾笼罩的山野,能见度不足五十米。陶进才只身一人在半山腰犁地,面对一批接一批地翻山越岭来寻访的记者,这位56岁的汉子终于失声痛哭。两天前,噩耗传回苗寨,陶进才白天进山犁地,晚上割草喂猪,直至失眠的深夜,才起身独自到牛棚里寻找5个侄儿的身影。
陶家五兄弟中,陶进才排行第一。遇难的侄儿中,13岁的陶中林是老二陶进友的儿子;12岁的陶中金(陶中井)和11岁的陶中红是老四陶学元的孩子,12岁的陶冲、9岁的陶波的父亲是老五陶元伍。
作为大伯父,陶进才知道孩子们在家挨打挨骂时,常常躲进牛棚——去年夏天,陶中林离家出走,在海子街镇上流浪一个星期,被老二陶进友追回家“捆绳子”,遭一顿暴打之后,就睡在了牛棚里。陶进才没有料到,5个孩子会在一夜之间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死在了一起。毕节官方的通报称,他们死于“意外”,是在垃圾箱内生火致中毒死亡。
离家
背靠深山,人多地少,使擦枪岩成为海子街镇最贫困的乡村,而苗寨则是全镇最穷的村组。村干部说,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年轻人基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
为了省下一点车费,陶家两兄弟学元、元伍2012年春节前就南下深圳“找钱”,陶学元还带上了老婆和几个年长的孩子。留在家的陶中井、陶中红和陶冲、陶波,很快陷入困境。“长到十岁,就要拉扯弟弟妹妹了。”陶进才说,陶家大人们经常两三个月才寄一次钱回家,一次两三百,根本不够吃。五个孩子平时的伙食,就是稀饭和盐巴。
“吃不饱,更不谈上学了。”陶进才说,五个孩子中,三个是“黑户”,念了几天书,就被老师撵回家了。辍学的孩子们经常结伴去苞谷地里掰玉米、抠土豆,邻居们找上门,陶进才也无奈,“二三十个孩子,我自己还有七个孙子,实在管不过来。”
远在外地“拾荒”的父母也极少过问孩子的事,陶元伍干脆从不打电话。失去管教的孩子,像断线的风筝,循着父母的脚步,开始四处流浪。2011年年底,陶冲和几个孩子就出现在毕节市区的各个角落。
直至今年11月5日(一说10月底),在家务农的老二陶进友喊儿子陶中林去地里割猪草,陶中林提起裤子,一溜烟跑了。不一会儿,邻居就看见5个孩子沿着那条险峻的山路翻出山寨,走向了人生最后的驿站。
流浪
郝行(化名)是陶家孩子流浪生涯的最初见证者之一,或许,也是他们留在人世间最温暖的回忆。如果上天能给他们的相遇相交再长一点时间,悲剧很可能逆转。
2011年12月27日深夜,毕节市区双井寺车站附近,匆忙回家的郝行,看到两个蓬头垢面的孩子围在一家餐馆门外的火炉边烤火,其中一个身着一件单衣,“拉链烂了,露着胸口。”严冬的季节,夜不归宿的孩子瞬间勾起了他十几年前的回忆——1998年前后,15岁的郝行为了学武,毅然离开了贫寒的老家,在河南少林寺外流浪多月,终获善人相助,渐渐走向了自强的人生。
郝行走过去,问了一句“冷吗?”
孩子回答:不冷,有点饿。
郝行把他们带进一家面馆,给了一人一大碗热面。交谈中,孩子自称是毕节市大方县人,父母离婚,父亲出去打工,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整天放牛,没吃的没用的,父母也不给钱。
15岁起离家流浪、备尝人世艰辛的郝行,在28日的凌晨1点,送两个孩子“回家”。那是毕节南关桥附近的街道上一处与变压器箱相连的封闭“小屋”,不足两平方米,一床破旧的被褥下曾挤过6个流浪小孩。其中之一,正是陶元伍的儿子陶冲。
“前几天太冷,几个小孩子用捡到的汽油烧火烤,陶冲的脸和腿都被烧伤。”郝行指着他当晚拍下的照片,回忆说,他当时掏出20元钱,让陶冲买点药。陶冲回答:不用买药了,腿坏了,这两天出不去了,要不了钱,这钱留着吃饭。
此后的十多天里,郝行几乎每天都去“小屋”,嘱咐孩子们“饿了不要去偷”。某一个晚上,腿被烧伤的陶冲独自睡在“小屋”里,对郝行说:小伙伴们嫌 “小屋”太小,要让给“病人”,就去城里的电视塔下睡觉了。
以前,他们还睡过商场的地下通道,后来被捡废品的大人抢走了地盘。“我现在小,过几年就可以出去打工了,我也想读书,但是家里没人管我,我就不读了。”陶冲说。
救助
郝行下决心像当年自己遇到的“善人”一样,救助这些孩子,直到他们成年。他把自己每天去“小屋”看孩子的照片发布在网络上,呼吁人们帮助他建立一个“流浪儿童之家”,他甚至说通了毕节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减半收取学费,让这些孩子读书。
“小一点的孩子上学,大一点的我带着,教他们手艺。”爱心终于得到了回应,郝行的举动不但触动了当地不少网民,还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当地一家报纸连续发出四篇系列报道,陶冲等6名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引发了空前的关注。
此时,民政部门坐不住了。2012年1月12日,民政局将6名流浪儿童全部找到。民政局领导还亲自打电话请郝行前去看望,告诉他,孩子们“理了发、洗了澡,都安顿好了,正在联系家人”。
郝行没料到,没过多久,他在街上又遇到和陶冲一起流浪的儿童,说是呆在民政局安置点里“没有自由,上厕所都要按时”,于是,砸坏窗户、撬开门锁逃了出来。“我觉得民政局肯定有责任,为什么要撬开门锁跑呢?肯定是感觉不到温暖。”
死亡
又一个冬天来临,陶冲和他的4个兄弟在饥寒中结束了流浪的童年。
11月19日晚,贵州毕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门面房老板李起国,在陶冲兄弟5人遇难的地方久久徘徊。3天前,他们亲眼看见孩子们的遗体被拖车运走。“不是殡仪馆的灵车,是拖垃圾的车拖走的,把垃圾箱的盖子一盖,直接就拉走了。” 李起国说,那一刻,他觉得,孩子的遗体被当做了垃圾。
李起国回忆,出事的垃圾箱是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半个多月前新购置的,还没来得及分发到各个街道,孩子们差不多也是同时来到附近落脚的,他们白天出门乞讨,晚上回到办事处楼下的工地围墙内烤火过夜。
街道上的小摊主和门面房老板都对他们留下了印象,但是,街道办却否认见过他们。“谁管这事?也没人问,也没人管。我看着很可怜,还想过收养其中一个孩子,但一想他们都太大了。” 李起国说。
物是人非,3天后,又一个细雨纷纷的夜晚,垃圾桶正对着的工地,一段被熏黑的围墙下,仍散落着一副羽毛球拍、几块木质三合板,这是孩子们留下的全部痕迹。
没有经济能力的男女结婚后没权利生孩子。
标签: 观书有感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