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最美的一阙《青玉案》:贺铸《青玉案·凌波不渡横塘路》
大诗人李白在游览黄鹤楼时,一时技痒,也想题诗,但一看到崔颢的《黄鹤楼》,他就不得不感叹道:"前面有景道不得"!因为崔颢的诗已经完美了,诗中的黄鹤楼也是完美的,想超越是不太可能的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宋词中更为常见。写词是有词牌的如《如梦令》、《木兰花》、《鹊桥仙》、《踏莎行》等等都是词牌,写的时候是按照这些词牌来写,所以也成为填词,像柳永就号称"奉旨填词"。而一旦某一个词牌被某一位词人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后人可能就不会再轻易去用这个词牌了,以至于这个词牌成为了某个词人的代名词。
词牌:《鹊桥仙》
《念娇奴》这个词牌,自从苏东坡以此填写《念娇奴·赤壁怀古》以来,"余词皆废",后来甚至演变成以"大江东去"代替《念娇奴》。与此交相辉映的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史上,找不出几首《雨霖铃》,为什么?因为柳永已经写过了,珠玉在前,后人不敢碰啊。这有点儿像赵光胤之后很少有人再取同样的名字一般。
像较于苏轼柳永这等大家,北宋时期也有一位词人,他用过一个词牌后,后人也不太敢用了,这就是著名词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渡横塘路》,也堪称史上最好的一阙《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是北宋时期的词人,与苏东坡生活在一个时代,他是贵族出身,据说是唐朝贺知章的后人。他这个人长相甚是丑陋,被人称为"贺鬼头"。但他的词却是非常美好,婉约处"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不让秦观等人专美;豪放处"全阕声情激壮……跃然于间",辛弃疾的风采与此一脉相承。
这首《青玉案》是他的代表作,他也因此而博得"贺梅子"的雅号。
青玉案,这个词牌来源于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贺铸之后被称为"横塘路",也足见该词的影响之大。
"凌波"代指女子,曹植有"凌波微步"的句子,当然不是金庸先生的武功。
"锦瑟"一句应该是化用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代指"美好的时光"。
所以这阙词应是贺铸在游玩是看见一位美丽的女子独自一人站在路口,而产生的一系列思绪和闲愁。是的,是"闲"愁。贺铸并没有掩饰这种闲愁,而是非常形象化的把"愁"写出来了。从此"愁"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她站在横塘路口,我以为她会走过来。但她还是她轻盈的离开了。目送她离开,我竟然有些伤心。
这么美丽的女子,这么美好的年华,她会在哪里度过呢?
是月下桥边的花院吗?是花窗朱门的深宅吗?或许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云卷云舒,夕阳西下。我挥笔写下这断人心肠的句子。但怎么形容我心里的愁情呢?呵!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就像那满城翻飞的柳絮,就像那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贺铸记下来自己一瞬间的感受,并把这感受活脱脱的写出来,或许说画出来。他画出了他心中的闲愁:一望无际的烟草,满城飘飘的柳絮,梅子时节的绵绵细雨。
梅子黄时雨
多么美好的闲愁!
把无形的事物形象化往往是容易出佳作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经把声音形象化了,写出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如此优美的诗句。现在贺铸也是如此,他把心里的"愁"㛑具体化了,自己也得了"贺梅子"的称号。
贺铸的这种写法,或许称不上新颖。南唐李煜有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都是将无形的"愁"、"恨"等情感形象化。但贺铸难得的是他更进一步,他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将"三四月的烟草"、"四五月的柳絮"、"五六月的梅雨"这三种毫无关联的事物来比拟"闲愁",不仅有"排比"上的气势,更有"比兴"的艺术效果,实在是神来之笔。
对于此词,历代词论家都赞誉有加。
沈谦《填词杂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
先著、程洪《词洁》:方回(贺铸字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
贺铸的一次美丽艳遇成就了这阙美轮美奂的《青玉案》,美人会远去,芳华会远去,但词中的美好,永远不会褪色。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好美,好美!
是为记。
老庄君
2019年6月29日
标签: 青玉案贺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