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士先生传①
礼部祠祭司主事同里罗万藻②撰
大士既殁,其子撮所見聞行蹟,丐言於當世之作者詳甚。大士才譽震海內者數十年,鴻裁徤製之儒願托文字者何可胜數。然古之為知己者,欲傳其友於後世,其言③必有所擇,詳略相補,重輕相節,使其生平志意之穫盡於時,與不穫盡於時者,特有概見此為極難,蓋非求而後有言者之所能言也,則予何敢辭。予悲大士負幹濟之雄概,而遲弗竟其用,才足以著書明道,而晚年所欲銓訂補敘,以定其傳,於後之志亦未及終,予是以更備為之傳。
大士與予相去六七里④許,然生長於閩之汀州武平。武平地鮮學者,贈君西園公教授其地稱大師,顧四子之書而外,六籍⑤絕無鬻本。大士閑得《尚書》《毛詩》於人間,破簏讀之,讀輒意為之解。久之,有授以八股藝者,輒以其意為八股,胸無師說求以聰明而天資曠異,所出筆怪軼不經,武平無所用之。歸臨川時年二十五矣,歸益困而為人雄目毅幹,聲叱叱若詈不事人憐,雖飢窘終無虛乏之色。居三年赴邑侯滄孺袁公⑥試,試失期,遮馬首大言刼公,公促試一藝,藝立成,益駭其才,遂冠軍補郡弟子。又六年,以高等餼餼二十八年為 己巳(1629)應詔中明經選第二。庚午(1630)領鄉薦第七,又逾五年,甲戌(1634)以禮部第二人成進士,終始三十五年諸生之事始畢。然又逾三年丁丑(1637)始授行人,秩秩滿四年而殂。
悲夫,大士官行人,一奉詔有事益藩,時藩體特崇嚴,大士以夙名能得其加禮,再奉旨典貴州,試於員副也,奇材大度士十余人應氣而集,瞠然衡於上國,事絕前聞。先是丁丑(1637)虜蹂塞軼,入東省笺名藩賊,將帥守宰糜盡,洶洶憂⑦,天子宵旰會下,詔諸臣皆得言方略,大士乃慷慨條十疏相繼上,虜幸退,疏亦留中。此外冷局孤踪,奉議論文章於先達之前終約結亡⑧施用踐資累日,別無階勛之書,數筆可盡其經濟之望⑨。在諸生中數十年,顧蔚然久耳,博聞強識,天悟絕人,下筆疊疊,日可數十藝。然沉湛經術,務以古學倡發天下,一遇題刻⑩理入毫毛,獨其才風駛雲迅,生平悟詣畢驅以佐其盛,故大士文章之鼓動獨雄而功於學人為最,人不知其用意特難耳。善持論喜公所聞,常以諷述⑪古今代寒暄酒茗之談,門生友人與之狎處者,《十三經》《二十一史》無從說起之書,略約盡舉至,其語兵形阨塞、漕河水利諸用世之務,目規手畫,鑿鑿可見施用。自文字受知滄孺袁公,而後當世名人相繼來視學者并夙⑫大士才器不獨其文矣,前後藩臬諸大使若孟白李公⑬、夢澤張公⑭、貞常盧公⑮引布衣之分恐後率⑯以方内多故如大士不易屈指耳。壬申(1632)閩寇蹂撫之支邑且退矣,大士時以孝廉申修城積穀之議莫之應。戊寅(1638)妖賊嘯盱之峰山,撫遂震,大士正以行人啣命入里門,開府解公⑰視師亦適至,為畫數欸入焉,卒以成功,此虜躪内地應詔陳言之前一年也⑱。解公畫今已成書。而己卯(1639)《十疏稿》竟為閣部楊公⑲持去,其副本遂絕於時,致足惋矣,所云大士何從多見哉。生平不喜講學,不事禪,有拉之講堂聽良知之說者述之予曰:人言知水火之不可蹈,則必不蹈,為良知,子謂何如?予曰:假如成仁取義,水火有當蹈之時,便可不知耶。大士曰:予當時固駁之云:如此等知良得几許。正予意也。督學雲怡蔡公⑳精禪理,以大士可與微獨,貽㉑長書數千言與參究,大士立酬數千言。公不許,如此往覆至三,公卒不許,大士亦卒不易。以予今觀其書,大士固非雲怡而為,大士之言則已精矣,此其書皆不可不傳。
神宗以來制藝流傳之廣,無過大士者,太倉張公受先㉒刪其《四書藝》㉓,行世尚存五百,《易》與《詩》并千余,《三經》半之,蓋莫之能或刪也。《制藝》而外,有《四書》《讀四書正義》《五經》,讀此存乎。羽翼經傳之言,學士家得其一語并足。主張文字精理,而大士近日時時為予言:予生平以奇捷噪人,人擾之終無已。《制藝》而外若《五經》諸論著尚欲勒成一家,俾體重義整粹乎先儒而憑倩文字支應問答人不已,予亦不厭以此有待。
嗟乎!大士之才之志,與其遇如此,天之報施大士為如何哉。大士初名“侯周”,滄孺袁公以夢易今名曰“際泰”兆之矣。其先自宋南渡徙今嚴平里,數傳有仕榮公,號“博學”,領胜國時鄉薦第一人,明餼於庠者相繼,代有世德,至大士而始顯,所稱明德之後云。
大士有三子,孝尼、孝威、孝逸,威、逸并知名㉔
①陳大士即陳際泰。該文出自陈际泰《已吾集》 ,在罗万藻《止觀堂集》《小千園集》均有。
②羅萬藻,字文止,臨川騰橋人,晚明唐王时為礼部主事。
③《小千園集》中无“其言”二字。
④《此觀堂集》《小千園集》是五里。
⑤《小千園集》“六籍”前有“亦”字。
⑥袁世振,字抑之,號蒼孺。湖北蕲春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曾任临川知县。
⑦《小千園集》憂字後有“遑”字。
⑧《小千園集》无“亡” 而是“无”字。
⑨在《止观堂集中》无“先是丁丑……经济之望”一段。
⑩《小千園集》无“题”字。
⑪《小千園集》无“述”字。
⑫《小千園集》“夙”後有“推”字。
⑬李长庚,字孟白,湖广人,万厯进士,任江西布政。
⑭夢澤張公,即張師繹
⑮貞常盧公,即盧廷選,字鉉卿,号貞常。
⑯《此观堂集》无“率”字。
⑰解學龍,明末江西巡撫。明末時各地盗贼蜂起,江西都没有重兵防守,学龙对此向上做了报告,朝廷诏令在江西增设一千人。学龙讨伐、平定过都昌、萍乡等地的盗贼,联合福建部队打败了封山一带的妖贼张普薇等人的贼兵,江西的盗贼于是被歼灭净尽了。
⑱《止观堂集中》无“此虜躪内地應詔陳言之前一年也”句。《小千園集》“陳”為 “前”字)。
⑲疑為楊嗣昌。
⑳《此观堂集》誤作“陳”。蔡懋德 ,一字公虞,号雲怡,昆山人,曾任江西提学副使。
㉑《小千園集》無“貽”字。
㉒张采,字受先,号南郭,江苏太仓人。天启四年与同里张溥同创应社,后在临川创立合社。历官临川知县、礼部员外郎。
㉓張師繹《月鹿堂文集》卷三有《陳大士四書藝序》
㉔《小千園集》無“大士有三子,孝尼、孝威、孝逸,威、逸并知名”一段。
由於本人水平欠缺,以上斷句和笺注可能會有錯。希望有人能夠批評指正。
标签: 雨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