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人民日报社建国第一任社长兼总编邓拓1937年著《中国逃荒史》,可确切知道历代灾情(含瘟疫)统计表。
历代统治时间除以它的瘟疫次数能计算出各朝代瘟疫次数平均间隔时间。(见表2中国历代瘟疫间隔频率和屠苏文化遗落的关系):
难以想象,在遵循岁旦免疫文化习俗的隋唐时期的318年间,疫情次数平均间隔达到18.71年,而两宋近487年间的疫情次数平均间隔达到15.22年。这是自东西周有疫情统计以来,历代疫情控制中最好的两次成绩。
这种战疫成绩在短时间,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可能存在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比较,难觅规律。但如果是跨度两千年,瘟疫难度系数差异不大,宝贵遗产——医学典籍历史上没有损失过,历代总结的各种丰富科学经验被传承,历代名医辈出,瘟疫不可能是别的什么政治的原因被频繁造就,可以有源于自然的难以隐藏和估量的价值。这就是用大数据分析统计的价值所在。我们遗漏了什么?
是什么造就了隋唐和两宋的辉煌战疫成绩?疫次间隔时间达到约18年或15年,远超元明清的4~5年?是什么使得历代本该战疫成绩越来越好的趋势,却使得民族灾难愈加深重?结合医典民俗研究。
面对一种未知可怕又强大无比的力量,它几乎能完全摧毁人类。但我们智慧的祖先在一次次的困境中从不畏惧,从不放弃探索。
现在在电镜下知道是几十万种微小到肉眼无法看到的致病微生物在于人类抗争。许多人看不起甚至质疑中医文化,其实所有至今能应用有效并使得民族保存下来的方法是我们先民中的杰出者,那些古代医者在一代代不断牺牲、试错和抗争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它可能现在不是你认为最好的,但确是世界医学史奇观,凝结过千年来最美好的画面和祝愿。
其中有一种遗落文化,已从民族基因中遗失。它曾在这三个战疫成绩最好的朝代被发掘、重视、继承发扬,并传至海外。回望千年前的岁旦:
(拾遗千古医典防疫文化———历代屠苏诗篇赏析)
有种医典防疫文化,在千年文化传承中,不仅史料、医书里均有大量记载,在民间诗文中更易窥见其盛世传统文化形象。
据生物医药大词典数据和2个诗词网提交,交错查询互补检索统计,我整理发现至今流传下来的关于屠苏的诗文词赋,高达200多首:唐朝达到61篇,从宋代开始达到巅峰,最多达到近70多位诗人的131篇,以后逐渐减少到元朝8篇,明代回升至10篇,至清下降到1篇和近代只达到的2篇。
细细读诗,清晰可见这些诗文的创作时间和众多作者的背景情绪,多样的民风百态。人们对于新年元日饮屠苏习俗的美好祝愿之情,它们穿越历史,渐次扑面而来,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基因片段,记录着一幕幕先祖民风淳朴,其乐融融安享太平的场面。
附摘选整理:
唐朝15篇
1.翡翠屠苏鹦鹉杯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
2、屠苏绕玉屏 [唐] 徐彦伯 《拟古三首》
3、走置锦屠苏 [唐] 杜甫 《槐叶冷淘》
4、才酌屠苏定年齿 [唐] 方干 《元日》
5、岁酒劝屠苏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6、东华元老荐屠苏 [唐] 陈陶 《朝元引四首》
7、酒号屠苏味更醇 [唐] 卢象 《句》
8、五更三点把屠苏 [唐] 雍陶 《酬李绀岁除送酒》
9、先把屠苏不让春 [唐] 裴夷直 《戏唐仁烈》
10、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 成彦雄 《元日》
11、屠苏聊一醉 [唐] 权德舆 《甲子岁元日呈郑侍御明府》
12、屠苏宜在水中石 [唐] 元结 《说洄溪招退者(在州南江华县)》
13、手把屠苏让少年 [唐] 顾况 《岁日作(一作岁日口号)》
14、天津桥侧锦屠苏 [唐] 阎德隐 《三月歌》
15、绿沈香榼倾屠苏 [唐] 薛馧 《赠郑女郎(一作郑氏妹)》
宋代112篇
1、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 王安石 《元日》
2、东风送暖入屠苏 [宋] 向子諲 《浣溪沙》
3、制成方丈屠苏 [宋] 张耒 《满庭芳·裂楮裁筠》
3.1、屠苏御岁将传盏 [宋]张耒《大雪中李提举惠玻璃泉两榼二首》
4、尚能把盏劝屠苏 [宋] 仲并 《浣溪沙》
5、宁辞末后饮屠苏 [宋] 赵师侠 《鹧鸪天·爆竹声中岁又除》
6、屠苏香钿 [宋] 赵长卿 《满庭芳·爆竹声飞》
7、屠苏休恨到君迟 [宋] 周紫芝 《浪淘沙·江上送年归》
8、一年一度屠苏酒 [宋] 魏了翁 《虞美人·一年一度屠苏酒》
9、无复屠苏梦 [宋] 文天祥 《除夜》
9.1、屠苏儿女态 [宋] 文天祥《除夜》
10、屠苏煎酒代椒觞 [宋] 陆游 《除夕》
10.1、春入屠苏潋灩樽 [宋]陆游 《庚申元日口号》
10.2、跣婢暖屠苏 [宋]陆游《新岁》
10.3、屠苏不至叹人情 [宋]陆游《岁首书事》
10.4、手自浸屠苏 [宋]陆游《辛酉除夕》
10.5 入我屠苏觥 [宋]陆游《初春纪事》
10.6半盏屠苏犹未举 [宋] 陆游《除夜雪》
10.7 饮罢屠苏酒 [宋]陆游《甲子岁元日》
10.8 重温寿酒屠苏酽,探借春盘饼饵香 [宋]陆游《立春前一日作》
10.9 明月满举屠苏觥 [宋]陆游《壬子除夕》
10.10岂知落后举屠苏 [宋]陆游《戊深元日》
11、后饮屠苏惊已老 [宋] 陈与义 《元日》
12、最後屠苏把一巵 [宋] 范成大 《元日》
12.1、老觉屠苏到手迟 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12.2、红锦屠苏结绮楼 范成大《寄题石湖海棠》
12.3、老翁饮罢笑捻须明朝重来醉屠苏 范成大《照田蚕行》
12.4、丹碧屠苏银烛照 范成大《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
12.6 屠苏后把杯 范成大《癸卯除夜聊复尔斋偶题》
12.7 翠锦屠苏三十里 范成大《自育王过天童,松林三十里》
13、第一屠苏最后人 [宋] 方岳 《除夕》
13.1、屠苏只对梅花饮 [宋]方岳《元日》
13.2、一年春在锦屠苏 [宋]方岳《海棠盛开而雨》
13.3、不知最后屠苏酒 [宋]方岳《癸卯元日》
13.4、明日屠苏催短鬓 [宋]方岳《除日雪甚约客不至乃拥貂骤马于郊外独饮摘星》
13.5 无人先后饮屠苏 [宋]方岳《壬寅元日》
13.6 儿童奉屠苏 [宋]方岳《岁除夜过白土市不宿夜几失道田家地卧四十韵》
14、屠苏酒让一家先[宋] [宋]刘克庄 《丁卯元日十首》
14.1、劝簪柏叶饮屠苏 刘克庄《乙丑元日口号十首》
14.2、病起屠苏且浅斟 刘克庄《上十四吟十首》
14.3、婢传稚子屠苏酒 刘克庄《甲寅元月二首》
14.4、临歧约共屠苏酒 刘克庄《忆强甫》
14.5 及饮屠苏汝未归 刘克庄《忆强甫》
14.6 虽饮屠苏殿一家 刘克庄《丙辰元日》
14.7 屠苏饮最先 刘克庄《锦孙》
14.8 早归共举屠苏酒 刘克庄《送强浦注籍》
15、手奉屠苏觥 [宋] 苏辙 《送程建用宣德西归》
15.1、屠苏末後不辞饮 苏辙《除日二首》
16、莫分先后饱屠苏 [宋] 胡仲弓 《元日》
16.1、强作屠苏醉 胡仲弓《除夕寄弟》
16.2、屠苏不饮防心醉 胡仲弓《次梅庄守岁韵》
17、度其广袤筑屠苏 [宋] 白玉蟾 《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吟一篇》
18、翠井屠苏沈冻酒 [宋] 李邴 《玉楼春》
19、共扶白发进屠苏 [宋] 徐端 《丙除夜泊舟东湖用白石归苕溪韵书怀》
20、明朝末后饮屠苏 [宋] 李处全 《玉楼春》
21、不辞醉后饮屠苏 [宋] 苏轼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22、后饮屠苏懒奔走 [宋] 方回 《丙申元日五绝》
22.1、金钿尚可泛屠苏 方回《腊月菊》
22.2、儿童奉屠苏 方回《岁除夜过白土市不宿夜几失道田家地卧四十韵》
23、屠苏卯酒红生晕 [宋] 艾性夫 《除日立春》
23.1、香称屠苏浮腊蚁 艾性夫《岁菊》
24、屠苏最后酹银杯 [宋] 程公许 《元日即事四首》
25、一盏屠苏千岁酒 [宋] 刘辰翁 《百字令/念奴娇》
26、屠苏新制帖僧庐 [宋] 张镃 《次韵京口叔祖见寄四首》
27、今岁屠苏自取疏 [宋] 卢炳 《瑞鹧鸪》
28、花亚锦屠苏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四首》
29、屠苏办了 [宋] 杨缵 《一枝春·竹爆惊春》
30、传杯今旧饮屠苏 [宋] 陈天麟 《除夕偶成呈同舍兼简陈仲恕》
31、自饮屠苏笑八神 [宋] 董嗣杲 《壬戌元日二首》
32、白云飞处结屠苏 [宋] 陈著 《赠薛总管弃官从□》
32.1、巧筑屠苏压大兰 陈著《过仙山咏孙松磵新庵》
33、侵云亦有小屠苏 [宋] 戴表元 《题赵子昂叠岫图》
33.1、狂歌把酒屠苏地 戴表元《辛卯除夜》
34、已贪晓色进屠苏 [宋] 李石 《除夕》
35、高台盛貯锦屠苏 [宋] 释善珍 《送徐国录守英德》
36、愧无黄帝屠苏酒 [宋] 郑清之 《除夜求屠苏》
37、许由溪上小屠苏 [宋] 乐雷发 《閒居自遣》
38、但怪屠苏到我迟 [宋] 李洪 《元日》
39、幻成方丈一屠苏 [宋] 楼钥 《蕉庵杂言》
40、方饮屠苏庆岁元 [宋] 杨简 《寿倅生辰》
41、喜从人后饮屠苏 [宋] 陈傅良 《除夜宿处州天宁寺》
42、争得屠苏到汝前 [宋] 洪咨夔 《除夜哭内》
43、屠苏还解忆人不 [宋] 黄公度 《元日次良翰韵》
44、已输渐后饮屠苏 [宋] 吴锡畴 《元日》
45、相期腊尽屠苏酒 [宋] 张元干 《次韵奉呈公泽处士》
46、拂露屠苏酒满巡 [宋] 吴充 《岁日书事》
47、酒意近屠苏 [宋] 宋庠 《河上岁晏》
48、屠苏对碧溪 [宋] 释正觉 《登云庵》
49、且倾竹叶屠苏酒 [宋] 释文珦 《酬李筼房元日见寄韵》
50、又暖屠苏入酒杯 [宋] 郑刚中 《用韵寄仲模》
50.1、眼看屠苏心恅愺 郑刚中《家帝有庙其巫每岁旦必鸣角作法以觞其神邻里》
51、竹欹屠苏坞 [宋] 晁补之 《次韵张着作文潜饮王舍人才元家时坐客户部李》
52、何时共对屠苏饮 [宋] 李曾伯 《己未元日寄子》
53、漫天自有翠屠苏 [宋] 马之纯 《宋帝驰道》
54、屠苏妨早眠 [宋] 赵文 《贺一年年》
55、春气入屠苏 [宋] 晏殊 《和三兄除夜》
55.1、屠苏醴酒盈金斝 晏殊《元日词其二·御阁》
55.2、屠苏酒绿炉烟动 晏殊《元日词其四·御阁》
56、屠苏空忆旧传觞 [宋] 姚孝锡 《岁晚怀二弟》
57、屠苏琥珀浓 [宋] 程珌 《岁暮》
58、故里屠苏酒 [宋] 何汝樵 《元旦》
59、屠苏荐诘朝 [宋] 邓深 《除夕把酒》
60、饮遍屠苏忆乃翁 [宋] 陆文圭 《除夕二首呈北溪》
60.1、舟中独自饮屠苏 陆文圭《丁卯新正纪怀四首》
61、井贮屠苏药 [宋] 叶茵 《次守岁韵》
62、新年喜气满屠苏 [宋] 真山民 《岁朝》
63、屠苏强举杯 [宋] 王炎 《庚申元日》
64、屠苏未用斟春酒 [宋] 葛起耕 《除夕》
65、餔糟只欲伴屠苏 [宋] 周必大《戊子岁除以粣代酒送邦衡邦衡有诗见戏仍送牛》
66、屠苏后饮身虽老 [宋] 杨公远 《癸未元日》
67、屠苏饮了更无兄 [宋] 杨万里 《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元朝4篇
1、喜杯有屠苏 [元] 谢应芳 《沁园春 晨起对雪,复写余怀》
1.1、喜杯有屠苏 谢应芳 《沁园春 晨起对雪,复写余怀》
2、旧日屠苏饮最先 [元] 高士谈 《庚戌元日》
3、屠苏最后尝 [元] 韩奕 《新岁述怀》
明朝10篇
1、笑把屠苏问童稚 [明] 曹学佺 《壬午除夕四首》
2、不独是屠苏 [明] 多炡 《降夕咏怀》
3、明日屠苏敢辞醉 [明] 王跂 《岁尽二首》
4、绣屠苏 [明] 呼文如 《宛转词归丘生后作》
5、宜春犹载屠苏酒 [明] 柳应芳 《正月十五日同盛太古集雨花台》
6、病怯屠苏半户多 [明] 王世贞 《癸未元日过敬美小酌试笔》
7、醉饮屠苏更几回 [明] 魏时敏 《残年》
8、后饮屠苏者 [明] 懒云周公 《都门除夕》
9、酒及屠苏堪奉母 [明] 陆弼 《送丁南羽还休阳》
10、半醉屠苏双颊冷 [明] 于慎行 《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
11、小小屠苏睹史居 [明] 愚庵智及 《答东皋伯远法师》
清代1篇
1、屠苏千盏 [清] 陈维崧 《癸丑除夕》
近代2篇
1、痛饮屠苏 [近代] 王国维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2、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 [近代]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提到它,因为灾难不断,民族凝聚力在加强。这也正是我们年俗注重家族团圆的重要原因之一。
屠苏又名岁酒、寿酒、元日酒、辟疫酒和祈福酒,也被称岁旦辟疫屠苏、千古屠苏、医典配方屠苏、济世屠苏和裨益化积屠苏等。一般它在年三十浸制中草药,元日始,合家由幼及长依次饮。
屠苏民间形象丰富多彩:古时民间有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说法,相传屠苏酒是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首创,教引大家免疫预防为主:家家除夕把药包好,投掷丼中,元日和酒饮。被同时代的张仲景、后世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家所推崇,并被众多医药典籍传载、发扬。相传疗效神奇显著,由此奠定了千年民间实践口碑,使其具有至上权威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之,人们新年之际世代相传形成了习俗。
虽然据医史学家考证,华佗的完整本医著和医案已佚,流传下来的部分配方中没有确切记载。但华佗体恤民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五禽戏”,发明麻沸散,辅以轶事典故中传奇、专业的医学精神和亲民的民间形象的缘由,故大家更愿意相信在屠苏酒的配方使用和习俗建立推广惠民方面,是这位神医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国从东汉时期,在屠苏的合理使用上就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为使药酒更切中病情,配方会记述如何根据病情的差异加减药物,体现了辨证用酒精神。孙思邈对前人服用药酒的方法总结提出:“凡服药酒,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醉及吐,则大损人也。”由于屠苏,多是慢性提升免疫力,所以他强调坚持服用的必要和持续性;由于药酒含有酒精,为了避免酒精的毒性作用,他主张适量饮用原则。
屠苏酒的历代医典配方较多,《本草纲目》、《小品方》、《遵生八笺》、《景岳全书》、《杂病源流犀烛》《肘后方》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可清晰查到,内容大同小异。
查证其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确是防病健体的:1.大黄(别名将军、川军)活血祛瘀、清泄湿热,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被视为药中的将军。2.白术,健脾益胃、燥湿利水、解热,久服能轻身延年。3.桔梗能补血气,宣肺利咽祛痰,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排脓。4.蜀椒(别名巴椒、川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5.桂心的功能是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治风痹症瘕,噎膈腹满,腹内冷痛,九种心痛。6. 茇葜能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驱毒、防腐、定神。7. 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注:乌头里含有乌头碱,未经炮制服用不安全。
虽然除了医典记载的配方,现代专利里也有许多配方,但我们岁旦辟疫屠苏的文化习俗却像美丽的星河一样,遥不可及。
结合中国历史大事记,后千年来,因为政权更迭,外族入侵,百姓生存无力,灾难愈加频繁深重。昨日,它在历史的时空穿梭中,如浩瀚永恒宇宙间一块闪亮的瑰宝,遗落……
标签: 元日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