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译文
二月份的岳州每天都在刮风,仲春时节仍是余寒未了,让人不免心生怯意。
然而那海棠花却不吝惜明艳的胭脂之色,独立在濛濛细雨中,不畏寒意,不怕风雨污损。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军南侵,攻城略地,宋高宗仓皇南逃。作者此时避难于岳阳,借住在别人家的后园,所以在这首诗中他自称“园公”。春寒料峭中园中海棠灼灼盛开,身处国难家忧中的作者看到此景,不禁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前两句铺叙二月的岳阳日日冷风,让漂泊的自己感觉瑟缩难捱。这为下面两句写海棠做了铺垫。虽然冷风不休,且继之以雨,然而,园中那株海棠仍然在寒春中怒放,不止颜色鲜艳给人以热烈之感,而且在濛濛细雨中,它的身影颇有一些让人敬佩的孤傲清高。诗人从一株海棠引发的幽思,也正是他内心对于家国的热情和清高孤傲品格的写照。在诗中,细雨冷风中的海棠与隐形的作者是两相辉映的。
标签: 春寒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