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炫耀吗?一首宋诗诗人不说“早”,却每一句都在写自己起得早

非凡网 30 0

转眼间正月里就要过去了,很多人还在家里苦苦地等待。有时候觉得太过无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正是因为不知道做些什么,所以才会胡乱把生物钟给打乱。带来的后果就是,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一天只吃两顿饭。

你有多久没有早起过了?还记得最近一次早起是在什么时候吗?早起出行是否还记得有什么样的景象?

这是炫耀吗?一首宋诗诗人不说“早”,却每一句都在写自己起得早-第1张图片-非凡网

​古人交通很不发达,而且晚上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尤其对于一些要早起赶路的人们来说,早起看着星星看着月亮,看着周围的景色,想着自己一路奔波,就会涌出很多的诗意了。

最精彩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温庭筠笔下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宋代诗人笔下也有精彩的诗句,比如这首陈与义《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这是炫耀吗?一首宋诗诗人不说“早”,却每一句都在写自己起得早-第2张图片-非凡网

​对比唐朝的诗歌,宋诗显然整体缺乏意境。即便是一些专门写景抒情的诗歌作品,其中的气象也和盛唐气象也不能相比。但是其中还是很多精彩的诗篇的。比如杨万里的很多诗歌,就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而这首古诗同样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

“露侵驼褐晓寒轻”,古诗点出诗人早起赶路的第一重感觉,那就是冷。露水降落,丝丝寒意甚至浸透了诗人所穿着的厚厚的衣服。凌晨时分确实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而且经过了夜晚露水的降临,气温还会持续降低,所以诗人即便是身穿厚厚的衣服,但还是感觉到了寒意。

这是炫耀吗?一首宋诗诗人不说“早”,却每一句都在写自己起得早-第3张图片-非凡网

​“星斗阑干分外明”,仰望天空。北斗星依然十分明亮。温庭筠“鸡声茅店月”,写的是月亮。但是并非每个夜晚都能看得见月亮的,这里却写的是星星。星星还很明亮,这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当时天色还没有大亮。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后面的诗句却倒有了几分的诗意。诗人在凌晨时分起床,甚至还摸着黑儿走在路上,只有满天的星斗为他引路。而且他还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半醒半睡过了这座小桥。

那么有什么让他意识到这是现实而并非梦境之中呢?耳边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呢?稻田深处草虫鸣,耳边的稻田里传来了小虫的鸣叫声。

这是炫耀吗?一首宋诗诗人不说“早”,却每一句都在写自己起得早-第4张图片-非凡网

​这说明了什么呢?诗人起得确实非常早,而且路上没有其他的行人,只能听得到小虫的叫,说明此时还非常的寂静,也说明天色非常早。

诗人字字都在写自己早起赶路,但是全文却没有一个字提到“早”写到“晨”,更像是炫耀自己起得早。

此诗的一个亮点就在于,诗人运用自己的各种触觉来反映出这种景色。

第一句是触觉,整体的印象让他感觉到冷。第二句写的是视觉,眼睛看到天边的星星。第三四句,半睡半醒却能够听得到小虫的叫声,这是运用到了听觉。

这是炫耀吗?一首宋诗诗人不说“早”,却每一句都在写自己起得早-第5张图片-非凡网

​一首古诗写早行,但是运用到了各种的触觉。读这首古诗,需要运用多种感官,才能够真正懂得它的内涵。

标签: 早行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