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讲宋诗(七十二)

非凡网 108 0

叶绍翁

作者简介:叶绍翁(生年死年不详)字嗣宗,浦城人,有《靖逸小集》。江湖派诗人,最擅长七言绝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1。

注释:

1.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的《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有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雪窗小集》,里面的《偶题》说:“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第三句有闲字填衬,也不及叶绍翁的来得具体。这种景色,唐人也曾描写,例如温庭筠《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又《杏花》:“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李建勋《梅花寄所亲》:“云鬓自粘飘处粉,玉鞭谁指出墙枝”;但或则和其他的情景搀杂排列,或则没有安放在一篇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地位,都不及宋人写得这样醒豁。

《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編红槿,

排石成桥接断塍。

野老生涯差省事,

一间茅屋两池菱。

田因水坏秧重播,

家为蚕忙户紧关1;

黄犊归来莎草阔,

绿桑采尽竹梯闲。

抱儿更送田头饭,

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

绿杨庭院正秋千2。

注释:

1.参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注释。

2.参看白居易《代卖薪女赠诸妓》:“乱蓬为鬓布为裙,晓蹋寒山自负薪;一种钱塘江上女,著红骑马是何人!”苏轼《于潜女》:“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叶绍翁写得比白深刻,比苏醒豁;意思说富贵人家妇女的有闲生活,农家妇女不但没见过,并且听人讲了也还不能相信。

钱钟书讲宋诗(七十二)-第1张图片-非凡网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1。

注释:

1.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严羽

作者简介:严羽(生年死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有《沧浪吟》。他是位理论家,极力反对苏轼黄庭坚以来的诗体和当时流行的江湖派,严格地把盛唐诗和晚唐诗区分,用“禅道”来说诗,排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开了所谓“神韵派”,那就是以“不说出来”为方法,想达到“说不出来”的境界。他的《沧浪诗话》在明清两代起了极大的影响,被推为宋代最好的诗话,像诗集一样,有人笺注,甚至讲戏曲和八股文的人,也宣扬或应用他书里的理论。

批评家一动手创作,人家就要把他的拳头塞他的嘴——毋宁说,使他的嘴咬他的手。大家都觉得严羽的实践远远不如他的理论。他论诗着重“透彻玲珑”、“洒脱”,而他自己的作品很粘皮带骨,常常有摹仿的痕迹;尤其是那些师法李白的七古,力竭声嘶,使读者想到一个嗓子不好的人学唱歌,也许调门儿没弄错,可是声音又哑又毛,或者想起寓言里那个青蛙,鼓足了气,跟牛比赛大小。

江湖派不满意苏、黄以来使事用典的作风,提倡晚唐诗;严羽也不满意这种作风,就提倡盛唐诗。江湖派把这种作风归罪于杜甫,就把他抛弃;严羽把杜甫开脱出来,没有把小娃娃和澡盆里的脏水一起掷掉,这是他高明的地方。他虽然“以禅喻诗”,虚无缥缈,作品里倒还有现实感,并非对世事不见不闻,像参禅人定那样加工精制的麻木。他很爱国,尽管他那些《从军》、《塞下》《出塞》、《闺中词》等等都是仿古摹唐之作,看来也在他所处的时代里抛锚下碇,寄托着他的期望:“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跟一般想象边塞风光的摹唐之作,还有点儿不同。此外他有两三首伤离忧乱的诗,比较不依傍前人,颇有情致。

关于《沧浪诗话》,有两件事还值得一提。当时跟《沧浪诗话》的主张最符合的是包恢《敝帚稿略》里几篇文章,而据《樵川二家诗》卷首黄公绍的序文,严羽是包恢的父亲包扬的学生;当然,徒弟的学问和意见未必全出于师父的传授,不过假如师兄弟俩的议论相同,这里面就有点关系。

《沧浪诗话》的主张不但跟十九世纪欧洲颇为风行的一派诗论接近,并且跟古印度的一派诗论暗合,更妙的是那派诗论的口号恰恰相当于汉文的“韵”字;印度的文艺理论没有介绍到中国来过,“禅”不过沾了印度哲学一点儿边,所以这个巧合很耐人寻味。

《有感1》

误喜残胡灭,那知患更长!

黄云新战路,白骨旧沙场。

巴蜀连年哭,江淮几郡疮。

襄阳根本地,回首一悲伤。

闻道单于使,年来入国频。

圣朝思息战,异域请和亲。

今日唐虞际,群公社稷臣;

不防盟墨诈,须戒覆车新2。

注释:

1.原有六首。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一二三四年)宋师会合蒙古师灭金;理宗端平二年至淳祐六年蒙古师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理宗宝祐六年(公元一二五八年)至开庆元年(公元一二五九年)蒙古师攻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结果宋宰相贾似道向蒙古求和,以“称臣纳币”为条件;宋度宗赵禥咸淳三年(公元一二六七年)蒙古师围襄阳,一直围困到咸淳九年守将吕文焕因贾似道不派兵援救,献城出降。严羽这些诗大约是咸淳三年以后所作。

2.订和约,就不防备敌人的反复无常、不守信义,那可得小心,别重新吃大亏。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宋诗选注》,作者钱钟书。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标签: 叶绍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