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更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留下珍贵的诗篇。如,韩愈笔下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杜牧笔下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总之,不同诗人笔下的春天,各有各的美。
而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游园不值》,更是惊艳了整个春天,无一句用典却皆神来之笔,美醉了。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其实并不姓叶,而姓李。其祖父李颖士原为宋高宗时的大理寺丞,颇有声名。后来,受御史中丞赵鼎案的牵连,李颖士被罢免了官职,家人也受到了牵连,惨遭迫害。为了避祸,叶绍翁很小的时候便过继给龙泉叶姓为子,改姓叶。
或许是受这段经历影响,叶绍翁仕途颇为不顺,只做过几任小官。后来,他干脆辞官归隐,长期居住在钱塘西湖之滨,与好友真德秀、葛天民等诗文唱和。作为江湖诗派的一个代表诗人,叶绍翁的诗作清淡雅致,意境高远,超凡脱俗,具有一种冷寂孤寒之感。
叶绍翁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为擅长,他的诗风非常清新脱俗、意境优美、饶有趣味。如他这首经典诗作《游园不值》,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其中的那句经典诗句更是穿越千年,以其蓬勃的力量历久弥新,在快速发展的现在社会仍旧令人称赞,仍旧是不可否认的名句中的名句。
开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他一点也没有责怪主人之意,反而设想他大概由于珍惜那满地“苍苔”,不忍心印上屐齿痕迹,而闭上园门谢客来游的吧,这种惜春之情,就把主人和客人之心相互沟通了。
这里的“怜”是爱惜的意思; “屐”是木制的鞋子,鞋底有齿,暗示诗人是从淅沥的春雨声中穿上雨鞋来游园的,写得形象而有深致。而“扣”同“叩”,加一“小”字,又继之以等候之“久”,在这样的行动和情态的描写中,既显示了诗人的耐心和对园主人的体贴和谅解,又反映了他赏花心切和对这座洋溢春色小园的向往。
第三四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写景名句,它极为形象而概括地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写“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春色满园关不住”,以少见多,极富理趣。但写“红杏出墙”,唐人就已有之,几百年来屡见不鲜。较为相近的如陆游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另一位江湖派张良臣诗: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可见叶绍翁的这两句是从前人诗中脱胎出来的,不过却又明显技高一筹。
这高超的技巧主要表现在第三句。春色不但满园,而且关不住。这一个“关”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可以和张诗比较。两首诗中的春都拟人化了。“一 段好春”为什么要“藏”呢?藏是主动的,而“关”是外界的力量。然而春天是万象更新、生机勃发的时刻,春天的脚步是什么外界力量也挡不住的。一个“关”字,更显出春天生命的 力量。我们在这两句诗中,不但看到了一派姹紫嫣红、春意 盎然的景象,更得到了一个大自然的真谛和哲理。
这首诗的特点是利用短短的四句诗写出了诗人由期望到失望,再到他的期望意外得到满足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显然是满怀期待地去游园寻春的,柴扉紧闭未免让他失望,但是一枝出墙的红杏使他领略到了满园春色,又给他带来了一份惊喜。
另外,此诗的优点还在于景中含情、景中寓理,能引起人许多联想。“春色”一旦“满园”,那“一枝红杏”就要“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讯。一切美好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关不住”的。
同时,也会使人从“一枝红杏”而探知满园春色,即从典型而知一般,从而启发人们获得深刻道理:审美欣赏时不一定要示人以全部,“满园春色”使人一览无余,不如“一枝红杏”耐人寻味,激人想象,“一枝红杏”反可使人在柴门外久驻不去,留连忘返。总之,诗所提供的意象,有着丰富的哲理内含。
标签: 叶绍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