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冠绝古今

非凡网 45 0

有一首诗,千百年来备受文人学士的赞美,他就是冠绝古今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赞誉“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不仅展现出张若虚的个人才华,更体现出初唐文人才子的自信以及博大的宇宙观。

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冠绝古今-第1张图片-非凡网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冠绝古今-第2张图片-非凡网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美,一是自然美。” 《春江花月夜》中的美值得我们不断欣赏与体会。

01、名不见经传的张若虚

张若虚又是何许人也,关于他的介绍少得可怜。《旧唐书》中提到他仅有六个字“若虚兖州兵曹”,说他当过兖州兵曹,在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是个小官。

《全唐诗》上说:“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依旧没几句。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写出如此佳作?

在前有初唐四杰,后有李白杜甫等神仙诗人的“围攻”下,这位张若虚同志,又何以一篇诗歌,盖过盛唐之风采呢?

02、冠绝古今的《春江花月夜》

在唐朝张若虚是一个小人物,虽然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齐名,号吴中四士,可他还是最不起眼的那位。但是,不起眼的他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在唐代众多诗人中脱颖而出,也说明了他的优秀。

起初《春江花月夜》在唐代并不广为流传,直到北宋之后,张若虚这孤篇才爆发出惊人的吸引力,开始成为了真正的绝世珍宝。

首先,北宋的郭茂倩将其收录在《乐府诗集》中,接着到了明代嘉靖年间,身为“后七子”领袖的李攀龙在编辑《古今诗删》时,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发现了《春江花月夜》,李攀龙对它赞不绝口,将其收录起来。此后的唐诗选本也大都收录了这首诗。

再接着是晚清王闿运称《春江花月夜》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后人误传为“孤篇压全唐”。这就是他鼎鼎大名的由来。

最后是学者闻一多称赞《春江花月夜》为宫体诗的顶峰,为齐梁以后宫体诗洗净了“黑暗的罪孽”。于是经过后人的推波助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真得登上了顶峰的顶峰。

03、《春江花月夜》为何流传千古?

这首诗好在哪呢?

首先,诗景美如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站立江边,极目远眺,浩浩荡荡的江潮气势恢宏。明月从海中升起。一幅壮丽宏伟的春江月夜的画面。

其次,诗人对悠悠往古、姗姗今时的洞悉令人回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站在江边,诗人的思绪穿回千万年前,何人在此初见此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开始初见人?这一切都没有答案。

最后是这首诗“情真意切”。这首诗从“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诗人从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现实,想到了天涯游子,想到了闺中思妇,中间的转换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此生仅有两首诗流传下来,而他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地位。可见该诗具有非同一般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诗人既显示了勘破时间之谜的穷理精神,又营造了一种堪比珠华的美丽意境。就时间体验的诗性传达而言,不仅终唐一代无人可出其右,就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也难觅其匹。

标签: 张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