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

非凡网 59 0

金戈铁马的南宋,英雄辈出。

岳飞至死都在呼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纲高举主战大旗,率军取得东京保卫战胜利;

老将宗泽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三呼“过河”,气绝身亡;

韩世忠身经百战,义勇横秋,令金兵闻风丧胆。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1张图片-非凡网

在所有的抗金英雄中,虞允文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因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官,舞文弄墨的他也曾经为了国家指挥千军万马。

据闻,金帝完颜亮曾经读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三千桂子,十里荷花”之后,日日遐想江南盛景,并挥师南下。

公元1161年,完颜亮越过淮河,逼近长江,如入无人之境。

淮河防线的守将王权贪生怕死逃离战场,一万多残兵逃至长江南岸的采石矶,群龙无首,局面混乱。

虞允文当时在江淮军马府任督视,随即被派往采石犒师。虞允文深感责任重大,为鼓舞将帅斗志,他发表了临战演说:“朝廷养汝辈三十年,顾不能一战报国耶?”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2张图片-非凡网

他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弃城逃跑,那么金军很快渡江成功,你们又将逃到哪里?现在,我军可凭借长江天险,牵掣金军,背水一战,方有生路。

众将士倍受鼓舞,军心振奋。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官虞允文,亲自率一万八千多人,与近二十万金军在采石矶展开决战。宋军以一当十,英勇无比完颜亮不得不移兵扬州,虞允文紧追不舍,至镇江进行狙击。

完颜亮此时接到军报,说完颜雍已经在辽阳称帝。完颜亮急于班师回朝,军中大乱,被部下斩杀,金兵退军三十里,以失败告终。

虞允文一战成名。采石矶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南宋人民抗金的热情。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3张图片-非凡网

虞允文的好朋友张孝祥听闻胜利捷报,挥笔写下《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 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庞佑父: 一作佑甫,名谦孺(1117—1167)生平事迹不详,他与 、韩元吉等皆有交游酬唱。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4张图片-非凡网

注释:

1.雪洗:以雪洗刷。

2.风约楚云留:为风云所阻而羁留后方,未能参加前方战斗,作者时任抚州知州,抚州旧属楚国,故曰楚云。

3.吹角:号角。

4.燃犀处: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怪物指金兵。

5.香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兰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

上片叙事。

首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以喜悦之心写出了洗雪“靖康之耻的激动,情绪热烈慷慨激昂,为全篇情绪定调。采石矶大捷,对于南宋朝廷意义重大,对于南宋人民意义重大。冰释了靖康之耻带给人们的羞辱悲愤,缓解了痛失家园带来的心头之悲慨。词人听到喜讯,喜气洋洋,豪情万丈,颇有遗憾地告诉虞允文,没能并肩作战,作词一首表示祝贺。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战争结束,胜利的号角吹撤城楼,一扫往日的阴霾,欢呼声不绝于耳。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5张图片-非凡网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作者也是一个纵横江湖,豪气冲天的人,中原沦丧的家国之痛,依然如鲠在喉。每个人渴望恢复中原,采石矶一战,想必群情激昂,作战勇猛。夜间独自燃烛看剑,多想亲自上战场。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和金军的战斗,就像当年温峤燃烛照妖一样,一下子照出金兵原形,心潮彭拜起伏,如巨浪滔天。

下片抒情。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回忆当年,东吴的周瑜和东晋的谢玄,都曾在春秋之年统率过大军,并以少胜多地击退了来犯之敌,取得过多次胜利。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小乔嫁给周瑜,谢玄年轻时香囊不曾离身。作者以周瑜和谢玄称颂虞允文,同时表达了自己也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6张图片-非凡网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赤壁之战和采石矶大捷,战争已经结束,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如今夕阳西下,残照余晖,映照着肥水桥边的衰草,不觉愁绪涌上心头。这其实是以景抒怀,暗指淮河,长江以北失地有待收复,忧国之情历历在目。

词人借宗悫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希望自己乘风去战场,上马杀敌,报效国家,呼应上片“风约楚云留”,提振精神,壮怀激烈。

全词用典不断,古今结合,引用史实自然贴切,情绪饱满,收放自如。一片忧国之情跃然纸上,以胜利的喜悦抒发家国情怀。

张孝祥《水调歌头》:起笔写喜,落笔豪情壮志,忧国忧民尽在笔端-第7张图片-非凡网

章太炎曾经说过:"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在章太炎看来,文官虞允文抗金的功劳完全不输于岳飞,主要是因为虞允文带领南宋军民赢得了对于南宋至关重要的一场抗金战役 即采石矶大捷。

毛泽东评价虞允文:“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作品远远多于写“喜”的作品。李白曾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也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都表达了内心的喜悦

张孝祥的这首《水调歌头》,起笔写喜,喜忧参半,落笔豪情壮志,情感真挚强烈,忧国之志尽在词中。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张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