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

非凡网 65 0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明显地,跟他离别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

  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楚﹐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直照到破晓时分。诗人晏殊失恋了﹐对方离他而去﹐他连月亮也怪罪起来了。

  是不是正因为他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却离他而去﹐才引发出这深深的伤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稍后一点儿另一位词人欧阳永叔的名句。诚然﹐假如你在情感上没有深陷进去的话﹐离愁也只不过是淡淡的一种无可奈何而已﹗当前真实的悲痛﹐不正因为是无法自拔的一往情深所引致的吗﹖那又干风月底事﹖也正因为是澈夜无眠﹐他见证了清晨门外栏杆旁笼罩在一片惨雾愁烟中的菊花﹐见证了哭泣的兰花叶尖上的泪珠(露珠)﹐见证了横梁帷幕上双双的燕子竟因为才刚刚有点儿初凉却不辞而别。

  这一系列清晨的秋景居然是这般的令人神伤﹗但是﹐还不止如此而已﹐下面才是诗人晏殊要真切表白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门前原先是绿意盎然的一棵树﹐现在经秋日的西风在昨夜一吹之后﹐竟然开始凋谢了。树经受不起西风的轻寒﹐开始凋残萎谢﹐而人呢﹖他在词里真的只是说那棵树吗﹖不是的﹐他客观地说的是树而主观地说的却是人-他自己。

  原先跟她在一起时是快乐的﹑幸福的﹐充满着人生希望的﹐现在她却离他远去﹐对他来说﹐正好像秋日的西风对一棵碧绿的树所造成的摧残一样﹐一下子便生意尽失﹗失去了她﹐人生还有什么乐趣﹖这便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失恋的人共同的实感。借树喻人﹐在晏殊稍早一点的五代词中李后主便用过﹐他在亡国之后被禁闭起来﹐在他的词中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注)那棵寂寞的梧桐树不就是李后主本人吗﹖孤孤单单地在深院里而与外界清朗的秋天隔成两个世界。在这儿,晏殊显然继承了李后主相同的手法﹐并且同样是登楼﹐同样是秋日就更明显不过了。然而他仍不完全死心﹐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处﹐天涯望断﹐盼望她会回头﹐盼望她会回心转意﹗这里用了个"独"字真是高妙﹐首先是响应前面双燕而形成对比﹐显示出当前的他是如何的形只影单﹐进一步更刻划出他那了无生意的形躯攀上高楼的企盼与企盼的失落而产生的内心孤寂凄苦。

  答案是清楚不过的﹐对方昨天离他而去后并没有再回头。诗人晏殊很想把内心对她的思念和苦楚写在信上告诉她﹐这儿彩笺和尺素指的都是信,重复地说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想写信给她啊!我想写信给她啊!但是﹐她已下定决心不再理晏殊了﹐并没有留下地址﹐离开了这伤心地而远适他方。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向她剖白呢?她又会去什么地方呢﹖"山长水阔知何处﹖"-这是晏殊内心中兴起的另一个疑问。独自站在高楼上﹐天涯望断,然而只眺望到山河远隔﹐而人呢﹖"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她已远去﹐不曾留下地址﹐这就是他们的悲哀﹗

还有几首供参考:蝶恋花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②。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

送平波远。

 [注]①此首别见欧阳修《近体乐府》卷二。汲古阁本《珠玉词》此首注云:

“一刻东坡词。”近人俞陛云云:“此词殆有寄慨,非作月露泛辞。

  ‘心事’

二句有‘怅未立乎修名’、‘老冉冉其将至’之感。下阕‘雨云’二句意谓经

国远谟,乃横生艰阻。‘消息’、‘斜阳’二句谓他日成败,非所逆睹,而在

图安旦夕观之,则斜目远波固一派清平气象也。……公之词,其亦有忧盛危明

之意乎?”(《宋词选释》)  ②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

“百尺”形容其高。

   ③抵死:《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犹云分处也,急

急或竭力也;亦犹云终究或老是也。”

蝶恋花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这下你该懂了吧。

  读晏几道《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依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1030?—1106?)[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名相晏殊第七子。父子都精通填词倚声之道。人称大小晏。他的好友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一是不依傍权贵;二是文章“不肯一作新进士语”;三是不会理家理财,“费资千百万”而“家人寒饥”。四是好心反遭恶报,“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欺已。

  ”这说明他的性格天真耿介,不谙人情世故。以至他,虽出相府却只做过小官,钱财散尽而潦倒一生。有《小山词》一卷传世,收词二百六十首,他的词情韵凄婉,文辞清丽。以小令见长,长调只有寥寥几首。很多人对他的词,评价很高,说的都不是甚中肯,有言过其实之嫌。

  小山词的优点是“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晏叔原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而不韵,何足感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缺点是缺少含蓄,读他的词往往不需要太多解释。

  题材狭隘,只局限于爱情的回忆,处处流露出伤感惆怅的情调。部分作品感情上大同小异,意境上相互雷同,词语也反复袭用而较少创新。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写的比较好。整首词上下两片,可分为四节。第一、二句为一节,三、四句为一节。下片也是一样。起句化用岑参《春梦》中句子“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前里。

  ”由“梦”写起,起句就很精炼,梦从哪里来呀,因为那苦苦的相思的人久不归来,伤心不已。现实中不能相见,所以便希望在梦里能够相遇。可是在梦中相遇了吗?没有,“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在梦里寻遍了江南还是见不到所相思之人。“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梦里没见到人,满怀的相思愁苦没地方倾诉。醒来的时候又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所以更加伤心更加惆怅。“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没有办法,只好把千种相思万种愁绪写在信里寄给你,但是你在哪里呢,人海茫茫,山水迢迢,你究竟在哪里呢?就算有传书的鸿雁和信鱼,又能怎样呢。

  还是不能把我此刻所思所想寄到你的手中。“却依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百无聊赖的时候,想借一曲清婉的歌曲缓解一下心中的愁绪,可是思念的心总不能安定下来,音高弦急,居然把琴弦也给弹破了。

 此词手法犹如剥笋,层层深入,层层顿挫,日日相思而不能相见,本已经十分痛苦,想在梦中求得片刻相聚,却是走遍江南,也见不到想见之人,其痛苦增至百分。

  梦里见不到人,梦醒后,满腹的相思无处发泄,想把相思之情,梦里不遇之情写在彩笺之中,寄给你。可是你在哪里都不知道。想寄也寄不出去。其痛增至万分。更伤心的是,种种办法都行不通时,想弹一曲歌安静一下心,却难以忍受心中的愁苦,把愁苦寄于琴弦,到最后把琴弦也给弹破了。

  至此时心已凄然。读来千回百转,越到后来越让人伤心欲绝。

标签: 晏殊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