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1、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出现过数次的台词:"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这句话在北宋文艺圈是专门形容李师师的。
如著名的词人张先的《师师令》"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正值残年和月坠,寄此情千里。"据说就是特意为李师师而作;
秦少游也在词里写过:"看偏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而最有发言权的是音乐教父周邦彦。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妙解音律、工于文辞",他在少年时代所写的《汴京赋》曾得神宗、哲宗赏识。
他在当时文艺圈的地位跟今天的林夕、方文山差不多,京城歌妓们都以唱他的新词为荣。
据《耆旧续闻》(宋·陈鹄)载,周邦彦在初见李师师时就为她写了一首《洛阳春》:
从这首词中,能看出周邦彦在为李师师做人生规划,劝她找个知心人嫁了。
几百年后凤凰卫视有个节目叫《锵锵三人行》, 有次谈采访香港性工作者,问大陆的女票客与其他地方的不同,说特点是完事儿后不忙着走,盘腿儿一坐开始劝你从良……这应该是从周大才子那儿继承的优良传统吧。
有一晚,周邦彦正和李师师探讨流行音乐太三俗的问题,忽然听说皇帝来了。
周邦彦赶忙藏到床底下,暗中观察。
"俺给恁带了江南进贡过来的新鲜的橙子,恁尝尝!"(宋徽宗应该是河南口音)
李师师剥开橙子夹了一瓣,往赵官家嘴里送。 "俺不吃,来的时候俺吃了好几只了!"怜香惜玉的小赵让李师师吃。
"可这是人家特意给你剥的啊!"李师师笑眯眯的让赵官家吃……
"对啦!"赵官家拍拍屁股:"今晚约好了跟高太尉玩蹴鞠的,俺走了,改天再来看你啊亲,么么哒!"
皇帝走了,周邦彦从床下爬出,满屋的橙香味让大词人的灵感爆发,他填了一首词:
君无戏言。几天后,赵官家果然又来看李师师了:"最近有啥新词?给俺唱一个。"
李师师就唱了这首《少年游》。
徽宗好生奇怪:"新鲜的橙子在东京可是稀罕物啊。俺那天带来的都是贡品限量版,咋还会有人吃到呢?"再仔细一琢磨,词里说的细节和那晚的情景一模一样啊,肯定有问题!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问:"这个词写得真不孬,作者是哪个?"
"周邦彦。"李师师想都没想就回答。
赵官家气丢丢地走了,在心里骂了一路:"个鳖孙周邦彦敢给俺戴绿帽,俺非得恁死你个狗日的!"
回宫后他唤来宰相:"有个叫周邦彦的监税官竟然不交税!你为啥不捉拿法办?"
啧啧,这理由真是无懈可击,嫖妓当然是要交税的。
——这就是《水浒传》中为什么会写宋江逛青楼撞见皇帝的出处了。
2、宋徽宗到底有没有挖地道去见李师师呢?
从《水浒传》的描述来看,这条地道是的确存在的:
水浒是纯粹虚构的小说,不能当真实历史来看。(总有人记不住这点)
宋徽宗挖地道去见李师师的事,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亲,是假的。
why?——
(1)小赵是一个皇帝,想去青楼慰问文艺女青年,谁也管不着。
如果想掩人耳目,化个妆就行了,何必要用挖地道这种奇葩笨拙的法子。
《武林外传》第14集告诉我们,挖地道的动静很大
So,从皇宫挖到镇安坊,还不如一路敲锣打鼓的官宣:皇上去逛窑子啦!
(2)小赵和李师师"有一腿"的证据是周邦彦的那首词《少年游》,其中"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意思是说天晚了,路上结霜了,马蹄滑了,没有行人行走了,不太安全了,不要回去了。
如果有地道,何来的"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
(3)据考古记载,当时汴京的皇城大内里面确有地道,但都是在皇宫内相通的,没发现有哪条是通向皇城外的。
假如真有出皇城的地道,后来金军把皇城包围后,皇族成员怎么就没一个逃掉呢?
3、
▲图自1989年电视剧《一代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虚构。
宋徽宗和李师师究竟是不是"有一腿"?是否像宋江说的那样"打得热"?正史并无确凿记载,这种不入正史的"拉链门"事件,永远是被人津津乐道。
那么,周邦彦和李师师、宋徽宗这一段风流韵事又是否属实呢?许多研究宋史的人是持肯定观点。
除文人记述,还有大臣公开上章批评皇上不该"轻车小辇"溜出宫外,委婉地旁证了这段绯闻。而写过这段故事的张端义、周密等在文史圈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
历史上的周邦彦生于公元1056年,而宋徽宗是在1109年认识的李师师。
此时的周邦彦已是五十多岁了。在伟哥还没问世的年代,这个岁数的人逛妓院有点鞭长莫及吧?而且,据史料记载,周邦彦并没有当过开封府监税。
还有就是李师师的年龄问题。
从她和北宋词人张先的交往推断,她最迟应出生于1062年。
张先也是北宋文艺圈的当红人物,专写写男女之间的缠绵之情,他有个绰号,叫作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那么1062年李师师刚生出来的时候,张先已经是72岁了。
虽然说"出门要趁早",可李师师也不能一生下来就成为名妓吧。至少也得15、6岁吧。
所以张先至少要到87、8岁才能看到李师师,再晚就不行了,因为张先89岁就去世了。
如果张先笔下的李师师就是宋徽宗喜欢的那个李师师,那么她迷住宋徽宗时就是50高龄了。她再怎么德艺双馨,恐怕也不行吧。
But,张先赞美李师师的诗词是有案可查的,而宋徽宗与李师师交往的事情也是被广为传播。
So,就有一种说法是历史上可能曾经存在过两个师师。当时青楼女子取名都喜欢用叠字,啥圆圆、依依、惜惜……有重名的一点都不出奇。
然鹅,这些绯闻真或假,对领导人和大才子的形象也没多大影响。
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这样的风流韵事到最后受伤的都是女人。
"红颜祸水"这顶帽子一扣,她就成了祸国殃民的根源。
4、《水浒传》没有写李师师的最终下落。
燕青和李师师终成眷属成为读者们的一大心愿。
98版电视剧《水浒传》将这一心愿化为现实,总算成就了一段相濡以沫浪迹天涯的爱情佳话。
靖康之耻,宋徽宗后宫佳丽们没一个有好下场,一个风尘女子更难逃命运的翻云覆雨。
李师师的下落主要有三种说法:
(1)被俘
据《青泥莲花记》(明代学者、诗人、戏曲作家梅鼎祚)载,说宋徽宗把李师师召进皇宫,册封为瀛国夫人、李明妃。
"靖康之变"时和徽宗与钦宗父子一同被俘。
(2)自杀
据《李师师外传》(宋代汉族文言传奇小说)载,金兵攻破汴梁时,主帅挞懒听说李师师生得漂亮,便指名索要想献给金太宗。
叛臣张邦昌领着金兵抓到李师师带回军营。
师师不甘受辱怒斥,拔下头上的金簪自刺咽喉,未死。又折断金簪吞下,一代名妓香消玉殒。
(3)流落
《汴京记事》(宋·刘子翚)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是说李师师垂老之年流落洞庭湖、湘水一带。她虽然还能歌善舞,但青春年华已逝,面容已经黯然无色了。
《水浒后传》(清·陈忱)说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重操旧业;
《大宋宣和遗事》也是如此记述并且增添了"后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
当然,这种种结局都只是传说和猜测,李师师究竟下落何方,又是因何而死,随着时光的流淌早已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标签: 周邦彦李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