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路的尽头
告别了张先,送走了秦少游,师师越来越孤独,名声却越来越大。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于道,却都入不了她的眼。
朝廷新旧党争,让京城的官员走马灯般,又来了一拨新人。这其中,就有周邦彦。
周邦彦,浙江杭州人,生的眉清目秀,是个美男子。
青年时,他在东京的太学读书。人长的帅,文章也做的好,很是风流,渐渐也有了名气。就连神宗也有所耳闻,召其到宫中问话。周邦彦平时不拘小节、大大咧咧,见到皇帝也是如此。好在神宗并不在意,只是问起他最近有无诗作。
周邦彦有备而来,献上了新作的《汴京赋》。洋洋洒洒数千言,用极尽铺成的华丽词语,将东京汴梁城描绘的美轮美奂。更重要的是,在赋中,他坚定地表达了对神宗变法的支持。
这是个有智慧的年轻人。相比朝中那些附和新法之辈,同样是表态,表忠心,段位却高出许多。
神宗读之大喜,提拔其为太学正。进宫之前,他是太学的学生,见完天子,直接做官了。就好比现在大学的学生,和校长谈了一次话,交了一篇作文,直接留校当辅导员了。
如此,可见周邦彦的才华,也可见神宗的爱才之情。
不过,世间事,祸福所依。你以为时来运转,从此前程似锦,却不知,前方就是巨坑。
周邦彦献赋支持变法,天下闻名。世人皆知他是新党,后来卷入政治纷争、仕途坎坷,也就不足为奇了。他被撵出了东京城,在地方盘桓多年,多是不入流的小官。大好的年华就这样悄悄溜走。直到哲宗亲政,秦观他们旧党被贬,周邦彦这才重回东京城。
昔日美少年,归来已是不惑大叔。
诗穷而后工。与秦观一样,坎坷的人生经历,反倒让周邦彦在艺术造诣上更加精进。再回东京的周邦彦,早已是才学满天下。他是北宋婉约派大词人,最后一个出场的,也是集大成者,被称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他不仅填词,还精通音律,是个全才。
一个是词家之冠,一个京城头牌。
周邦彦和李师师的见面、相识,几乎是必然的。
或许,是早年张先打下的底子,又或许是秦观留下的空白,师师对于这样的大才子,从来都没有免疫力。她能视富家公子万金于不顾,却抵不上大才子的一首长短句。
师师和周邦彦,填词作曲、吟风弄月,日子过的安逸又宁静。
如果说,秦观是师师的初恋。那周邦彦,就更似她的婚姻。
初恋时,虽是真爱,却未必懂得爱情。只是任由情绪疯长,那是一种肆无忌惮,更是一种不管不顾地宣泄。虽然激烈,却未必长久。所以,师师当年愿意放下一切,跟着秦少游去天涯海角。如果不是秦观理性,断然拒绝,或许师师的人生已然更早凋零。
而婚姻,在感情之上,更多的是彼此的依靠。这份依靠,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人生的妥协。流落风尘多年,师师累了,也倦了。她渴望有个肩膀,能够依靠,周邦彦出现的恰如其时。而周邦彦,历经风雨、蹉跎半生,自然倍加珍惜,也更懂得如何去呵护这生命中难得的温暖。
虽然身在娼门,仍在人生的沼泽中,但有了周邦彦的陪伴,笑容又回到了师师的脸上。直到,赵乙的来访。
也就是宋徽宗。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标签: 周邦彦李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