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五,老乐闲聊话今古,本文说说李师师的故事。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来说,李师师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同样,对于历史了解不多的人来说,没听说过李师师,或者不知道李师师是何许人也的人,也不多,原因无他,李师师的职业太有特点了,而从古至今,李师师的同行有很多,但是能像她一样,成为后人谈资的有限。特别是跟梁红玉等人相比,这样一个不见于正史,却被几乎所有人认定是历史人物的特殊女性,更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而正史上之所以没有李师师的影子,恐怕也是因为史官实在没法记录她的故事,如果写进史册,不写宋徽宗就没意义,可是写下宋徽宗的话,虽然是后世王朝可能不考虑为尊者讳,但史书总是给他们那个朝代的帝王看的吧?难道要让自己的皇帝效仿宋徽宗不成?所以,只能避而不提。但也正是因此,给了很多笔记小说创作的空间,以至于除了北宋的上层人物外,连梁山好汉浪子燕青,都与李师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样,也得益于《水浒》的巨大影响力,李师师的知名度也变得更高了。但《水浒》毕竟是虚构的内容居多,关于历史上李师师真正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甚至是她的年龄,都历来争论不一,如果按照北宋众多文豪留下的作品来看,李师师跟晏几道和秦观等人,都有过往来。可有些人又说,如果李师师那么早出现在宋朝的历史上,那么她跟宋徽宗之间的故事就不太合理了,因为按照时间推算的话,宋徽宗刚认识李师师的时候,也就是二十多岁,而李师师起码要四十岁了。年龄差距,不至于让宋徽宗那么迷恋一个徐娘半老的风尘女子吧?
可问题是,如果宋徽宗迷恋的李师师是个年轻人的话,她根本没机会见到活的秦观,又怎么能有“不似师师好”这样的名句呢?因此,在老乐看来,二十多岁的宋徽宗迷恋四十岁的李师师也没什么不可能,原因有两点:第一,宋徽宗找李师师干嘛去了?不是选妃纳嫔,而是单纯地寻找刺激,毕竟皇帝逛青楼,宋徽宗虽然不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但绝对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更是为数不多的行为,再参考一些文人笔记,宋徽宗曾经说过,李师师不仅是美丽那么简单,她的气质和魅力,是一般庸脂俗粉比不了的。所以,年龄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二,谁说四十岁的女人对年轻小伙子就一定没有吸引力呢?春秋时代的夏姬,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在她都快五十岁的时候,依然魅力无限,为了争夺她,直接引发了申公巫臣与楚国的仇恨,间接促成了他帮助晋国算计楚国,最终培养起了楚国的近邻吴国,夏姬能够如此吸引人,为什么李师师不行?否则的话,李师师又怎能在历史上留下那么大的名气?甚至放在今天,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谁能说今天的林志玲姐姐,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没有吸引力?所以,老乐还是比较倾向于李师师比宋徽宗年长很多的推断,这也更能证明这个名传千古的奇女子的魅力。进而,还有一件事就很值得琢磨了,那就是李师师、宋徽宗以及周邦彦三人的那笔“糊涂账”。
关于此事,很多人都有印象,说的是宋徽宗时代的大才子周邦彦,素来与李师师关系紧密,毕竟周邦彦算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词作家,而李师师的本职工作离不开演唱才艺,所以她不可能疏远周邦彦。但问题是,自从李师师被宋徽宗宠爱后,其他人都知道了,皇帝的女人碰不得,可是周邦彦偏偏不管,结果有一次,他抢先来到李师师的房间,刚要进入主题,却得知皇帝来了,吓得周邦彦没有办法,只能在床底下躲着。那一夜,周邦彦在冰冷的床沿下,身心受到的双重打击可想而知,所以等皇帝走后,周邦彦填了一首《少年游》,用来记录他那一晚的“不幸”经历。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宋徽宗听到了这阙词,不由得龙颜大怒,还借机会惩治了周邦彦。
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过故事中也有几个疑点,比如说《少年游》一定是暗讽宋徽宗的说法,总是略显证据不足。另外,就算是周邦彦故意这么写的,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李师师要唱给宋徽宗听呢?就算她想害周邦彦,也不至于用这种办法把自己搭进去吧?其中,在老乐看来,最可疑的问题是,周邦彦怎么就敢跟皇帝争风吃醋,而又那么巧,赶上宋徽宗去找李师师呢?对于这个疑问,有些版本的故事中解释,说是周邦彦毕竟是当时的朝臣,他去找李师师那天,恰逢宋徽宗皇后的生日,所以他想宋徽宗怎么也不能在这种时候还出来“玩”吧?这才促使周邦彦放心大胆地去找李师师。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宋徽宗竟然不过皇后的面子,也要出来寻开心,所以才有如此结果。这种解释看似合理,但也不免为了巧合,有牵强附会之嫌。那么,各位是如何看待这笔“糊涂账”的呢?如果您有什么高见,就请在评论区指点无知的老乐吧!
标签: 周邦彦李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