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是北宋末年冠盖满京华的绝代名妓。她的事迹虽不见于史传,但却多出现于平话(亦作评话,我国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内容多讲历史或小说故事,盛行于宋代)野史中。加之《水浒传》中渲染其与水泊梁山的招安有密切关系,于是成了宋徽宗宣和年间的一个名噪一时的人物。
李师师为北宋末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本姓王,是一染局匠之女。小姑娘四岁父丧无依,只好入娼籍李家,名李师师。师师为京师名妓,色艺双绝,慷慨有侠名,号“飞将军”。
关于李师师的史事,宋人笔记多有记载。
张端义《贵耳录》、张邦基《墨庄漫录》提到其附和风雅,曾和大词家周邦彦、晁冲之有来往,二才子并有诗词相赠。
相传风流天子宋徽宗亦屡屡私会李师师。《青泥莲花记》称:“东京角妓李师师,住金线巷,色艺冠绝。徽宗自政和后,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往来师师家,甚被宠昵。”
正因为李师师得宠于当朝天子,故《甕天脞语》有“山东巨寇宋江,将图归顺,潜入东京访李师师”等语。施耐庵当据此演义了《水浒传》中宋江托请李师师谋求招安的精彩情节。
后来,宋徽宗大概嫌偷偷摸摸难以尽兴,干脆拉下遮盖的客商身份,公然将师师召进皇宫大内,册封为瀛国夫人(一说李明妃)。
然好景不长,温柔乡破。宣和七年(1125)十月,女真金人首次兴师南侵。昏庸荒淫的宋徽宗被铁马金戈的金人吓破胆,赶忙于腊月禅位于太子赵桓(宋钦宗),号“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钻进了太乙宫躲清闲。
宋徽宗赵佶“退居二线”,李师师遂失去靠山,“废为庶人”,并被逐出宫门。国难当头,李师师曾捐献资产助饷以抗金,并乞请为女冠(女道士;男女道徒皆戴黄冠,男道士称黄冠,女道士称女冠或女黄冠)。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威逼京师的金帅提出议和条件:索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表缎百万匹及割地等。钦宗遂下令搜刮民家金银以凑足和金;师师被籍没(登记财产全部没收)家产,遂一贫如洗。
1126年闰十一月,二次攻宋的金兵破东京。转年四月,金兵掳掠徽、钦二帝、后妃宗室及大批官员、宫女、工匠北归。
靖康之耻后,关于李师师的下落有诸说,各家记载大相径庭。
下落一:无名氏的传奇小说《李师师外传》称,金人破汴京,主帅挞懒(完颜昌,金太宗弟)索师师,张邦昌寻踪得之,献给金帅。李师师于宴席上怒斥张邦昌,并以拔金簪刺喉自尽。作者为此赞道:“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清人黄廷鉴亦赞誉师师为国殉节事,“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然此事无佐证。
下落二:一有说李师师于靖康之乱后流落南方之浙、湘一带。
《青泥莲花记》说,“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
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称,李师师于南宋初期,流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寓居西湖葛岭,仍操旧业为生。
宋人平话《宣和遗事》亦有同样记载,唯添加了“后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故而宋人刘子翚《汴京记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堪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人识,一曲当时动帝王。”
下落三:还有人说,李师师于汴京陷落后,也被俘虏北上,逼嫁给一个身有病残的老军为妻,屈辱地了结一生。
但亦有人说此事不真。当时金帅挞懒是按照张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单索取皇宫女子的,李师师早已当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列。所谓“师师必先已出东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则决不能脱身”是也,不然,则无流落江南之说。
李师师是名动京师的一代名妓,加之又与风流加亡国君主宋徽宗沾上风流韵事的关系,更是名声大噪;其情事必也涉及国事,她的故事带有传奇色彩,所以关于她的传闻轶事也就自然多了。
图片皆选自网络。
标签: 周邦彦李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