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迟不是彼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2018学年三年级下册2页《古诗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浅析
释义似欠妥。
1.“迟日”应直接说出“指春日”。
1-1.【迟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唐皇甫冉《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宋陆游《春日》诗:“迟日园林尝煮酒,和风庭院㫰新丝。”清纳兰性德《满江红•茅屋新成》词:“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汉语大词典》第10卷1233页)
1-2.【迟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后世遂以迟日指春日。参见“迟迟②”。《全唐诗》六二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非昔游,含春花鸟作边愁。”又一九〇韦应物《答史馆张学士……兼呈柳学士》:“余香掩阁去,迟日看花频。”(《辞源》4066页)
课文之释,就是不痛痛快快地说“指春日”,只是突出“太阳落山渐晚”,使重心偏移,致读者注意力随之偏移。
2.从书证看词典与课文之出入。
2-1.【迟迟】②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朱熹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宋柳永《林钟商•••••古倾怀》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元朱庭玉《翠裙腰•••••闺思》曲:“雨余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戴望舒《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汉语大词典》第10卷1237页)
2-2.【迟迟】②和舒貌。《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辞源》4066页)
两词典“迟日”书证均为:“《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春日迟迟”之“迟迟”,义为“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或“和舒貌(和舒,和畅舒适)”,它全然不是课文叙述“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即此迟(晚义)不是彼迟(本义)。
标签: 游山西村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