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摘误——米舒《朱淑真之怨》及其他

非凡网 32 0

  读报摘误

  ——米舒《朱淑真之怨》及其他

  今读专栏人米舒《朱淑真之怨》(2013.7.4新民晚报夜光杯)一文,尾段有“幸亏朱淑真自编了《断肠集》,被后人魏仲恭编为十卷,有卫道士曾斥其诗‘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但魏仲恭在《断肠词》卷首如实写道~~~~”之云云,不料这短短的一句话却有二误,现说如下。

  一、今之存世《断肠集》,是与朱淑真同时代稍后的魏仲恭所编。有哀于朱淑真一生之不幸,魏仲恭乃以“断肠”名其集。

  读一下魏的《集序》,其中把编《断肠集》的经过说的很详细,曰:“比来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忧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自古佳人多命薄,岂止颜色如花命如叶耶!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存一,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聊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滨,未为不遇也。~~乃名其诗为《断肠集》,后有好事君子,当知予言之不妄也。”

  又:朱淑真《寓怀二首》诗 ,其一曰:“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据此可以认为朱淑真曾自编过诗词集。但从魏仲恭集序所言其诗已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存一”。是故,其自编诗词集后人已无所从考,而断非今之存世的《断肠集》。

  如是,言“朱淑真自编了《断肠集》”是一误。

  二、“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之语乃是宋人王灼对李清照的诋毁,详见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易安居士词》条:

  “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

  由是,后人在研究李清照时若有论及此语,必赠与王灼一顶“卫道士”之冠,有时还要加上一个描述语称之为“板起面孔的卫道士”。呵呵。

  无需累赘,张冠李戴,米文之又一误。

  结论:从上,知米舒于李清照、朱淑真还真不甚了了,《朱淑真之怨》抑或是随手取来而又随手取错?

  附说。

  宋人郑元佐于魏仲恭《集序》中“乃名其诗为《断肠集》”下出注曰:“杜子美诗:‘梅花满枝空断肠’。注误,此实为高适寄杜甫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华书局《朱淑真集注》冀勤校点本未径改。

  又:朱淑真诗词中“断肠”一语出现频率较高,计有“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秋夜有感》)、“魂飞何处临风笛,肠断谁家捣夜砧”(长宵)、“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闷怀二首)、“自是断肠听不到,非干吹出断肠声”(《中秋闻笛》)、“去年九月愁何恨,重上心来益断肠”(《九日》)、“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伤别》)、“谁识此情肠断处,白云遥处有亲庐”(《舟行即事七首》其二)、“颦眉独坐水窗下,泪滴罗衣暗断肠”(《舟行即事七首》其六)、“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谒金门》)等等。中多为哀愁怨恨句,无疑是魏仲恭从诗人集中直取“断肠”以名是集。

  2013.7.5

  注:以上所引朱淑真诗词均依中华书局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朱淑真集注》 [宋]朱淑真撰[宋]魏仲恭辑[宋]郑元佐注. 冀勤校点本. 2008

标签: 秋夜朱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