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西诗歌》、一刀网联办首届诗歌大展(欢迎投稿)(转载)

非凡网 59 0

[置顶] 重要动态:〓《中西诗歌》、一刀文学网联办首届诗歌大展(欢迎投稿)〓

   [置顶] 特别专题:●第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一刀文学网8名“嘉宾”出席●

   [置顶] 最新上线:第17期在线作家:老刀(诗人) 、【点此与更多在线作家交流】

   [置顶] 一刀文学网主坛“露天吧”今日凌晨(5月10日)突破100万访问量!(图)

   [置顶] 《广州日报》今日起连载本站“在线作家”温亚军长篇小说《伪生活》(图)

  [双击滚屏] [编辑管理] [打印文章] [关闭页面]

  〓〓《中西诗歌》、一刀文学网联办首届诗歌大展(欢迎投稿)〓〓

  Writer:一刀文学网 Date:2006-5-28 13:53:32 Reply/Hit: 6/192

   ★★★★第一届诗歌大展启事★★★★

  ●主办单位 :《中西诗歌》杂志

  ● 协办单位:一刀中文网(一刀文学网)

  ●活动时间: 2006年5月28日——2006年11月28日

   一、学术主题:城市·城市

  分主题:时间的城市(历史)

  日常细节(日常)

  流逝的和被拘留的(哲思)

   二、★学术主持:世宾 ★主持嘉宾:苏一刀 林雨

   三、学术思考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地,特别是在工业文明之后,它越来越集中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的因素,创造/破坏、文明/罪恶,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活动都是在城市展开。自80年代之后,中国城市也随着改革开放开始萌发生机,各种价值观念、各种生活方式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获得滋长的土壤。事实上,城市也一直是诗人关注的对象,有关城市的状况,它的辉煌、沉沦和无可奈何,在于坚、韩东、王家新、西川,甚至沉迷于田野生活的海子,久居于精神病院的食指的诗中都有所反映。城市在诗歌世界中也因他们的不同价值指向呈现一种纷繁丰富的面目。90年代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化的商业、文化的交流,更强有力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置身其中,这就使当代诗人必须把他们的热爱、忧伤和愤怒留给他们生活着的城市。

   《城市·城市》诗歌展示从学术的角度展示当代诗人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生活的城市的关注,通过网络展示、诵朗和出版,把诗歌带入公共领域,恢复诗人在公共生活的身份。

   四、 展示结构

  第一专题 时间中的城市

   当代诗歌中不乏优秀的对城市有着强烈关注的诗歌。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生存背景,便产生了诗人笔下不同的城市,像食指离开北京到白洋淀插队时写的诗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等作品,都是对不同时期的城市生活关注。本专题旨在展示不同时期优秀诗人有关城市的诗歌。

  第二专题 日常细节

   本专题旨在展示诗人们对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日常体验、情感、记忆,应避免于平庸。

   第三专题 流逝的和被挽留的城市化为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可以说就是对物质化生活的忧思、而在此时,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一生存呢?这是本专题要展示的内容。

   ◆◆◆五、关于征稿◆◆◆

   ◆详情请参详后面的《诗歌展示计划》。

   ◆诗稿请发一刀文学网主坛露天吧论坛,《中西诗歌》与一刀文学网将同步推出专刊或专题(一刀文学网除网络制作精美专刊,所属《一刀文学报》与《露天吧》杂志视情推出专版)。欢迎赐稿!

   (露天吧)

   附:〓〓《诗歌展示计划》〓〓

   一、 背景

   与社会多元化的生活相比,与其它艺术对历史、环境、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社会现实的关注相比,诗歌艺术显得过于个人化,过于关注私我而放弃了大众和公共生活领域。全世界有48个艺术双年展或文献展,每座发达或企图提高在世界的知名度的城市都有它的艺术馆、美术馆或博物馆,这些馆常年不断地举办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的展览。而大众,就赶集一样每隔些天就参观一下美术馆。当然,艺术家也不遗余力地向观众提供各类解读现实社会现象的文本:油画、摄影、雕塑、装置、行为、多媒体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是艺术家常用的方法。而诗歌,作为历史中曾最敏感于现实变化的抒情艺术,在这个全球化和后工业时代,仿佛犯了失语症,要么失去了言说的冲动,要么停留在对私下生活的唠唠叨叨。公共生活在90年代从未成为诗人关注的重点。

   诗歌的发表形式也越来越圈子化,无论是地下印刷品,或网络空间的滚动式发表,都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广场的朗诵和万人传抄的时代仿佛已一去不复返。诗人从主题选择上放弃了进入公众生活的希望,而公共领域因诗人对他们的无视而拒绝了诗歌。

   并不是说在这个时代里,没有诗人在关注大众的生存和时代的变化,而是说有这种强烈关注的诗人、诗作不多,且由于操作方式的不当,与时代与公众的关系变得十分疏远。

   这是当前的诗歌现状。

   二、 目的

   虽然产生像波德莱尔对发达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心惊肉跳的诗歌,或万人齐诵的《天安门诗抄》的时代已经远去,两极对峙产生的激动人心的表态已让人敬而远之,但每个时代的生存都必须有人去言说,去抒写。而诗人不能放弃这个权利。

   在这里,我们提倡诗歌的多元化的书写方式;

   在这里,我们提倡诗歌必须对社会变化,对公共生活领域给予强烈关注;

   在这里,我们提倡诗歌回到广场、酒吧和大众刊物,以及众声喧哗之地——网络。

   这个展示计划,以长时间,多层次,多形式完成,旨在从学术的角度,以展示的方式,引导诗歌回到大众的生存空间上来,让诗歌与时代生活融在一起。以朗诵、出版物、媒体报道,以及将来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扩大诗歌在大众的影响。

   三、 操作方式

   运用策展人制,由一个具有学术背景的诗人作为每届展示计划的主策划人,邀请全国当前最活跃的诗人、批评家成立艺术委员会,共同挑选作品,编辑文集,组织展示。选择公共生活和与社会变化相密切的主题,用命题作文的方式,向全国诗人征稿,选择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在广场或酒吧举行朗诵。

   运用赞助人方式筹集资金,可以在宣传画册、协办单位的媒体上做广告为投资回报。

   四、主办单位:《中西诗歌》杂志社

   五、协办单位:一刀中文网(一刀文学网)

   六、 可行性

   1、对于诗歌界的振兴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途径,我相信会获得诗歌界的支持。

   2、由于是诗歌第一次如此强烈地进入大众视野,必然会获得新闻媒介的关注。

   3、上面两点如果能完美结合,这计划便变得辉煌,它所引起的反映是连锁的。

   ◆◆◆◆投稿专区:一刀中文网/露天吧论坛◆◆◆◆

   备注:《中西诗歌》与一刀文学网将同步推出专刊或专题。一刀文学网除网络制作精美专刊,所属《一刀文学报》与《露天吧》杂志视情推出专版。

标签: 诗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