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月刊》下半月2006年8月诗歌地理特大号目录
(请作者到诗歌月刊下半月论坛跟贴留址以便奉寄样刊,谢谢!)
1开场白
从李白瀑布说起 文/安琪
5诗歌地理
6 戴小栋/内心流动的崂山 6 李亚伟/天山叙事曲
7 杨森君/暮色中的西夏王陵(外一首)
7 张选虹/阆中(外二首) 8 孤城/造访刘禹锡(外一首)
9 梁平/丰都 9 野萍/普者黑之歌 9 凯华/亚布力雪场
10 李满强/澜沧江边 10 杨建虎/在白云寺(外二首)
11 申万仓/逛西安碑林(外二首)
11 邓诗鸿/郁孤台 11 阿伍/赣州古城
12 张敏华/武汉(外三首)
12 山东二黑/孔子闻韶处的思索:关于肉和音乐、关于圣人和我
12 施伟/净峰寺 13 西子/拜将坛(外二首)
13 罗铖/热尔大草原(外一首)
14 包苞/佛在塔尔寺 14 幽云/科尔沁草原
14 陆华军/西塘 15 周瑟瑟/甘露寺
15 王志国/圣地(外一首) 16 西水/青岩的青
16 张后/千山大佛开光那天 16 林涛/晋云山
16 夏吟/我站在药山顶上
17 殷龙龙/过天柱山隧洞(外二首)
17 作二/草庵 18 黄梵/齐云山间
18 黑陶/屺亭镇上的徐悲鸿故居(外一首)
18 白地/车过石家庄(外一首) 19 韩少君/车溪赴水(外二首)
20 陈鱼/西峡流水 20 谷禾/西海子公园(外一首)
22 甘谷列/车出柳州,想起柳宗元 22 钟硕/大峡谷
23 章治萍/红腊子沟。小疫情与硕大的冥眸 23 紫衣/故名镇海门桥
23 汤养宗/中原行(一组) 24 蓝角/三月,月沉蜀山(外一首)
25 池凌云/恒河之夜(外一首) 25 荆溪/前往昭君墓的路上
26 大卫/秋日玄武湖(外一首) 26 大草/告别池州
26 陈星光/黄大仙山中六日 27 陈勇/在“湖畔居”看西湖
27 耿翔/西安半坡记 27 王韵华/西峡的西(外一首)
28 梁积林/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 28 莫非/香山的香(外二首)
29 杨雄/渑池云(外一首) 29 叶来/富屯溪(外一首)
30 君儿/夜过西安(外一首) 30 韩宗宝/潍河滩系列(选二)
31 程剑平/噶丹·松赞林寺(外一首) 31 龚纯/瓦镇
32 嘎代才让/拉卜楞上空的星星(外二首) 32 李商雨/天门山下
33 辛泊平/山海关 33 蔡宁/从大连夜渡烟台
33 张振立/峨眉山修行(外二首) 34 王梦灵/黄山敲钟人(外一首)
34 长岛/苏州我记 35 韩博/乌兰巴托之后(外一首)
35 湖北青蛙/苏州河上有一条船(外一首)
36 张执浩/汉阳门(外一首) 36 郑文斌/坦坪乡
37 黄迪声/去笔会所在地蒙阴钟山寺(外一首)
38 老皮/兵马俑 38 海因/呼家楼
39 胡赳赳/夜宴都江堰 39 姜涛/沪杭道上
39 飞沙/九峰一游 42 何家炜/西藏情歌
42 丑石/神东村(外一首) 43 非亚/北京:冬日小景(外一首)
43 苏浅/出发去乌里(外一首) 43 雷平阳/在日照(外一首)
44 陈先发/黄河史(外二首) 44 叶丽隽/玉皇山隧道(外一首)
45 魔头贝贝/白荡闸 46 秦晓宇/西夏黄昏(外一首)
46 桥/北山路的三行(外二首) 47 钱文亮/北京:挖掘现场
47 五木/为文安县城而作 48 武靖东/在略阳登象山公园
48 燕窝/棋子湾 49 杨晓民/无量寺村(外二首)
49 俞昌雄/在厦门 49 余笑忠/蕲河的黄昏(外二首)
50 臧棣/珠海见闻录(外一首) 51 左后卫/郏县拜东坡
51 墓草/致珠穆朗玛 52 李星兴/赤水备忘录
52 朱建霞/夜访北岩古火山口 52 何武东/哲合忍耶门口(外一首)
53 凸凹/龙泉驿(外二首) 54 谭五昌/大理的蝴蝶
54 陈衍强/李庄(外一首) 55 陈跃军/雪落雍布拉康
55 王征珂/神农架(外二首) 56 王文海/善化寺的黄昏(外二首)
57 雪峰/长春伪皇宫漫步(三首) 58 杨晓芸/逢华蓥山大雪(一组)
58 林忠成/尘世中的鼓浪屿 59 徐中明/家屋后的龟山
59 兰马/巫山的 60 张幸福/在冠豸山(外一首)
60 霍俊明/潭柘寺的千年银杏(外二首)
61 北塔/西递的黄昏(外二首)
62 王兴伟/一个人眼中的沙滩(外一首)
63 含笑/刹界河的春天(外二首)
63 高文/谒青州李清照纪念祠(外一首)
64 杨俊宇/鼓楼(外一首) 65 聂作平/街子(外一首)
66 野松/游五台山 66 丁燕/六盘山的雾
66 林童/现代文学馆 67 道一/对话,路过郁达夫故居
67 南方/早安,宁化(组诗) 68 海啸/雨落长沙
68 阿翔/希拉穆仁草原 69 铁哥/在潢川县想到老罗
69 叙灵/周末在云蒙山区 69 刘漫流/一颗子弹穿过上海
70 杜撰/西康郎木寺 70 杨铮/ 在广汉 70 单永珍/宁夏以北
70 叶匡政/冬天,合肥环城公园 71 子梵梅/在春城漫游
71 彭家洪/将军洞 71 涂灵/在云梦 72 周鸣/二道沟岩画
72 玲子/金城拾零 72 任真/黄河三角洲 72 梅影三叠/浔阳梦
73 白玛/贡嘎机场一夜 73 莫卧儿/我说哈尔滨
73 庞清明/东莞(选二) 74 赵明舒/对调兵山的一次登攀
74 汪峰/草原 74 古岛/羌城以西 74 聂书专/醉桃源
74 小小麦子/樱花西街 75 青海湖/红河谷 75 杨麟/太行山词组
75 纯玻璃/朱岗子村 76 马非/游大唐芙蓉园有记
76 金黄的老虎/过岳阳 76 朱剑/过天水麦积山
76 浪子/广州 77 北陵王/环城路以南那片苹果园
77 杨通/龙泉:桃花丛中的凸凹 78 如水人生/关于开封
78 采耳/江大南路 78 陈小三/山东的教育
79 雷元胜/那年,合肥 79 蓝野/首都机场 79 林何曾/在郑州
80 小柳/湖光岩之万万年等待的少女 80 秦极/秀山
诗歌地理五人谈81
文/赵思运 诗歌中地理文化意象的建构与疏离82
文/北塔 天文地理与人文心理的同构与互文84
文/林童 诗歌地理与诗人的命运87
文/杨四平 21世纪新诗地理学与什么有关90
文/张立群 历史文化与时代心理93
···附录一/开场白
从李白瀑布说起
文/安琪
旅游车在庐山街头绕来绕去,因为客人未满,车主不甘心,一路叫喊,去秀峰啦,去秀峰啦。游客们偶然上来几个,但更多的人无动于衷。我们都很着急,已经大半个小时了车还在绕,我索性拿过导游的话筒,冲着车外喊:“去看李白瀑布啦,去看李白瀑布啦!”这么一喊,果然很多眼睛就转了过来,我赶紧补充:“秀峰瀑布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瀑布!”
一下子,车就满了。导游乐得吆喝一声,出发喽!
看看,就一个李白,就把大家伙招呼到秀峰了。可是事情还没完。到了秀峰,大家哼哼哧哧,紧赶慢爬,终于到了山顶,导游手一指:“喏,那就是李白写的瀑布!”大家遥望过去,但见一条细长细长的白线挂在那绝壁上,长度倒还符合“三千尺”的夸张,但那宽度却怎么也跟“飞流直下”接不上号啊。
导游说,没办法,现在是枯水期啊,到发水期就壮观啦。
大家不免垂头丧气一步一步走下山,一路上听得最多的是,李白他老人家可真能写啊。
这是发生在1988年8月的事,其时,我和一帮同事到庐山旅游,之所以选择庐山,自然因为这地方太多文人骚客动过笔墨,不免让人心驰神往。而庐山,除了上面这个秀峰瀑布不够李白外,其余皆深得我意。尤其是山上居然有一个和山下任何一座小镇不差分毫的牯岭镇,真是让人顿生巴比伦空中花园移居庐山之感。
从李白瀑布很自然地想到这期我们的诗歌地理特大号,从古至今,名山大川、人文景致与诗人关系之密切无需多言,几乎可以说,每个诗人都写过或多或少的地理诗,正是这些诗篇实现了“山水不言,下自成蹊”的心愿,也正是这些诗篇,使诗人的个体生命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散发出灵魂的气息并经由这种气息感染阅读的每个人,能否获得响应则视诗人对地理诗写的渗透能力和把握能力而定。
从这点上看,那些影响后世无数人的地理诗直接体现了诗人们在时间长河中介入万事万物的自觉,以及被不可知力量赋予的传递万事万物的神秘指认。
本期诗歌地理特大号我们特意选择李可染大师的美术作品作为插页,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在美术界素有“李家山水”之美誉。其变革中国画的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对今天的诗人们在地理乃至其他领域的写作,无疑深具启发意义。
而我们更希望有一天,流传在人民群众口中的地理名胜,其出处就是:本期的诗歌地理特大号!
2006/8/23
···附录二
征订启事
《诗歌月刊·下半月》每月25号出版,每册定价8元,全年定价96元,编辑部常年办理邮购及征订工作(可单本试购)。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有意批发、零售者,请与本刊联系。
邮购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5号中科大厦A320
《诗歌月刊·下半月刊》编辑部
邮 编:100006
邮购电话:010-65128750 65128784
联系人:刘伟
详 见:诗歌月刊·下半月刊论坛
电 邮:bestcctv320@sina.com
本贴由诗歌月刊下半月于2006年8月24日12:03:00在〖或者诗歌〗发表.
标签: 关于疫情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