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及鉴定
一 分类
1
我支持把诗歌划分为四类:即
意象型
抒情型
哲理型和
实验型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在实际的创作中,同一首诗歌作品里可能会并存两种或多种形式,比如一个句子可能即是意象的,又是抒情的,或即是抒情的,又是哲理的。
2
目前发在主要几个诗歌论坛里的诗歌作品,或者说,在几个主要诗歌论坛里受到内部认可的诗歌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口语创作的的意象型作品,这种作品的首要特点是单纯的意象的堆积或者排列,当意象以口语的形式直接出现之后,它成了对教化型企图及优越型企图创作的过激的否定,针对前者,他们寻求无意义的意义,针对后者,他们使用纯粹的口语。但很多口语作品在意象的表达方面仍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们具有以下的特点,即,简洁,精确,更具表达力的结构及诗性的想象空间。
其实,很多古典诗歌都是纯意象作品,比如静夜思(作者: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等等。单就文本而言,这首诗中出现的意象如果用当下的口语写出来,那绝对是口水甚至是垃圾,
3
抒情型作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意象的情绪化,即寄情于物,另一种是直白的情感表达。比如《夏日绝句》(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二句是纯粹的抒情,表达一种人生观;后二句是情绪化的意象,意象是项羽战败后,无颜以匹马单枪面对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的故事,情感是对这一行为的敬仰。
4
意象型作品与抒情型作品都是感性的,前者是个体感知的世界的表象,后者是个体对世界的表象的反应--支持或否定,喜欢或者厌恶,等等。当意象与抒情形成广泛的关联,即当我开始思考我,思考我所感知的世界,及我与所感知的世界的相互关系的时候,就形成了哲理--
梦想也许不会实现
但它会使我们走得更远
是既有抒情,又有哲理的诗句。世界从精神方面赋予我们梦想,又在物质方面限制我们的梦想,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缩小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5
实验型作品在数量上往往不多,但种类不少,大约每个当代诗人都有过尝试,不论是语言上的,结构上的,还是题材上的,大部分属于文字游戏,如《鸟》(作者:冷面狗屎)--
飞了
全诗只有两个字,鸟已经飞了,什么也没有了。另一类如《国际象棋》(作者:爱若干)--
車 馬 象 仕 布什 仕 象 馬 車
兵 兵 兵 兵 兵
炮 炮
美利堅 阿富汗
民 民 卒 民 民
炮 炮
車 馬 相 士 拉登 士 相 馬 車
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视觉艺术的范围,也许把它归为绘画作品更为合适,最起码也是两者的杂交品种。
二 鉴定
1
现在,每天几千首,几万首地产生着的网络诗歌,在诗人们自己的评价体系内,被叫好的作品有很多,在很多的论坛中甚至存在这样的现象--凡是某个人写的,都是好的。诗歌的鉴别标准不再由一般的读者来定,而是由诗人们自己来定,这是使当代诗歌离诗歌的本质越来越远的原因,诗歌以清高的自以为是的姿态拒绝了读者,读者也只能很遗憾地拒绝诗歌。
2
当前诗歌论坛上的主要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口语书写的意象作品,一是依然循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传统做着徒劳努力的,把意象与抒情随机组合的朦胧诗。但是,一方面,人们在写着这样的作品,在读着这样的作品,一方面又都觉得我们所写所读的东西都与理想的诗歌有很大的差异。
为什么李白时代的纯意象作品可以做一千年的经典,而当代的在语言上显然更符合时代,更具有表现力的口语作品却被人视为口水和垃圾呢。这事儿还得和社会体制扯上关系,大部分的当代诗歌创作者都认为当代诗歌创作与古典时期的作品存在着一种断裂,而不是传承。因为我们与古典诗歌作品的创作者所生活的社会形式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对诗歌的理解也同样有很大不同。在封建的专制时期,社会相对来说是一种超级稳定的结构,自由的思想和革新是受压制的,人们认为社会是不需要改变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从“祖宗之法”。同时,封建时代,文化也是专制的,是上等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诗歌的题材、思想乃至结构都是狭隘和死板的,诗歌基本上是上流社会的一种应酬和消遣活动,古典诗歌是平静的,很少有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注,最多也只有对一些与上古的太平盛世存在差异的社会现象进行否定。
随着人类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的知识积累,随着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与思想的交流可以更广泛而深刻地进行了,思考成了每一个个体的职责,人开始思考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人在本质上要求我们的社会与我们的生物本质不断地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使人的群体与个体都得到不断的进化。我们认识到文明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现有的文明需要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在这样的思想水平上,社会对艺术产生了新的要求,但我们的审美从诗人到读者仍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我们仍然以古典的标准不明不白地约束着当代诗歌。而当代的口语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拒绝思考,它们对思考的拒绝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大部分的口语作品都可以被当作后来的人们对当代人类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时的最可靠证据,并从而把当代人判断为没有思考能力的一代,为此,再举一个口语的例子《例外》--
通常
在晚饭后
我都要抽一支国宾
今天
我没有抽国宾
而是吃了一个苹果
至于另一大类,目前仍然只能以朦胧诗来笼统地命名,这种作品的主要创作与阅读者都是小资或者即将成为小资的大学生,它们在本质上是浅薄的。这种作品盲目地追求一些一般人无法感知到的,甚至无法想象到的意象,“看上去很美”,但是实际什么内容也没有,也不具有可读性,即使你耐着性子读下去,也不会给你任何具体的可以共鸣的情感,或者想象的空间。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过渡阶段,与我们的体制的引导有关,这里不多说,只能说这种创作没有多少价值,对别人来说,一点也没有,对自己来说,也是坏处多于好处。而支持这种创作的,一是浅薄,即本人的生活单调而重复,没有多少事情可以说;另一个原因是这种人成心玩弄优越,他们拒绝关注正常的事件、情感和思考,只想以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句子吓唬更年轻的读者。为此,也举一个例子《爱情》(片断)--
当玫瑰出走以后
意象们纷飞如雪
在一个网络的午后下沉
让心中的眼泪成了空白
3
综合上面所说的,要判断一首分行作品是不是诗歌(分行是首要条件,目前我们还不能否定这一形式,因为节奏与空间是诗的基本要素,而分行主要是为了在停顿中表现节奏并展开空间),可以用诗的文本与以上的四条标准进行对照,凡是具备其中一条或者几条的,即使它没有很好地隐含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也不具有节奏感(这是能力问题),都应该视为诗歌。在这一标准下,我们甚至可以把一些春宫词也归为诗歌,理由是,诗歌作为一种文体,它本身并不应该被赋予感情色彩,意象既可以是风花雪月,也可以是偷窃或者奸尸;情感既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肉欲。就象我们可以把我们写下的随便什么东西都称作文章,也许它丝毫也不具有趣味性、艺术性或者思想性,但它仍然是文章一样。
使我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是我们混同了诗歌与优秀诗歌的标准,当然,优秀诗歌的标准很难统一和确定,我自己的原则是如果不能被非诗人的读者广泛地自觉地接受(区别于强制接受、诱导性接受、功利性接受及习惯性接受),就不是优秀诗歌。此外,对意象型诗歌,抒情型诗歌,哲理性诗歌与实验性诗歌使用相同的标准去鉴定也是引起争议的一个原因,个人以为这四种形式的诗歌在节奏与空间上具有共性,但具体的类型又具有其相应的特征或者允许格式。
这样,我们首先需要判断一首分行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节奏与空间,然后再判断其大体属于以下四种形式中的哪一种--意象型、抒情型、哲理型和实验型,最后才是判断其是否是一首好作品,即,它是否告诉了我们一些新的事件,真切的感受或者深刻的思考。如果一个作品使我们感到了强烈的震撼,使我们感到了忧伤,感到了愤怒,感到了沉重,感到了痛苦,感到了美,感到了冲动,感到了绝望等等,那就是我们感性地评定了的好作品了。同样,如果一个作品在我们读了之后什么也感觉不到,就象读了一些毫无关联的字一样,那么,即使它真有深意,也可以不用理它,因为这种表达是不分对象的或者有意地玩弄读者的作品。
4
我个人以为,优秀的当代诗歌应该以以下两个方面的理想状态为目标,即发展理想的语言和构想理想的生活。诗歌首先就比其它文体更负有修正和更新语言的责任,语言不仅要有时代的约定,而且也应该向更简洁,更确定,更有表现力的标准发展。同时,诗人应该以一种最原始的生物性去发现我们群体生活中的不和谐,以感性的方式去表达这种不和谐,和以理性的方式去构想和谐的生活。
看林人
2003、12、07(一稿)
2004、06、13(改定)
标签: 诗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