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话的特点——魅力包头之九

非凡网 81 0

  听众朋友,在上期方言俚语中,我们介绍了包头方言的特点。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串话”也是被群众普遍运用的语言形式之一。它不但活跃在包头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口头,而且进入了地方戏曲。就拿我们的二人台来说,里边的串话就比比皆是。

  在今天的节目里,就让我们来讲讲“串话”。是根据史银堂先生提供的资料编写的。

  那什么是“串话”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二人台资料汇编》一书里是这样解释的:“串话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广大群众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诗,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让它合辙压韵,听起来节奏明快,语调流畅,类似外地的顺口溜。”但这个解释似乎不够全面。串话除上述特点外,还具有风趣、诙谐、朴实、通俗、泼辣、率直、形象生动、富于表情动作性、用‘说’的方式表述等特点。

  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语言特点。刚才我们说了,串话具有诙谐风趣、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而且它的表现力非常准确,形象生动,压韵顺口。

   诙谐风趣的特点,是内蒙古西部以及晋陕一带人民群众诙谐风趣的性格特征的反映。在长期的交流中,由于环境、条件和地方特点几个方面的关系,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生活中,表现的相当大方、直率和乐观,串话不但运用在正常的交流中,也用于对一些不良现象的讽刺和抨击。

  比如说形容日常生活中的“四甜”“四涩”,“四甜”是这样说的——“白葡萄,枣花蜜,沙瓤西瓜大鸭梨。”这个串话其实不用解释,这四样东西吃起来都是非常甜的。

  那么“四涩”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生李子,核桃皮,树上硬柿小杜梨。”这四样东西吃起来肯定是涩的。李子没成熟的时候是涩的,核桃皮,这里说的不是我们平常买的核桃的皮,我们平常买的核桃,是经过加工以后的。其实核桃在成熟加工以前,外表还有一层皮,绿色的,非常涩,是不能吃的。

  树上的硬柿子,肯定是没有成熟的,这个大家都知道,生柿子是非常涩的。小杜梨那更不能吃了,不但是果实小的问题,而且味道生涩,所以杜梨本身是用来嫁接梨树的。

  如果我们用叙述的语言来形容这四种东西,需要数百字,还不生动。用串话一说,不但言简意赅,而且非常地生动。——“生李子,核桃皮,树上硬柿小杜梨。”你听,多好。

  以上是形容食品的味道的,我们再来看一个形容物品的形状的“四弯”,哪“四弯”呢?——“辘轳把,长虫爬,骆驼肚子大对虾。”

  你看,多么地形象啊!农村水井上的辘轳把,如果不弯就没法摇;长虫就是蛇,蛇爬行的时候必须弯曲身子才能前进;骆驼肚子和对虾我们常见,就不用说了。

  上面我们讲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串话。再看我们的二人台里,许多台词就是用串话来表现的。你比如著名的二人台《探病》,刘干妈叙述她当年劳动挣钱买小瓜吃的时候,赵财主无理干涉,她是这样形容赵财主的——“赵财主八字胡须撅转,眼睛瞪成个蓝蛋。(下面学赵财主)嘿嘿,哪来的这么个老板,偷吃爷瓜地里的香瓜圪旦,拳头就象个生铁圪旦,把干妈打得绕地乱转。”

  在这里,赵财主凶恶可憎的面貌,强词夺理的行为,被风趣的刘干妈寥寥数语,就有声有色地塑造出来了。

  口语化、通俗化是串话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口语化与串话产生、流传的地域性有关;通俗化与编创者、传诵者的身份和文字能力等密不可分。比如《走西口》里的这样几句——“睡在锅头,你怕哥哥烧着;睡在后炕,你怕哥哥冰着;睡在当炕,你怕哥哥挤着。”这些称呼和叫法、说法,均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运用在这里,朴素、自然、通俗易懂,孙玉莲对太春的体贴入微和关心备至,溢于言表。

   精练准确的特点蔷诳诖小⒊つ昀墼碌拇噶兜慕峁簧蜗蟮奶氐阌质撬阅苤诳诖小⒕米∈奔淇佳榈闹匾颉U饫镂颐蔷筒痪倮恿恕?br>   下面,我们再谈一下串话的顺口压韵的特点。过去,劳动人民没有掌握文字的机会,人们传授经验教训,或者交流感情,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口头语言来进行,因此就要求好说易记,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串话的语言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韵脚比一般的诗歌或其他韵文稠密,差不多每句都要压韵,这样说起来更顺口,听起来更悦耳。

   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串话的压韵方式也是纷繁多样,异常灵活的。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间换韵,比较常用的,和其他韵文不同的是押尾字相同的韵和末尾两个字同时压韵。尾字相同的,比如二人台《赠垫肩》里有这样的串话:“上山的,下坡的,穿红的,挂绿的,推车车的,担担儿的。。。。”我们再看《探病》里的这几句——“头疼啦,肚疼啦,浑身身疼啦,心疼啦。。。”这种形式,我们当地群众称之为“葡萄话”——一串串。特点是,结构相同,意思相近,说起来流畅,节奏感和音乐性很强,表达的内容连贯,给人的印象深刻,让人听了,就好比吃了一串串葡萄一样,味道鲜美可口。

   最后两个字同时压韵的,比如《探病》里的这几句——“你干爹猛然间从门外进来往那一站,干妈偷悄悄这么一看,心里就凉了一半。”押这样的韵辙,我们念的时候,重音在最后两个字上,只有这样,念起来才能节奏铿锵,加上动作,表情,就更风趣了。

标签: 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