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拥有生命——论台湾山水自然诗人绿蒂的诗歌特点

非凡网 44 0

  诗人小郑案:本文是我2014年中写的一篇评论,发表在台湾《秋水诗刊》第162期。

风景拥有生命——论台湾山水自然诗人绿蒂的诗歌特点-第1张图片-非凡网

  风景拥有生命——论台湾山水自然诗人绿蒂的诗歌特点

  郑祥琥

  读到台湾诗人绿蒂最新出版的诗集《四季风华》,笔者有些吃惊,这本诗集非常厚重,有近600页。通过随后的阅读,我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合集,收录了诗人新世纪以来的四个诗集,分别是2003年的《春天纪事》,2004年的《夏日山城》,2008年的《秋光云影》,以及2012年的《冬雪冰情》。

  诗人将这四个诗集,合订为一本《四季风华》。他说:“以四部曲来精装成我生命里的‘四季风华’,存档为‘诗美学’的永恒风景。”不过仔细品读诗集中的作品,这四个诗集只是命名上使用了春夏秋冬,但《春天纪实》并不只写到春天,同样《秋光云影》也并不只写到秋天。每一个单集中,可能都会写到春夏秋冬。

  诗人绿蒂用春夏秋冬,来隐喻他的生命,隐喻人生的变化。春夏秋冬这四季,在诗人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实这些季节的变换,并不是笔者在阅读这本诗集时,所强烈感受到的。

  读过绿蒂作品,我得出的结论跟别的评论者不一样,我感到绿蒂显然是一个当代的山水诗人。绿蒂诗集中最好的一类的作品,大多在写山水。如果再把视野放宽,也会发现从题材角度来说,绿蒂并不仅限于写山水,他也写别的风景,写城市,写大自然。所以更准确的说,绿蒂是一位“山水自然诗人”。

  绿蒂的诗歌特点,我认为有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绿蒂自然山水诗歌的题材特点。

  在诗歌《漂流在静止的秋寒中——洛基山脉记游》中,绿蒂有一句诗:“风景拥有生命”。这句诗能够很好地归纳绿蒂的艺术观。他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家,或者西方的风景画家,总是执著于探寻风景中的生命。他的作品总是善于描摹大自然,山、水、草原、风、云、雪、雾、秋月、落日等等。从观赏、体验、描摹自然中,诗人绿蒂得到了诗情,也得到了快乐。因与自然的亲近,诗人的生命得以回复本真,得以寻得真实的释放。

  绿蒂对自然有种深刻热爱,大自然是他诗歌取之不尽的主题,他写到了春花,写到了秋月,写到了冬雪,写到了雾。一年四季的岁月风华,都在他笔下流淌。他会特意为风写一首诗,如《风的故事》;会特意为雾写一首诗,如《雾景》;会特意为雨写一首诗,如《雨的纹路》;会特意为雪写一首诗,如《雪的容颜》;会特意为落日写一首诗,如《元阳梯田的落日》、《屹立的孤岛——阿里山日落》。

  绿蒂诗歌写的就是山水、风雨,这是他诗歌的根本特点。他在《秋光云影?自序》中有一句话,很好地归纳了这一特点,即“胸怀浩瀚山川,文纳日月光华”。

  绿蒂的诗有点像古典山水田园诗人的作品,有点像谢灵运。山水是他诗歌的主题。

  第二、绿蒂自然山水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正是因为要欣赏自然美景,所以诗人绿蒂必须要不断旅行,他自称要“行吟八方”,他像一个旅人,到处行旅。而每到一地,他都会有诗歌留存,为此他写了《山水长卷——游记张家界》、《向西奔流的乡愁——伊犁河游记》、《夜点亮了澳门——登旅游塔》、《山之咏——三游黄山》、《帕米尔高原》、《倾听西安》、《哀伤依然寂静——阿里山观日》等等。

  可以看出,诗人绿蒂的足迹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塞外漠北,到南国都市,到异域海外,都有诗人的足迹。自古而来,踏遍大好河山,自然会涌起爱国主义情感,而对绿蒂这位台湾诗人来说,他的爱国主义情感更主要地是体现为“乡愁”。

  “乡愁”是台湾诗人的一个重要诗歌主题,最典型的是余光中的作品《乡愁》。绿蒂对这一主题有所继承,在诗集《四季风华》中绿蒂也有题名为《乡愁》的作品,诗中说“不是什么/只是乍起乡愁”。

  绿蒂写“乡愁”是有所创新的。他将“乡愁”与山水结合起来。他在《向西奔流的乡愁——伊犁河游记》一诗中写道:“河 依然向西湍湍奔流/不息的美丽流成中国最西疆土上的标记/也流成心灵永远的乡愁”。可见中国大地上的山山水水,成了诗人绿蒂“乡愁”的载体。他写山水自然,就是写家国之思,就是写乡愁。

  第三、绿蒂自然山水诗中孤寂的生命意境。

  旅行必然会带来生命的体悟,甚至禅意。在《永远的旅人》一诗中,绿蒂说“孤寂是生命最美的型态”,因为在旅行当中,诗人登山涉水,四肢疲惫,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物我交融。在万山丛中,在雪域高原,在乱水滩前,诗人必然会感到生命的渺小,会感到孤寂。

  在《单薄的寂寞》一诗中,诗人写道:“因为寂寞/想把这方美好的风景复写给你/将秋分的美丽/转化成木棉树的纷飞絮语”“因为寂寞/放任诗想/在无定点的行旅中/恣意漂游”。

  寂寞不是禅意,但寂寞是禅意产生的基础。古代王维等禅意派诗人,总是通过壮写孤寂的风景,透射出隐隐禅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诗句。绿蒂也是学习了王维的这种写法,以行旅透射孤寂,以孤寂带动意境。由此绿蒂的诗歌意境是以孤寂为基调的。他并不是写“热烈”的诗,而是写“孤寂”的,带有生命印记的诗。

  第四、绿蒂自然山水诗中对大海的描摹。

  作为一个善于描摹自然的诗人,诗人绿蒂喜欢“独坐在清风徐来的纳风亭上,远眺浩浩东海,后瞻宏明山色。”(《秋光云影?自序》)他将中国古代诗人,所很少写到的“海”,也纳入到了写作范畴,这是值得注意的。

  笔者将绿蒂归入“山水”诗人,“山”当然是传统意义的山,但此处的“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古人面对的大江大河,而是海,是台湾所毗邻的东海,是浩瀚的太平洋。

  写大海,确实是绿蒂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大海也是绿蒂诗歌的一种重要意象。比如《观海》、《黄昏与海》、《海之旅》、《除夕望海》等诗作。

  正是因为绿蒂擅长写高山大海,所以有评论者在评论他的诗歌特点的时候,引用了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的句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一个是山,一个是海,确实是完美归纳了绿蒂诗歌的特点。

  总之,绿蒂的诗继承了古典山水自然诗人的一脉,而又有所创新。他的诗写出了风景中的生命,写出了风景中的乡愁,写出了行旅的孤寂。阅读绿蒂的诗,我们就是在阅读自然,是在阅读诗人的生命,是在体悟春花秋月、白雪薄雾、高山东海的诗性存在。

  作者简介:郑祥琥,知名青年学者、文学评论者,2008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

标签: 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