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长征健儿?

非凡网 44 0

长征健儿历史上也称“官健”、“防人”、“戍卒”。凡边境的军、守捉、城、镇、戍 都有定额的兵员,有的自募,有的就近的折冲府以府兵轮番。唐初期,边军虽远在 边镇,但权在中央,出征由命,轮番有期,一般是三年一代,且自备资粮,由于驻地固 定,番期较长。

  《旧唐书•食货志》上说:“唐开军府以桿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各 量防人多少,于当处侧近给空闲地,逐水陆所宜,斟酌营种,并杂蔬菜,以充粮贮,及 充防人等食”。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前后,这种制度逐渐变化,规定戍卒中有 愿多服役三年的,赐物二十段,类似于招募的雇佣军。

  稍后,明确规定各军镇可根 据自己的情况,于从戍人员及客户中招募。自愿长任边戍的,除一般待遇外,长年 免赋。家愿同去的,在军州给予田地房宅,名之为长征健儿。以后发展到所有军队 都招募健儿,由官给家用粮和春冬衣,原防人自备资粮变为官给,故也叫官健。

  因 为家属随营的不多,开元十六年曾规定长征兵分五番,每年有一番回乡度假。长征 健儿从此有了职业兵性质,成为军镇和有关州、府的常备军。这一制度的实行,是 在府兵制被破坏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但由于政府开支大、负担

重,有些法令不能认真执行。

  实施这一制度的另一原因,是当时边境重镇面对吐 蕃、突厥、奚、契丹等强敌,无论攻、守,如靠临时招募役期短、训练差的军队,是不能 胜任的,需要训练较精,役期较长,官兵相互了解而又对敌情熟悉的戍兵。从国家 财力上说,开元时边镇兵号称六十万,为三年一更换,每年要差替二十万,远者数千 里,往返几个月,消耗财力是惊人的,如采用长征健儿,可节省一部分财力开支。

  从 上述情况看,这种制度基本上是适应当时形势的,但也造成藩、镇强大,尾大不掉, 专兵割据的后果,故历史上也有称此种军制为“藩镇兵”的。

标签: 长征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