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读唐诗·之二十四
梦李白二首(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交友以自大其身,以杜甫这样的资质当然不必依靠交上李白这样的朋友来“自大”,他自己就已经够大了。然而,惺惺相惜的情感还是那么真挚,读来十分动人。这是一个梦,梦是欲望的满足,因此在梦中无所不能。“在罗网”的李白居然能够不翼而飞,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作者的梦中。这本来是一种想象,然而既然成其为想象,就应该继续有统一的逻辑。让人们动容的并非是梦中相会,那很寻常,而是作者在梦中的认真劲:千里万里、千山万水,李白来了固然是欢乐,而更担心的则是他回去的路上,尽管身轻而飞,却还是叮嘱“无使蛟龙得”,这种“不必要的”担心刻画对人的关切之情,深刻而体察入微。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
浮云落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苦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最后一句诗,李慎之曾经用来作为悼念钱钟书的文章的标题,和整首诗一样,所要传达的是那样一个孤高不隐、格调卓绝的形象。本来是要写“我和你”的感情,前半首还以“我对你的担心”来作为结束,“舟楫恐失坠”,正如同其一中的“无使蛟龙得”。一到后半首,作者又忍不住刻画“你”的形象。不是一种依靠,而正是“你”的人格形象才是你我交好的基础。当然,尽管外在的表现或许不同,刻画的“你”又何尝不是“我”内心深处所切切自许的?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仿佛是一篇不严格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说出论文中心句,“白也诗无敌”,虽然看上去有吹捧之嫌,但既然吹捧者是同样伟大的诗人,则又另当别论。后面开始论述李白诗歌的好处:飘逸洒脱,为常人所不能为之语,说到“清新”和“俊逸”时分别引用以做参照。“渭北”、“江东”之谓当然可以看作是作者和李白地理位置上的参差,然而也何妨就看作是继续对李白诗歌的颂扬呢?“春天树”、“日暮云”、李白诗,都是那么美好的事物。
标签: 读唐诗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