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原创诗歌:《北方的雪》及易杉赏析《思念与烈酒的北方雪》

非凡网 64 0

  《北方的雪》

  作者:周渔

  有一种思念,叫雪。

  有一场聚会,叫远行。

  有一瓶烈酒,叫饮渴望。

  目光所至,远方就咆哮着扑面而来,

  抱起你,绝不容你喊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四川有美酒,西安长道义,山西多风骨。

  谁看长风起舞越秦岭?

  一轮冷月星夜疾驰,

  头上洒落的,竟是20年前的风霜,

  太白,白了一地,白了半生。

  从四川经西安,

  一直白到山西的面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你眼睛里的热泪刚滚下,就被我接住。

  还烫,我一口喝下,

  辣味刺喉绵软厚重,适合四川人的口味。

  喊你的名字,你就拼命答应,

  回声突然就传到了骨子里。

  想你,想你,

  想着想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雪。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来就来吧!

  落下的每一朵花儿都像一双鞋,

  有路就向前,把世界踩成起伏的山峦。

  都像一根针,落地无声,回头无痕,

  一头扎进怀里生痛。

  再回头,居然又是20年的等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如果能够托起从前,

  我将看你轻盈地从校园走过,

  跳过栏杆,漫步长廊,然后将紫藤轻轻缠绕。

  悠悠读书声穿透心灵,紧挨旗台,

  挨着草地,挨着一位姓张的东北将军。

  一觉醒来,我竟躺在教室外深夜的长椅,

  头落繁花一同赴晓。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喝酒当喝水,喝水当喝酒。

  喝什么,都是重情重义的血。

  那姑娘就静静地看,像我的同桌,

  像杏花村的美酒,想把平遥的城墙浸透。

  那姑娘看着,看着就醉了,

  倒在白茫茫的心窝窝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有一种雪,叫思念。

  有一场远行,叫聚会。

  有一瓶渴望,叫烈酒。

  北方的雪,一直下在西南的心里。

  我把温暖呈现,希望你能看得见。

  (2014年12月17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思念与烈酒的北方雪》

  ——赏析周渔诗歌《北方的雪》

  ■易杉(新都)

  北方的雪,表面上看是首吟物诗,深入阅读以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感怀诗歌。雪在古代诗歌中就是纯洁、高贵,甚至是美好的同义词。雪在中国诗歌意象中多指德性的高尚,是一种道德比喻,或者精神象征。

  北方相对于温暖、潮湿,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休闲、富庶的南方,是苦难、贫穷、艰辛的代名词。确实,相对于南方,北方的地理环境相对恶劣,人的生存条件也没有南方优越。另外,华夏民族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从古到今都是以北方为主,北方理所当然地成为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祥地。

  而雪,作为北方常见的地域自然特征,经过几千年文人骚客的吟诵,已经成为民族生命的情感符号。它的潇洒,它的辽阔,它的厚重,它的冰清玉骨,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灵魂象征,无数次地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我理解的诗人周渔诗歌《北方的雪》主题的文化内涵指向是高远的,具有人类高度的思想情怀的大胆书写和激情表达。是对历史的深切触摸,对古代文化的感性喟叹,是对时光易逝的诗性记忆,同时我看见了一个诗人的豪情与悲怆;一个男人的不屈与抗争——与生命,与时间,与命运,与我们非常具体的个体存在。

  当我一口气读完《北方的雪》,我被诗人回肠荡气的倾诉,激情燃烧的豪迈所打动,我忍不住唱起了那首《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的爱是那样的洁白……;我忍不住要喝那浓烈的酒,我要在诗歌的雪花中醉了,还要醉下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回到诗人周渔所营造的忧伤与躁动的诗歌时光中,我没有理由拒绝由衷的品读之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有一种思念,叫雪。

  有一场聚会,叫远行。

  有一瓶烈酒,叫饮渴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思念”与“雪”——把抽象的观念具象化。由思念联想到雪,或者由雪联想到思念。这是诗人骨子里的传统诗意的自然流淌。中国诗歌传统,或者说中国文化的基因就是生生不息的农业文明,它滋养了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恋土爱家的情怀。诗人在具有深刻历史底蕴的西安生活了四年,多少青春的激情,多少年少的轻狂,多少独处的仰望,多少澎湃的表达,骨子里,西安就是诗人的精神故乡。1997年至现在,诗人离开西安已近20年,当年的热血青年,已经变成现在的沉重肉身。此情此景,睹物思人,临窗感怀肯定是自然的事情。更让我感动的是,诗人以他真实的人生感受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以诗人独到的诗性眼光,对悲欢离合进行非常个人化的表达——聚会等同于远行。

  是的,诗人永远都是流浪的途中,他寻找精神的家园。荷尔德林说:诗人啊,在沉沉的黑夜你走遍大地。我为什么远行,为了身体与精神的诗意栖居。除了浪漫、感动,更多的苦苦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怎叫人肠断心碎!荷尔德林所崇尚的酒神精神,更是源于尼采的超人意志,是沉醉和渴望。而汉语语境下的诗人,那些高悬于我们生存之上的烈酒,肯定不仅仅是沉醉,还有焦虑,孤独,还有向往、纠结,还有缠绕我们一生的离愁别恨,分分合合。“饮渴望”——是诗人对世界的重新命名。我看到是豪情万丈,至少在52°以上,诗人在挑战古老情感的精神高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目光所至,远方就咆哮着扑面而来,

  抱起你,绝不容你喊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诗人仿佛站在高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雪境訇然洞开。诗人看到的不是惟余莽莽的长城,顿失滔滔的大河上下,而是无边无际的远方,咆哮的远方,滚滚红尘的远方,那里有痛!但是,如雪的痛啊,却安静的躺在那里,安详、静谧,如处子一般,激情的拥抱,已经将所有的痛化作无边的沉默。诗人的目光此刻已经穿越了茫茫时空,这样诗歌的大海汹涌澎湃,诗人就此走向心路的海阔天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四川有美酒,西安长道义,山西多风骨。

  谁看长风起舞越秦岭?

  一轮冷月星夜疾驰,

  头上洒落的,竟是20年前的风霜,

  太白,白了一地,白了半生。

  从四川经西安,一直白到山西的面前。”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四川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那里山水灵秀,诗文气息浓厚。作为诗人周渔的亲人故土,诗人的血脉和根,那里,一草一木的灵气肯定灌溉了诗人的心身。而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饮酒诗百篇的浩气依然成为诗人周渔的向往。正是因为汉语诗歌蓬勃不衰的精神传承,所以,四川,是诗人生长的地方,也是诗歌生长的地方。有了离开,才有所谓的故乡。周渔,虽然20年蛰伏在诗窝里,品够了酒的苦香,同时品出人生的沧桑。所以,诗人一旦离开,诗歌的故乡,永远难忘。这一点,可以从我与周渔重逢以后,诗意喷发,渐入佳境的事实来证明。因为诗人有一颗心,诚实与感情的,所以,无论时间过了多久,诗人的诗心就如埋藏多年的窖酒,越久越可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道义,凸显了诗人生活的准则,做人的准则。这是中国诗人的儒家情怀,“心”者,“仁”也(诗人天命地出生在中国的仁里寿乡),表现出诗人浓郁的人伦味情感。厚厚黄土,绵延千里,永远浑浊的黄河水,见证了民族多少辛酸。但是,山西,那一望无际的荒凉,已经成为汉语全部苦难的精神隐喻——坚强不屈。秦皇汉武,烽火连三月,诗人非常睿智地看见了透过历史风雨的“风骨”!诗人身上潜在的铮铮傲骨与历史峥嵘一拍即合。所以,诗人忍不住仰天长啸:谁看长风起舞,越秦岭。谁跨越了时间,谁又跨越了千年的历史!是我们身边这万种风情吗?是见证了朝代更迭,历史兴亡的亘古秦岭吗?一轮冷月,马上把诗人从岁月的深邃里拉到了眼前:头上20年前的风霜。如梦初醒,诗人突然转身,才发现,半生,只是一段短暂的旅途:四川-西安-山西。眨眼之间,白晃晃的一片,是眼前的北方的雪,还是一头银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你眼睛里的热泪刚滚下,就被我接住。

  还烫,我一口喝下,

  辣味刺喉绵软厚重,适合四川人的口味。

  喊你的名字,你就拼命答应,

  回声突然就传到了骨子里。

  想你,想你,

  想着想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雪。”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诗人从旅途的回望中,回到与朋友相聚的场景中。北方的雪成为背景,同时成为见证,同时成为寄托。热泪与雪,取的是它们的外形与颜色的相似,圆圆的,白的,同时落向大地,相似性比喻,全靠诗人的通灵。用四川口味调侃,一转前面的沉重,语调变得轻松,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特别是“一喊”与“拼命”,表现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是啊,千山万水,半百人生,这北方的雪啊,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似乎读到了爱情,铭心刻骨的。大雪仿佛就是诗人前世今生的情人。两个——想你,语气紧张。四个“想”字接连不断,情感陡然升华——由情而景。由 “想”的主观意识直到“瓢泼大雪”,这席卷着多少爱恨铺天盖地的大雪,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感人肺腑的精神图景。那个性情的诗人活脱脱的站在我们的面前。现实与幻觉的结合,虚实相应,诗歌空间慢慢打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来就来吧!

  落下的每一朵花儿都像一双鞋,

  有路就向前,把世界踩成起伏的山峦。

  都像一根针,落地无声,回头无痕,

  一头扎进怀里生痛。

  再回头,居然又是20年的等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诗人从“泪水滚下”接上气——来吧,来吧,诗人的身心全部打开。呼告,感人,全部出自一个“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真实的表达。这恰恰是不少现代诗人和现代诗歌所缺失的品质。《管子·五行篇》所谓“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也”;殊不知,作为审美的诗歌,源于自然,源于“天人合一”之和谐,其核心就是真实。这就是《易·文言·传》所谓的“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心物相通,人神共进退。兰波说:诗人就是通灵者,一点不假。泪花与雪花,都是花,触类旁通,这是比兴传统修辞的运用。而每一朵花,都在飘落,没有方向,没有明确的归宿。但是,一路花香可能建造一座心灵的花园,这样,一朵花以一双鞋作喻,就不显得唐突。那潇潇洒洒,一任群芳落天涯的儿女情长,难道不就是一双鞋吗!一路艰辛,寻寻觅觅。一双鞋,在尘世穿梭,可能把世界踩成起伏的山峦——人生的丰富性、复杂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收获的象征,人生难道不就是收获一个丰厚吗!一双鞋走八方,跟一根针缝补万千事物,它们的执着、坚持,它们的无怨无悔,它们的默默无闻,它们平凡一生是多么相似。它们所表现出的胸怀与奉献,怎能不让人生痛。居然,20年,与前面呼应,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如果能够托起从前,

  我将看你轻盈地从校园走过,

  跳过栏杆,漫步长廊,然后将紫藤轻轻缠绕。

  悠悠读书声穿透心灵,紧挨旗台,

  挨着草地,挨着一位姓张的东北将军。

  一觉醒来,我竟躺在教室外深夜的长椅,

  头落繁花一同赴晓。”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个“如果”,峰回路转。我从诗人所渲染的沸腾诗意中,突然一脚踩空。“托起从前”,这是多么大的心愿啊!在几乎不可能的虚空世界,诗人展开了想象,一个你,从梦中来,从记忆深处走来。恍恍惚惚,但是诗人永远难以忘记的就是——紫藤。和紫藤所承载的历史人物与成败是非。是啊,西北,西北军,历史风云人物张学良,诗人心中回荡的是历史情怀和英雄情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当年一腔热血,凌云的壮志,到如今……。

  怀古感史,这样的书写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落入俗套。

  在物质主义和政治泡沫笼罩着的现代人生存境遇中,中国诗人非常容易把人生的不幸落脚在感喟上,而又止于感喟。而不是把个人的忧伤置于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度,甚至把个人的爱恨情仇放在对人类全部苦难的悲悯之上。我以为,现代诗人需要有世界的眼光去打量我们当下生存现实,需要有悲悯的情怀去关怀我们身边的万千事物。这样,我们的诗歌,就不会苍白无力,没有激情,没有关怀,没有未来。眼界,境界,观念,心量。我从周渔的书写中,看到了诗人的企图,诗人的努力。末句的场景,具体、生动、形象。这是真实的记录或者叙述。这样前面的高而大的历史意识,落脚到一张纷纷大雪的长椅。诗人在寻思,诗人在徘徊,诗人在作精神的冲刺。前虚而大,后面小而实。虚实构成了诗歌意义的张力。

  现代诗歌的品质已经适应时代要求而从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走向了诚实、冷峻的叙述。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主义文学,从艾略特的《荒原》开始,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开始,尽管拉美爆炸文学诞生了以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文学已经开始摈弃建立在国家主义基础上的集体无意识,政治幻觉,意识形态焦虑等,文学开始从日常和俗世中寻找力量。从莫言的小说获奖可以看到,源于生命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文学,包括我们正在以血肉书写的现代诗歌,已经因为叙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胜利。所以说,诗人周渔诗歌书写对叙述的自觉,是诗人走向生命广阔的开始。愿诗人周渔兄弟一觉醒来,我们,包括现在活着的所有众生,一同奔赴幸福的黎明(赴晓)。繁花与雪花暗合,同时朋友邹赴晓的姓名也机趣入诗,可见诗人对语言的态度——认真。同时源于诗人对语言的敏感和智性把握能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喝酒当喝水,喝水当喝酒。

  喝什么,都是重情重义的血。

  那姑娘就静静地看,像我的同桌,

  像杏花村的美酒,想把平遥的城墙浸透。

  那姑娘看着,看着就醉了,

  倒在白茫茫的心窝窝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由前一段的生活现场叙述发飙。诗人非常艺术的描写了喝酒的场面和感受。哥们义气,江湖侠气,尽用口语表达,酒啊,水啊,淋漓尽致。场面与内心和谐一致,这样形成了非常诗意的栖居状态。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把酒话桑麻的闲适和自在逍遥。杏花村和姑娘两个意象更是增加了历史乡村的美好记忆。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此刻已经沉醉在酒精带来的美好回忆和幻觉中。一个精神的游子,在酒乡找到了归宿:自在的精神逍遥。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感喟,没有了今昔痛苦的比较。“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疲于拼搏,疲于奔波,诗人的心灵需要返回那个温馨无争的所谓的“家”。“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杏花村般的故乡啊,从诗歌中渗透出的依然是家-国-天下的人伦情怀。

  建功立业,成家立业,爱情,友情,故土与宗族的亲情,同样表达诗人儒家重视安宁和农业人生重视土地的思想。表达诗人对和平、安静的农业人生的向往。所以诗人透过平遥的城墙依然看到的是一幅农耕文化的盛大庆典。白茫茫的心窝啊,是因为诗人的内心已经铺满了北方的雪,尽管诗人生活在南方。也正是因为诗人的身体流淌着的是春暖花开,群莺乱飞的南方的血液,所以诗人才会被很少见到的北方的雪如此惊心动魄地戳痛神经。人生就是偶然,就是萍水相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茫茫的心窝,诗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叫人柔肠寸断的伦常场景。叙述加想象,诗歌呈现出简单的美。白茫茫,既是心理活动,又是景物——雪的暗指,双关。口语的介入,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场景的再现,虚虚实实,构成诗意的丰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有一种雪,叫思念。

  有一场远行,叫聚会。

  有一瓶渴望,叫烈酒。

  北方的雪,一直下在西南的心里。

  我把温暖呈现,希望你能看得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诗歌的最后一段,与开篇形成呼应。句式相当,但是诗人巧妙地把一组词语进行了跌换,深化了主题,也是诗人对人生理解的升华。思念-聚会-烈酒。是不是对人生的情感世界作了最好的诠释。反过来,烈酒-聚会-思念,又是不是另一种人生呢!?北方的雪,一直在下,狂热以后诗人冷静的说出。是的,因为是思念,因为是烈酒和聚会留下的思念,所以,它不会在南方的诗人心中消失。结句,直抒胸臆,朴素,简单,但是更有万千沉重!仿佛湍急的河流走到了大海,是平静,是沉稳,因为诗人即将走向生命的辽阔。

  整首诗歌,感情饱满,一泻千里。由于叙述、记忆,感喟与描写的加入,诗写变得曲曲折折,呈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一个内心繁复、多情,外在潇洒独立自由的诗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作为书写伦常的现代汉语诗歌来说,诗人在情感的把握上,从急到缓,从快到慢,从繁复到简单,真正呈现生命的自然形态。我们作为个体生命存在,难道不是在经历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吗!《北方的雪》呈现的内在和外在的生命节奏,应和了万千事物的必然之路,所以《北方的雪》是有生活气息的诗歌,是有生命力的诗歌。

  2015-1-9 新都状元府邸

  周渔简介:

  周渔,男,1973年,生于四川眉山“东坡故里”。199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自费创办民间诗报《表达》6期,推出'97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巡展(上、下),1997年《诗歌报》、《星星诗刊》、《诗神》、《飞天》等民间诗报社团专号转发30余篇诗歌及理论。合著有《成都辐射走天府》丛书七部之《放舟三百里》。《眉山日报》从事编采17年,副主任,主编,眉山市第二届政协委员,仁寿作协副 ,仁寿作家报副主编,曾获眉山市第二届十大名评论员。2013年辞职从商。现居眉山、仁寿。

  诗观:用真情说话,把感动还给诗歌。

  邮箱:295239741@qq.com

  欢迎转载留言QQ,欢迎加友诗歌交流。QQ295239741。

周渔原创诗歌:《北方的雪》及易杉赏析《思念与烈酒的北方雪》-第1张图片-非凡网

周渔原创诗歌:《北方的雪》及易杉赏析《思念与烈酒的北方雪》-第2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