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诗刊》第510期【诗歌地理·海南诗社诗人作品展】吴云汉、冯麟煌、黄观泰、冯椿等12位诗人的诗作
原创 2017-01-08
海南诗社概况
海南诗社是海南文学社团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文艺创作的中坚力量。她成立于1984年10月,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二年的历程,三十二年来,她高扬诗歌的旗帜,在岛内外、海内外散播诗歌的种子,使海南诗歌的丛林越来越茂盛,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繁荣海南诗歌创作,推动海南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南诗社现有社员438人,有离退休老干部、诗人、作家、大学校长、教授、编辑、记者、公务员、医师、大学生、教师、工人和农民,社员遍布岛内各条战线,其中不少社员已经加入中国作协,有些成为海南省作协的骨干,是海南规模最大、生命力最强的社团。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美国著名诗人非马、台湾战争诗之父罗门,国内著名诗人公刘、牛汉、李瑛、刘湛秋、李小雨等海内外知名人士是该社的顾问及常客,其知名度不言而喻。
海南诗社自成立以来,以内刊《海南诗文学》为阵地,培养一大批作者,有些已经走出岛外,成为知名诗人。该诗社更是以诗歌的名义,举办了诸如世界华文诗人笔会、各种文学赛次、诗歌朗诵会及各种各样的采风、笔会等,其踪影遍及海南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出版了《海南诗社诗选》、《百花诗选》、《天涯》、《蓝风》等诗集,展示了诗人的风采。 该诗社也因此被海南省文联和海南省作协授予“海南优秀文艺社团”荣誉称号。
古体诗部分
访鲁迅故居感赋
诗/吴云汉
风云大略吐霓虹,
喜怒成章忾难容。
血荐轩辕图破壁,
心存国粹振骚风。
摇旗呐喊冲文网,
拍案横眉战鬼雄。
渡尽劫波成大业,
小桥流水赞周公!
咏 王 佐
诗/冯麟煌
琼州古来出风流,
翰墨沧海慢悠悠;
最爱文采桐乡韵,
慢啃鸡肋送诗酒。
鹧鸪天?意写人生
诗/黄观泰
避短扬长秀一枝,
青山满绿赶春时。
驼铃响彻途中曲,
扑鼻纷香酒吐诗。
情滴滴,梦迷迷。
诚真不畏号愚痴。
勤辛苦尽定甘现,
美出心灵笑出知。
窗 台 雀
诗/冯椿
轻敲字过千,
仰首看云天。
雀儿窗台跃,
吱喳呼伴喧。
秋深好季节,
比翼乐相怜。
灵物知如此,
痴人却未闲。
新枫桥夜泊赠寒山碧先生
诗/韩秀仪
寒山寂月客舟前,
静泊枫桥照无眠。
古寺钟声萦旧梦,
一江碧水荡诗联。
咏昌江红棉
诗/李成
橡胶正抽芽,
芒果已扬花,
糖蔗丰收芭蕉肥,
红棉独一家。
吸山水灵气,
凝日月精华,
抖落绿叶无牵挂,
蹦出满树花。
笑在云霄处,
无人竞芳华,
铜杆铁枝烽火色,
英雄热血洒。
近读边塞诗,
远观丹青画,
待到红消飞白絮,
衣被暖万家。
霸王岭
诗/纪作生
万仞奇峰拔地升,
嶙峋怪石伴青葱。
树荫捧出清凉界,
霸气冲天助攀登。
诗社现任班子成员
现代诗部分
与红酒有关
——给慧
诗/远岸
其实,这瓶红酒
只和你相关
橡木塞传递着岁月的密纹
把你柠檬般的婉约
散发开来
古典唱片一样
表情丰满
举起硕大的水晶杯吧
你微微的颤动
溢出葡萄汁与羞涩的空气
交融后的迷香
层层叠叠
触碰
月色下最敏感的记忆
一些优雅的诗句开始飘香
很温暖的样子
安静地
卧在某处
等待
花开四季
我想去祖国的西部
诗/艾子
我想去甘肃
像向往流浪的青年一样
一部年近中年的火车
带着它冒烟的热情和迷惘
呜地一声——
穿越温润的江南
时装 夜生活
直抵风沙撕扯皮肤的中部
我想去兰州
去张海龙的散文
去那块地图上像一根坚硬的骨头
牢牢抓住大地的地方
去那座酒精里泡大的城市,去像兰州人一样
手捧海碗 红油激荡 牛肉片漾动
兰州拉面
轻轻松松就把难心事解决了一半
我想去乡村镇原
去到郭晓琦的诗歌
看背着一座山的男人
怎样爬上另一座山
一张冒着热气的生羊皮
怎样骑在树枝上舞蹈和唱歌
听汉子们吼一声秦腔
一道荒芜的鹞子岭
怎样荒芜着时光
途经张海龙和郭晓琦的文字
我最终想去甘肃西部的戈壁滩
我想让沙漠见证,这个独自抵达它腹部的女人
比它更孤独
所经历的岁月比它更荒芜
所剩的青春
与它的沙粒一样粗糙
即便这样,她仍需像坚硬的西部一样
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
窗台的那株兰
诗/黄辛力
阴霾或晴日
酷暑或寒冬
你都站在这里------
我的窗台上
每天打开窗口
并非为了吸吸空气
感受声音和色彩
而是为了默读你亲近你
将脸上绽放的云彩
心里凝固的血迹都贴给你
让你回复和刷新
你是我每天的热点和焦点
风起时
你绿绿的肥叶如海浪
飘动着我言语的抛物线
你晶莹的小花如白雪
让我在南海边
独钓清凉
不问你来自幽谷
还是高地
只知道你每天都在我的窗台成长
是我生命真实的存在
不论风吹雨打
都站在我的身旁
与我一起感知冷暖
当我站在一个白色的世界里
俯拾生命的落叶时
你却在严寒中吹来阵阵绿风
让枯枝拔节冒芽
此刻我面对窗口
外面车流人流不息
死灰色的丛林面无表情
唯我窗口的那株兰
绿着南海的浪
白着北国的雪
生动着昔日的生动
伴随着我的衰老而成长
船木客栈
诗/王辉俊
一条船
夜泊万泉河畔
南天圣娘庙前
板凳 案台
楼梯 扶手
床榻与门窗
认得是甲板 桅杆
龙骨与船梆
沧桑的裂纹
曾经的惊涛骇浪
铆洞里
参透了几多潮落潮涨
唯有不变的舵轮 救生圈
悬挂墙上 心尖之上
祖宗海的思念
还有蓝色的乡愁
在新城的海市蜃楼里
悠悠飘荡
我 们
诗/唐鸿南
高山深处,绿茫茫一大片,嵌入青山之间。
我们,是山的儿女。绿化的生命,绿色的生活,哺育了我们色彩缤纷的童话。
多年以前,也是在绿油油的季节。
茅屋里,烧饭正旺的阿妈说:“哈烈啊,你们可以出去走走看看了,看得越远越好。”
绿汪汪的青春梦想,第一次于心头泛起波澜。
那年头,哈烈仅有八岁。
十多年流经岁月,我们终于迈步前进,脚步惊响了高山流水和欢声笑语。
不识一丁的阿妈又说,从来没有见过。
我们奔走在山里山外。村庄前老酸豆树下,时常站立众多的笑脸,有老人,有小孩,总是齐聚一起。
面对一张张天生的绿意洋洋的脸蛋,沉寂无声的村庄一片绿浪荡漾。
激动了小孩斑斓的心海,幸福了老人久盼的夙愿。
我们一身风尘而来,随行的沉重的行囊,变得很轻,很轻。
乡亲们说,只要你们常回家看看,大山的一切会长得更绿,水流更长。
我们一次次回头远望,青山还在,绿水还在。眼眸深处,溢出清清绿水。
我们和高山,还能不会在一起么?
标签: 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