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创作道路及其诗歌特色是怎样的?

非凡网 50 0

  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他是盛唐时代的代表诗人,其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身上富于建功立业的幻想,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尤为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贯穿于李白绝大多数诗篇中的基本矛盾。

  李白流传下来的900多首诗,清晰地表明了他一生的思想经历,从多方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李白热切地盼望实现理想,施展抱负,但当时社会奸邪当道、群小谗毁,君主昏庸失察,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使他深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因此,理想与现实始终都处于尖锐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行路难》、《梁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将进酒》等著名歌行,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理想遭到挫折后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权贵的强烈反感,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焦躁和苦闷。这种对黑暗现实大胆的揭露与批判,对上层统治集团的傲岸与反感,是李白诗歌中最具积极意义的精华部分。

  李白最喜欢描写的自然景物往往是那些峥嵘险峻的大山,波涛翻滚的江河,飞流直下的瀑布,划破长空的闪电,呼啸而来的狂风,咆哮的猛虎,展翅的苍鹰,以及搏击风云、在万里长空勇敢翱翔的大鹏。通过对这些壮伟、奇特、巨大而又奔腾运动的自然形象的赞美,诗人痛快淋漓地宣泄了他在现实社会中处处遭受压抑的幽愤苦闷,表现了他渴望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切心情,也显示了他壮阔不凡的胸襟怀抱。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20岁起便漫游各地。天宝初年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免职。后在洛阳相识杜甫,结成挚友。安史之乱后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赦免后漂泊,死于当涂。其诗豪迈,想象丰富,感情炽烈,有“诗仙”之称。

标签: 李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