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薪传》第520期出刊(《商报》)

非凡网 64 0

  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薪传》第520期出刊

  《薪传》第39期(总第520期)

  (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编,林良丰刊头题字。原载2020年11月28日菲律滨《商报》。)

  作家與「坐家」 /一民

  人生在世,要生存就得有食物有衣穿,否則就活不下去,要生存就必需勞動,勞動才能獲得所需生活物質,才能安心過日子。

  農夫耕田種地才能得五穀雜糧果蔬,以養活自己和家人;工人必須上工廠、工地作工,造出產品、東西而取得薪水,來養活自己和家人;商人要經商貿易,賺取價差利潤,來購買生活物資,養活自己和家人;士兵要操練博鬥鍛練身體,才能保家衛國䕶家鄉,才可得到薪俸,以養活自己和家人;而文人則要教書育人、著書立說、腦力勞動取得工資稿費,來購買生活品而養活自己和家人。

  農夫鋤頭不用會生銹,工人不作工技術會生疏,商人不經商不知其行情,士兵不操練甚能戰勝敵人。文人不寫作會生懶,懶而不作,不作更生懶,越懶越難動筆,久而久之會成「懶漢」。

  作家只有作品才是作家,作家之稱不容易,是文人很高的稱謂,按中國大陸對作家的要求,每個申請者必須著書兩本,而且質素要好,經評審委員會認可後,才稱為作家。當然海外華人作家,要求不能那麼高,標準是我們自己訂的。

  菲律滨華文作家協會,當初好像並無任何要求,只要你喜歡寫詩文就可以了,說實在的作协名符其實的作家不多。我自己也不夠格,但是我們既然稱為作家協會,會員當須努力寫作勤學苦練,盡量提高寫作以達到真正的作家水平。如果成年累月都不寫作,久而久之作家也會變成「坐家」。

  菲华作协現規定每個會員每季(三個月)寫一篇文章,一年至少寫四篇詩文交《薪傳》刋用,這個要求大概不會太難吧!?這樣才不會使作家變成「坐家」。

  會員們,拿起你手中的筆,開始動手寫作吧!或打開ipad,開始作文吧!筆是我們生活的鋤頭,是我們戰鬥的刀槍,擦亮它,是我們文士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成為名符其實的作家,而不是「坐家」。

  2020年10月29日

  《菲华闪小说点评》

  关闭通告 /林素玲

  “哔—哔—哔”

  手机响了,手指像自动机械一样总把她从睡梦叫醒,第一键马上进入自己的脸书版面,看看几个人点赞。

  这张照片,有15个人按赞。

  另外一张,有50个人按赞。

  点击按赞名单,搜寻他的名字。

  有了,她满意的微笑,退出系统。

  十五分钟后,再次打开版面,上传一张自拍照。

  再次把手机放一边。

  “哔—哔—哔”,有人点赞了。每五分钟,她会打开看看。按赞的人不少,只是她在名单上来来回回找寻,有点失落感,她狠狠地按下退出键。

  难道他没上线?几秒钟后,她再次登入,找他的版面,看看他是否有在线上。

  看到他连续上传好多动态,就是没有给她这张照片点赞,她很纳闷。

  “哔—哔—哔”,在自己的照片上为自己点赞,让照片活跃起来,引起他的注意。

  看到他为别人点赞,唯独没有发现这一张。

  “偏心!为什么无论我怎么努力,还是得不到他的关注、赏识?好累哦。”

  点赞、取消点赞、点赞、取消点赞……手指反覆上下滑动。

  此时手指滑落刚好触击一个功能,“关闭通告”。

  她再次摆个姿势自拍,对自己的镜头开怀一笑。

  袁锁林点评:

  作品惟妙惟肖地描摹一个处于恋爱阶段的女子的情形与心态,有点自恋,也有点矜持,希望得到所爱的人的关注、点赞,被点赞时心花怒放,被忽视时恼羞成怒,纤毫毕现,惹人爱怜。结尾更是细腻,把那种少女春心萌动却无处可依、百无聊赖又心存幻念的乐观情景,刻画得非常传神。

  (註:本文收入由程思良、飞鸟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二零二零年十月推出的《闪小说精选·点评本》。该书收录了两百多位中外华文作家、作者的闪小说作品,每文后均附有精短点评。该书是当下世界华语闪小说作者的一次集体亮相,佳作荟萃,精彩纷呈。)

  《菲华闪小说》

  公堂 /温陵氏

  绽滿青筋、骨瘦如柴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原告席的桌沿,面对被告席上三位曾经心爱心疼如今变得如此陌生无情的子女,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挺起脊梁,泪眼直视坐在国徽下的人民法官,用颤抖的声音缓缓地陈述。

  “他们争家产,弃我不顾。法官先生,我可以放弃一切,只要求他们偿还,在我的子宫里十个月的住宿费。”

  伛偻的身躯剧烈的抽搐着,老泪纵橫。

  法庭里,静得连一根针落地都听得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审法官手中握着的那把象征 “公平正义” 的法槌。

  (註:本篇灵感来自一部电视剧。)

  2020年8月28日

  一詩两写 /弄潮兒

  (一) 重九

  小時候的重九

  的確有两個太陽

  一個在天上

  一個在小山溪的水里邊

  老來時的重九

  太陽只有一個

  烈日掛在椰子樹梢

  小山溪却藏在夢里邊

  (二)、重九(折腰格)

  久在他鄉為異客,

  忽聞今日是重陽。

  也想登高寻故里,

  不知何處有山崗。

  2020年10月25日重陽節

  瘟疫無情 人間有愛 /亦萍

  十月底是慈濟分會第二次到巴石市發放「愛心包」給失業已大半年的集尼車司機。當見到發放地點時,我就如熱鍋上的螞蟻,再也坐不住了,因發放地離我家只一公里。這次新冠瘟疫肆虐,令人不敢輕易出門,而我家女兒是駐院醫生,在這漫長的抗疫路上,她天天奮戰在第一線。為了讓她無後顧之憂,曾答應會照她的吩咐,乖乖呆在家裡,並信守諾言,大半年啥地方也沒去。可此次發放地點就在一步之遙,如不去參加很不心安,就不動聲色靜靜地報了名。

  發放時間從早上七點到響午的十二點,志工六點集合,掐指一算要五六個小時。報名後才真正體會到這些「數字」的深意。在嚴峻疫情面前,任誰都不敢馬虎,外出需穿長褲長袖並戴口罩及面罩;考虑到我有胃病,能堅持這五六個小時內不吃不喝,天氣又是這般的。想到這些問題,膽怯陣陣襲來,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名已報上,只好硬著頭皮,勇往直前。

  因自己的膽怯而聯想到慈濟志工在疫情期間,大無畏的付出精神。自三月份封城後,一場場地發放,為著讓菲律滨最底層的民眾有口飯吃;為安定人心,慈濟志工們可是冒著生命危險在這無硝煙的戰場上,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當起志工。用「出生入死」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特別是一些華人志工,歲數都六十歲以上,更是讓人敬佩。在一天裏有兩三千人被感染新冠的情況下,敢於走出來付出無所求。如果沒有一顆慈悲的心,是做不到的,他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第二次發放給司機的「愛心包」,共有兩袋各十公斤的大米,還有醬油、糖、麵等一些日常所需的食品。而發放前所有瑣碎的工作,又是多到密如麻。望著一位位忙碌的志工,腦海蹦出「活菩薩」三個字,深深敬佩這些行在菩薩道上的活菩薩們。

  在排隊等待領發放物品時,50歲的赫爾曼說,他當了二十年的司機,有九個兒女。最大的24歲,最小的5歲,全家11人擠在丈母娘家的一個房間裏,全家人就靠他的工作及老大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以前開集尼車,除去每日需付給車主一千塊外,一天大概可賺五六百塊,夠一家人生活。他們一家人,一天要吃掉三公斤的大米。但封城後,手停口停,為節省口糧,現一日只吃早晚兩餐。他靠當木匠打零工,一天賺三百塊。他說慈濟給的大米和食品,讓他和家人暫時有果腹之糧。希望能盡快有工作,才能自給自足。

  卡利托.克羅斯就更慘了,當了十二年的司機。封城前,因妻子得癌症,為陪伴妻子就醫及照顧她,他停下開車這份工作。現在妻子還在繼續接受化療中。在嚴峻的疫情面前,還需照顧得癌症的妻子,真是雪上加霜。有些人的苦難真是苦到讓人嘆息無語,這樣的一個家庭已窮到走投無路了,可家裏竟然還有一個十三歲、半癱瘓又無法講話的獨子。以前還會顧請人來為兒子做物理治療,現在連三餐都顧不上了。他感恩慈濟的雪中送炭。

  而第二次來領取「愛心包」的司機們,帶回每天投入硬幣的「竹筒」來捐獻給慈濟,施與受就在這一念間轉換著角色,他們接受慈濟的捐助,但也同時每天捐出一點零用錢,集小成多也来助人;有些司機,分享一家人一起食素的相片;有些司機發動家人及兒女們,一齊動手清理弄巷裏的垃圾,讓居住環境變清潔。

  集尼司機邁克說,慈濟連續三個月,每月給二十公斤的大米,他孤家寡人一個,留下自己夠吃的,其它的分成一小包一小包,分發給有需要的人,疫情期間很多家庭都很艱難;司機喬爾說,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要善良,聽了慈濟的故事後,告訴自己,醒醒吧!別忘記當一個好人。他把領到的大米,分成數小袋,分發給同樣有需要的人。

  聽著司機們的分享,慈濟志工真是「老懷甚慰」,原來司機們有把志工分享的慈濟故事聽進耳裏,有把志工教他們佛教中的七種不花錢的布施:和顏悅色是布施、口說好話是布施、心存善念是布施、作人眼目是布施、付出力量是布施、給人讓座是布施等等,也應用到生活中。

  當一個個臉露笑容,手提著四袋沉甸甸大米及食品的司機們,歡快地道謝;當一輛輛滿載而歸駛過的集尼車,內裏的一張張笑臉、一聲聲發自心底歡快的感謝聲,聽了也感染了他們的喜悅。

  等一切發放結束後,每位志工都拿到一個素食午餐飯盒。因離家近,想必我是第一個能那麼快回到家的人。那天天氣非常的悶熱,人人是一身汗,加上四周有漂浮不定的新冠病毒。到家後,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徹底地清洗幹凈。

  當我清清爽爽坐下時,瞄一下時鐘,已是下午一點半了。打開這份愛心素食午餐飯盒,白飯上有我最喜愛的猴頭菇、有去皮甜甜酸酸的茄子,還有豆腐及香菇,這份看似平平淡淡的飯盒,卻讓我驚喜連連,意想不到的美味可口。當我一口一口慢慢地、一粒不剩地吃完整份午餐後,一身的疲勞竟然不翼而飛、消失無蹤。

  這可是我第一次有這種感受和體會,很奇妙也很驚訝,原來美食竟然可以驅走疲勞,原來美食竟然可以和疲勞劃成等號。很奇妙這一天我竟然不餓,如果是餓到狼吞虎咽一番,那麽吃這份午餐的感受肯定不同。現在偶爾想起,彷彿還口齒留香。這份午餐太讓我念念不忘了,是我吃過最棒、最懷念的午餐。

  這一場場的發放,每一位志工的飯盒都是施菱菱師姐及洪英黎師姐親自烹飪的愛心飯盒,無限感恩每一位在後方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

  《菲华作家评介》

  海外华人生活的独特把握与诗意抒写(上)

  一一菲华诗人陈扶助的诗歌创作

  /戴冠青

  菲律宾华文诗人陈扶助笔名楚复生、陈仲子、小英等。1934年出生于晋江农村,15岁随父赴菲律宾谋生,28岁在菲律宾修完师范专科中文专业后任教于菲华侨校十余年。陈扶助幼承家学渊源,有较深厚的古典文学积淀,年轻时就开始文学创作,常常有诗文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如果从1960年出版诗集《北斗》算起,他的创作历程已达50余年。2003年结集出版的《陈扶助诗文选集》,可以说是一个老作家数十年文学创作生涯的阶段性总结。

  陈扶助可以说是个才子作家,各种文体他几乎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对每一种文章的文体规律都把握得相当到位,尤其是诗歌和散文,《陈扶助诗文选集》这本自选集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该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集中囊括了我们常见的各种体裁样式的作品,正像暨南大学潘亚暾教授在序中所说的:“如今结集出版《陈扶助诗文选集》,集一生之所作,仅十几万言,包罗新诗、散文、杂文、随笔、时政评论、小说、小小说、传统诗词乃至文论等等、堪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陈扶助:《陈扶助诗文选集》,香港拓文出版社2003年版。 )

  但是陈扶助写得最多的还是诗歌。他出版的第一本结集也是诗集,直到时过50余年的今天,他依然诗心不改,诗泉长流,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写下了大量诗作。作为一个长年旅居在外、在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都留下其人生旅痕的华文作家,陈扶助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人生体验,这使他视野开阔,眼界宽广。而这正是他能够产生丰赡的艺术思考的基础所在,他的许多生命传达和人生感悟,都来源于这种独特的生活积累,如〈小青年怎么啦?〉、〈英国的良知〉、〈娼妓合法化之后〉等等篇章。而作为一个孜孜不倦坚持写作50余年的老诗人,陈扶助又善于把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化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发现和审美感悟,寄予诗,赋予词,并通过其情感个性鲜明的艺术演绎生动地传达给读者,其中〈傻鱼〉、〈淡淡斜阳〉、〈御街行·过香江怀台澎〉、〈心室〉、〈无题〉、〈终站〉、〈网里网外〉、〈我心戚戚〉、〈望归〉、〈父亲节〉、〈七绝五首〉等等诗作,至今读来依然那么脍炙人口,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一

  陈扶助诗歌最鲜明最独特的审美特征就是现实感时代感很强。他的诗作很少吟咏风花雪月,也很少缠绵于儿女情长,而是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介入现实生活,评点时事,激扬文字,传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关注和审美感悟,可以说他是一个相当有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海外华文诗人。我们可以发现,他有许多诗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真实发生过或报章上刊载的新闻事件,如〈我心戚戚〉一诗是有感于伊朗的连头姊妹命丧于分体手术失败而写;〈娼妓合法化之后〉是有感于2003年新西兰国会批准了娼妓合法案而发;〈英国的良知〉则是为纪念2003年7月18日割腕自杀的英国国防部高级武器专家David Kelly博士而作;等等。诗人常常在对新闻事件的简洁勾勒中动人地抒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发现,并通过其独特的情感把握鲜明地传达出自己对世俗生命的人文关怀。在〈我心戚戚〉一诗中,诗人首先用一段 “前言”揭示了自己的创作初衷:“伊朗的拉丹拉蕾姊妹,生成头部相连,在世折腾了29年。近日在新加坡试行分割手术,因失血过多双双丧命。余哀其不幸,为诗志之。”然后诗人满腔悲愤地倾诉道:

  连脑不是谁的罪咎,

  却剥夺了无辜姊妹

  毕生的自由。

  最后又在心存侥幸的

  手术刀下完成了实验,

  耗尽血、斫丧了生机。

  二十九度春秋,

  漫长的不情愿的结合。

  间中肯定有过执拗,

  有过龃齬和排斥,

  但始终动静一致、相濡以沫。

  她们并肩滑出了子宫。

  同日收敛归葬。

  如磁吸铁,至死方休。

  比绑椿式的旧中国婚姻,

  更残酷,也更宿命!

  绝望与期盼,

  辘轳般上下升降。

  二十九载的折腾,

  盼不到天国福音,

  找不到扁鹊华佗。

  这结局太悲太苦!

  问牧世诸天神圣!

  我心戚戚,

  君心又如何?

  (陈扶助:《陈扶助诗文选集》,香港拓文出版社2003年版。 )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连体姊妹的不幸悲剧,激情澎湃地抒发了自己的同情与悲伤。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老诗人关注现世人生的悲悯意识和情牵无辜姊妹的人文精神,其中所显露出来的情之真意之切可以说声如裂帛力透纸背,让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不仅如此,诗人还常常在这种现实感很强的诗作中传达出自己对不正常的社会现实的谴责和抨击,表现出一个老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良知。如〈娼妓合法化之后〉一诗: “听说以前警察和娼妓,/经常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现在耗子公然在阳光下作业,/而且数量倍增,” (陈扶助:《陈扶助诗文选集》,香港拓文出版社2003年版。 )诗人激愤地借诗的语言对新西兰国会批准娼妓合法案一事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谴责,情感态度极其鲜明。而在〈英国的良知〉一诗中,诗人写道:“一个知悉机密 /但不掌握权力的专家,/他的话不可能是保证,/也不必视同承诺,/却是黑白分明的真理 ! ”(陈扶助:《陈扶助诗文选集》,香港拓文出版社2003年版。 )以铿锵的诗语对因了解内幕而“激于义愤”,并“发现自身正陷入弄虚作假的漩涡”中而愤然割腕自杀的英国国防部高级武器专家David Kelly博士给予深沉的哀悼和正义的声援,并对点燃战火“播下仇恨和覆灭的种子”的战争贩子予以强烈的抗议和鞭笞。诗作激情澎湃,感人至深,一个具有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未完待续)

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薪传》第520期出刊(《商报》)-第1张图片-非凡网

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薪传》第520期出刊(《商报》)-第2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抗疫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