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可中国古代的文人们秉承着“我有才,我任性”的精神追求,在作死炸刺儿这条路上,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反正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对了。
祢衡,大骂三任boss——曹操,刘表,黄祖,结果被黄祖砍了,年仅26岁,就go die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这个故事之前咱们也说过,也算是花式作死的佼佼者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刺头诗人”也绝对是文人作死界的巅峰代表。
刘禹锡,唐朝诗人圈子里的大IP。以起幺蛾子上上头条为平生志趣,给吃瓜群众提供围观的劲爆话题闻名遐迩。刘禹锡到底多能作?各位群众,花生瓜子火腿肠,收收腿小板凳摆好,八卦来了。
花式作第一话:“科举网红”
刘童鞋,自称系出中山,其先人为中山靖王刘胜。刘胜何许人也?刘备当时起兵的时候说自己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背景,强大到飞起啊。
根据史料记载,刚到会打酱油的年纪,刘禹锡就梳成两个小角辫,认真的学习《诗经》和《尚书》,对待长辈也是谦和有礼,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嘛!
除了在家自学,刘禹锡还拜著名的诗僧——灵澈上人皎然为师,这就是典型的赢在起跑线!
就这样,19岁时,刘禹锡学成文武艺,进京赶考,准备货卖帝王家。当时科举考试前,流行给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投递文稿,引起他们的注意,这种做法叫做“行卷”。如果有幸得到认可,分分钟上热搜成网红的节奏,科举也就十拿九稳了。
这时候刘禹锡no zuo no die的一面展现出来了,人家直接给皇帝投递文稿。可惜皇帝没空理他。不过,实力在线的刘禹锡并没有等太久。22岁那年,刘禹锡进士及第!PS:同一批及第的还有柳宗元。
如果这样就完事了,那哪体现出刺头的本事啊。于是乎,对于考试成绩不满足的刘童鞋,在同一年又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又中了吏部取士科,这就是著名的“三登文科”。三次考试接连中举,刘禹锡突出的表现终于让他顺利地当上了公务员。
花式作第二话:过山车的改革派
科举之后,刘禹锡从太子的书童干起,历任封疆大吏的秘书,县民政局局长,中央纪检委委员。一步一个脚印,摸到了权力核心圈的边缘。刘禹锡的运气还在上涨,一路绿灯。这不,老皇上驾崩,太子李诵继位,要知道当时刘禹锡当的第一个官就是太子校书,这下老领导上位,那肯定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更幸运的还在后面,当时王叔文是太子嫡系部队,和刘禹锡也是老朋友,王叔文很有政治才能,早就看透了唐朝的一切,想改革,这下太子继位,机会来了。参与这场政治改革的还有柳宗元,在之前的文中,小琦提到过的呦~
乘着改革的东风,刘禹锡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刘禹锡马上就会迎来人生的巅峰啊!可惜,轰轰烈烈的改革仅仅持续了180天,就被打回了原形。于是,刘禹锡开始了漫长的贬谪生涯。
花式作第三话:发牢骚是要付出代价的!
刘禹锡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又加贬为朗州司马。和柳宗元一样,刘禹锡变成了一个有官名,没实权的“犯人”。熬了九年,朝廷终于想起了这波改革派,于是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召回长安。重回首都的刘刺头高兴啊——老子终于回来了!憋了一肚子的牢骚,也该一吐为快了。于是,刘童鞋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玄都观桃花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此诗骨子里面的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当时朝堂正是这些保守派执政,你个改革派写诗骂我们?贬他!不仅贬了刘禹锡一个人,一起回来的战友柳宗元也根针吃瓜烙了,一起贬了!
花式作第四话:23年后,哥还是一条好汉!
于是,刘禹锡又开始漫长的贬官路。播州(遵义),连州,夔州(重庆奉节),和州(马鞍山市和县)。终于在和州熬完了两年,圣旨来了,刘禹锡你回来吧。至此刘禹锡才算结束了二十三年贬谪生涯!不容易啊!
就在他北上洛阳经过扬州的时候,遇见了下半生的好友白居易。同样被贬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是天涯沦落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白居易请他喝酒,在酒席上,白居易诗兴大发。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回忆这二十三年的苦日子,再想到一起的好哥们柳宗元、韩愈等已经离世的现实,感慨万分回应了一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3年的历练,让刘禹锡的心态成熟了,看开了,想透了。于是……刺头的作死还是没有停止!(这个转折,意不意外?)
花式作第五话:发牢骚,带节奏!刘诗豪再来一趴!
回到京城的刘禹锡,故地重游——再临玄都观!这次来玄都观,桃花没了,全是野草,道士也跑了,昔日的那些权贵也不过如此,当初的炙手可热,如今全都蔫了。可哥又回来了,必须来一首啊!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种带节奏的花式作死,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样一往无前的气势。不过,这次刘禹锡没有如愿,因为有好友兼领导裴度罩着,没被别人抓住把柄。这一段玄都观的公案才算是彻底的落下帷幕。
标签: 朝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