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诗歌抒情的王国,和他欲望深处白玉兰花的》
周 塬
在大卫七岁的时候,四十九岁的父亲离开了人世,这让大卫永远地“欠了父亲一个拥抱”。然而上帝创造一个诗人是毫无怜悯之心的,在大卫十二岁的时候,又生生夺走她哮喘的母亲。尽管他做了医生而“当每一种治疗哮喘的新药问世/母亲,除了你/还有谁能提供原版的咳嗽......”,让“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剧又一次在人间完美演绎这造物主设定的残酷剧情!
也许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大卫多愁善感敏锐而又充满无边幻梦的诗人之灵。隐秘的内心,是诗人另一个世界,无穷的追问和感悟中,诗歌再现出一个更为鲜活的生命。大卫属于诗,《荡漾》是大卫真实的自己。
大卫没有沉沦进思念的怨尤和感伤,一边在心灵的倾述中构建他诗意的王国,一边在语言艺术的疆域里营建他的————白玉兰和他潜隐的憶梦。所以《荡漾》是大卫的全部,也将是他一生的传奇。
欲把感伤付流水,更让流水满殇情
《写给父亲》
“不敢写到落日
特别是平原上的那种
我怕写着写着就写到你滚动的喉结”
大卫就是这样开始《荡漾》的抒情,七岁对于记忆只能是之后一次又一次无数次在内心深处的感悟。幼年丧父对人生的经历无疑会打印上无穷无尽的哀伤和刻骨的隐痛,父亲“滚动的喉结”里有多少未了的慈爱,来不及嘱托的话语,而一切只能是四十九岁的一个生命将去的父亲“滚动的喉结”,让人动容,起无限哀思!
“从流水开始,我们互为陌生
那个夏夜,你预感到什么就要熄灭
说要抱抱我
————就一下
你甚至从软床上艰难地做起来
做出那我入怀的姿势”
解读如此的抒情,是残酷冰冷的。将去之人对幼儿无以哀状的姿势,有多少不舍和留恋,就在这原版的再现里。这不是小说的细节,是心坎上泣血的文字,与技巧无关,是心底隐忍着无限哀伤的迸流。
“浊酒一杯
我与你,当是最好的兄弟
一个父亲
一起走过的日子,只有七年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们不是多年父子
所以不是兄弟
失去父亲就是失去人生最初的导师,失去一生最疼最懂最爱自己的良师益友。多年之后在北京孤单的街头,诗人突然想起父亲“泪水盈睫/我几乎就要站不住了/有那么三秒/万物因我而摇晃/不管一滴泪还是整个世界/凡是热的,我都得忍下”。可以想象独立尘世的沧桑,可以感喟对父亲无边的念想,有多少的缺憾伴随这飘零如寄的一生。
诗人笔下的父亲朴素而高大,他不懂的“以额加吻”,不知道父亲节是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然而“埋你的那几平方米/才是我最亲爱的祖国”。
“你和你以前/打过骂过的女人/躺在那里,你要好好/对待她,你们要好好
过日子,你们过得/好不好,我看看你们房前的/青草就知道了,你从未
喝过我一滴水,我欠你的渴/以大江记,以大海记。第一个
抱我的是你,第一个打我的人/也是你,你走的时候我还小
我的手臂抱不动你,你让我永远欠你一个姿势”
《父亲节写给父亲》的这一节动人心弦,会打动每一位读者,难以吝啬心中的泪水。
“被一滴泪淹死/你给我留下天也留下/天大的事,许多次/我站在十字路口/找不到一个温热的词”。诗人穿插着自己常常孤单无助的场景来写尽对父亲的哀思,给人以哀以哭诰般地悲鸣。“如果有来世/你还做我的父亲/求求你了,不许对我/这样狠。我们不许流泪/不许分别/不许彼此把对方/抛开,我们同时对一个女人好,你爱她/我也爱她,我们天天在一个桌子前/吃饭,谁的面前/都不许空着碗......”
诗以情感的真挚打动人心,没有比心中最真诚的情感更富有诗意的感染力,尽管恣意的渲溃,朴素如忘记雕琢,那沉积多年刻骨铭心的哀怜,会冲决所有的眼眸和冰冷的心扉。
《荡漾》中诗人写母亲的有四首,深深触动着我内心的情感。除前文引用的小节,诗人在《某一个早晨突然想起了母亲》是这样衷情表述的:
“那个夜晚,你像一盏灯/被风熄灭/哭嚎都没有用。12岁的我/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绝望和悲伤”
“许多次上学的路上/我总是跟在年老妇人的背后/真想抱住她的双腿/低低的说一声:/带我回家吧,妈妈”
当诗人去祭奠母亲,“内心竟有些生分/我怎么了.难道这是去看望一位/失去联系多年的亲戚/当我在你的坟前跪下”......“母亲,这些年来如果不是你/守住这个地方/我又到哪里寻找故乡”
真实如在眼前的现场,心中那别人无法替代的感念,孩童时对母亲日思夜想乃至找寻妈妈身影,甚至渴望有个路人带给他小小心灵一点点慰藉的幻想,这是真实的。借此用我自己孩子的一次经历来佐证儿童对失去母亲那种常人无法感受的心理:前妻离我而去之后,我带着儿子流落青岛去找寻她的踪迹,我们租住四方老市场一个老式木制一间阁楼。通过战友介绍让孩子在即墨市聋哑学校读书,我打零工。有一个周六的凌晨两点多时,儿子从梦中醒来,拉着我就向外走。原来在四方街一个发廊的海报栏里,张贴着一张模特颇像他妈妈的模样,我的眼泪当时迸流;回来睡后,我翻看儿子的日记:“我想妈妈的时候,就会自己到大海边,我对着大海喊妈妈......”从那时我决心要无论如何找到他的妈妈,把妈妈还给他,从此远走他乡,让她们永远在一起。
母亲重于自己的生命,母爱是人性中无可代替的血肉深情。人们对母亲的依恋对母亲牵挂和思念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失去母亲的孤儿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不幸,一种无以替代的残缺,同时也会影响到一生。诗人准确表达出了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深刻的真实,揭示出人性中最为原初的一种根源,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哀伤,悲悯,怨尤和锥心的思叹! 关于对母亲父亲及起浓烈深挚的抒情片段,我放在大卫语言和抒情形式的章节里论述。
《给母亲写一首情诗》的恋母情节,及白玉兰花的意象或象征来源于欲望或性的潜意识
这里我引录诗人的朗诵诗《给母亲写一首情诗》,将进一步论述诗人玉兰花系列作品里,所呈现出人类伟大的隐秘心灵。对它的来源与在诗歌中意象化象征化的联想轨迹,作一下探讨,也是为揭示诗人大卫诗意心灵的特征,他独特但又普遍隐含着人类潜意识的灵魂!
《给母亲写一首情诗》
只写你十八岁,写你十八岁的胳膊
十八岁的腿,写晨露缀在发梢时你的目光
比晨露还湿,你侧身的时候,,玫瑰
看见了你,百合也看见了你
写你低下头时月亮的梳子
正梳着流水
你是急脾气,那我就把你
直接写道月亮上,把你写进魏楼村的黄昏里
十八岁的眼睛里,骄傲与羞涩并具
我不让那个男人打你,不让
那个男人骂你,不让
那个男人遇见你,不让
那个男人娶你,不让
我爱你的时侯,世界一片芳菲
我爱你的时候,芳菲到处为止
我要教你使用玫瑰与月光
不识字的母亲,我给你写下
这首情诗,第一句是
亲爱的,第二句还是
亲爱的,从未收到过情书的
母亲,你肯定接受不了
亲爱的,我只能告诉你,这是南瓜
对丝瓜的叫法,这是一滴血
对另一滴血的叫法,这是一个男孩
对比他大很多的另一个女孩的叫法
这是柳树在杏树旁边
发芽,这是一颗心
死去之后,也无法取消
对另一颗心的牵挂
现在提男子恋母情结或女子恋父情结与母亲偏爱于儿子,父亲偏爱于女儿的现象,似乎不会再是骇人听闻匪夷所思之论了吧;但如果谈论儿子与母亲或者父亲与女儿及姐弟恋甚至婚姻,将永远都是畸形的乱伦之恋,违背了人文科学和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如果回望历史中关于乱伦之恋而引起仇杀,弑父娶母等将是让人瞠目结舌,大骂禽兽诛杀,当一点也不为过。那只有在蛮荒时期,人类还没有文明的时候,上帝的疏忽!
大卫的《给母亲写一首情诗》里可以读出诗人的恋母情结,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我们可以否定或者避而不谈,但这早已不再是羞于启齿的人间情感了。希腊神话中有关于俄狄浦斯婴儿时恋母被逐,后于邻国建功立业,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知道女王是他的生母,自己弄瞎双眼,去独自流浪。这个情节是复杂的,但最起码让我们懂得人类有幼年甚至成年的恋母情节。
诗中大卫写到母亲的十八岁,是想象的十八岁,还有年轻的母亲那青春意味的十八岁的胳膊十八岁的腿。玫瑰,百合那些美好的事物,都在诗人的愿望里给予了母亲,诗人爱着青春年少的母亲。他不让那个男人打他,骂他,爱他,娶她......多么霸道的爱啊,少年希望得到母亲全部的爱,以此来满足失去母亲后孤单无助,渴望得到母爱及呵护的内心愿望,是多么强烈啊!然而这又是多么虚妄的自慰啊!我爱母亲时,世界充满芳菲;我爱母亲时,芳菲已无迹可寻,内心的愿望越是强烈,失落的伤感越发哀婉!为了母亲的爱,诗人幻想着教会母亲使用月光,使用玫瑰,去读懂他的情书,让她习惯对她叫“亲爱的”,让母亲知道这是如此这般的感情:丝瓜对南瓜的感情,一个小她很多的男人对一个大他许多女子的感情,字面上把与母亲的关系拉开成爱人关系,这无疑表达着对母亲深刻的内心爱恋,正是我们读懂诗人对母亲的去世那锥心彻骨的痛————一滴血对另一滴血的痛,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爱!
大卫的诗里会不时出现意想不到的意象,比如:多次出现的颤抖的闪电,低处的苍穹,银子,金子,丝绸,丝瓜,水蜜桃,橡皮,灌木,雷霆,半个身体,老虎,群狼,一万只豹子,半疯的玉兰,卷边的玉兰,颤抖的樱桃,陡峭的爱,生锈的鸽子等等,如果摸索意象背后所象征或意会的东西,你会感受到诗意的丰富和无穷的表现力,比如苍穹不再是简单的时间和空间,还有自然法则,人性的恒常;比如银子代表着爱的纯粹和浪漫的情形,金子会有爱的深刻与极致,外在与深度;丝绸可以是女性的身体也包含了她的温柔细腻带来柔滑和温馨;胸脯上的桃子,苹果,身体里水蜜桃,玫瑰,丁香不言而喻地指向意识中女性特有生理特征,肉体器官与气味,那些雌性的东西;闪电,颤抖的闪电,是欲望,是”力比多“,是柯尔蒙,生命的动车;橡皮象征着遗忘抹杀遗弃......这里要谈《荡漾》中被媒体关注和反映诗人有很强时代特点的白玉兰系列作品。
在诗集第一部分《低处的苍穹》里,那首《闪电》就具备了诗集第四部分《一半是玉,一半是兰》的风格,初见诗人创作心理的一种倾向。
《闪电》
是我摘走了你胸脯的桃子和苹果
腹部的丁香与百合
花蕊因风而颤抖
你不是水果,更不代表万物
你是我的常识课,一个人的植物学
你是辣椒,茄子,小葱,你是
上帝的一畦菜园
每一天都俗常得刚好能够忍受
实在忍不住
我会摘走你身上全部的甜
有时候我空空如也
只得带着闪电,奔走人间
这首作品没有爱情的芳香和甜美,而是对身体的占有之后,俗常的刚好能够忍受的婚姻;是欲望之后失去欲望的表达,“你是我的常识课,一个人的植物学”不再心有悸动心有灵犀,不再心向往之,一日三秋,不再明眸秋水,肤如凝脂,连水果都不是,更何言能代表万物。是因为,被摘走胸脯的桃子,苹果,丁香,百合之后,爱情几近沦为只是辣椒土豆的一畦菜园。这里的植物都与女性的身体有关,是厌倦而失去了欲望和激情,“有时候我空空如也/只带着闪电,奔走在人间”,闪电是最后的激情,是生命中的“力比多”,是欲望的向往,也是追寻的动力!
玉兰首先象征着女性,是诗人欲望表达的对象,实现释放和宣泄的对象,也是梦中臆想的女性,达到欲望极致的对象;玉兰也是诗人理想的天空,他的乌托邦;玉兰也是诗人自己的一半,另一种生命的真实;玉兰是作品表达形式的选择,她有着可以充填无限延伸着的主题。
《玉兰以及颤抖的闪电》
借你的皮肤,重新发现双手
白鸽飞翔,蓝天在更白的羽毛上发光
蜷曲的时候你是一颤一颤的
骨头的闪电与肉的紫罗兰相撞
所谓的床不是你躺下的地方,而是
你躺下的地方才叫床
忧伤总是突然到来,后退和逃避
皆无理由,是你的身体
重新命名了弹簧,大快即小愁
除你之外,我i还没有
更新的哭泣与颤抖————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借一个如玉如兰的女子的肌肤,“来发现双手”。这是典型的男性在欲望的过程中寻求自我的心理,在占有的同时感受自己的存在与强大。享受白鸽飞翔,蓝天在更白的羽毛上发光,那种生命相互拥有的美妙瞬间片刻的极致。让人心动蜷曲着的肉体,闪电样的骨头与肉的紫罗兰,疯狂的相撞,在欲望畅快淋漓的宣泄中,感受因为“你”的存在,睡觉的地方才叫床。在欲望宣泄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更新的哭泣和颤抖”。题目中的白玉兰是作为女性和她的身体呈现在整体的诗中,她是与“颤抖的闪电”相对的,是诗人安放“哭泣和颤抖”,通过欲望的对撞感受生命和现实纯在的对象。
《开得半疯的玉兰》里诗人表达出“唯有疯狂才可以把疯狂拯救”,“在那并不存在的国度/一遍一遍地量你/用天鹅的直尺也用河流的卷尺”,表达着颓废和虚妄。“必须给你新的孤独/一遍你的绝望与我的绝望同步”,同样是通过在“身体无限弯曲并在弯曲中无限地接近你”,追寻臆想中的玉兰而达到“疯狂拯救疯狂”的生命意义。
诗人写到了“在天空中爱一次玉兰”,“丝绸把丝绸铺开的寂静中的玉兰”,"你有柠檬的气息,茉莉的气息;有老虎细嗅时,不可名状的羞怯与甜蜜的玉兰“,”当我爱上你,苍穹之外再无苍穹,众神敛息,河汉无声的玉兰“,”你慢下来的时候是蓝的玉兰“,”我爱你,樱桃颤抖,我爱你,鸽子生锈的玉兰“,”在你的胸脯上种植玫瑰与鸽子;你的喘息一部分是植物,一部分是动物的玉兰“。
无疑玉兰是诗人虚构的抒情对象,选择欲望的形式,交付“孤独的闪电”于“疯狂的植物”。如果俗浅地把这些玉兰诗理解为意淫或妄欲甚至淫狎,那自然是淫者猎奇。在《玉兰,站在虚构这边》诗人写到:“穿过你/才知道自己一直孤身/这落日下的江河/该消失的都消失了/唯余你我......只能在虚构里爱你/世界需要燃烧也需要灰烬/我才长出一颗心”,没有庄严隆重的主题,但也不难感受出人性的悲重;诗人笔下的玉兰也是以孤独的形式出现的,有玉的高洁,兰的幽香,骨子里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是自己的乌托邦,自己的理想国,是安放灵魂的玉兰园,“把你造得小一点,以便孤独刚好把你包住;如果把你造的太小了,孤独就会卷起花边”,这恰好的孤独,是忧郁的心境,是诗灵的状态。
《玉兰:一种选择或者更大的填空》
你是我的选择题也是一道填空题
因为胆怯错过了你舌尖上的各省
桂花开了又落,把你一次次举过头顶
头顶之上没有天空,头顶之上
还是头顶。比强盗还要更持久的暴力
如果一个县可以把一个村子撑死,那我
就以这种方式把你填的满满的,用河流
报复你,激流与漩涡蜂拥而至
终有一天我将像天空一样死去
你是我庞大的寂寞也是我清澈的祖国
如果心一点点破碎
有时产生泡沫有时产生星星
没有比激情更冷的冰
上邪!我终于用一秒
把一生完成......
在诗人玉兰之旅里,终于抓住了她的主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有关于音乐,绘画,诗歌等艺术在艺术家潜意识中的显像和隐意的论述,关于梦与愿望,意象与性欲和性器官都有详尽并科学的解读,想必诗人大卫深谙之道,通过臆想或设想玉兰这一实现原初动力宣泄的愿望,用颓废的形式来关照未来和理想,正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艾略特的《荒原》,闻一多的《死水》不是深刻而是从深刻的背后揭示这个世界。玉兰就是诗人的一种“选择”或者“更大的填空题”,是选择了这一象征的形式,表达个人到国度到苍穹的主题!
“你是我的一半,专门用来心痛/我是你的一半,专门用来发疯”
诗人选择的玉兰,远远胜过下半身的表达形式,尽管不难理解玉兰的意象来源于欲望来源于性,但这不是意淫不是裸露只是意象和象征。尽管读者能从诗句中读出泄欲读出性器官,但同时都能读出“孤独”“骄傲”“闪电”“疯狂”“天蓝的忧伤”“清澈的祖国”“拯救的疯狂”“世界的燃烧与灰烬”!
大卫诗集《荡漾》抒情的形式,从现实到意象和象征两种语言层面的践行
诗歌文本是一种精神的流传,是一个人的灵魂散步。心灵的倾诉和内在情感的抒发,最终实现于文字。诗歌艺术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越发地宽泛,给诗歌的表达带来无限自由的空间,驰骋的想象,联想的状态,甚至隐秘的意象与象征,在文字里得到空前而无限的自由。现代诗歌不断走向人类灵魂的深处,发掘根深蒂固原初的动力,呈现不同阶段文明乃至新的探索及明天的艺术智慧,也是诗歌艺术必须把握的积淀与实验。大卫的《荡漾》所收集的作品还有相当一部分缺少明晰的继承,以及模糊的精神实质,和稳妥自然而又前瞻性的准确表达,但文本已完整地提供出诗歌艺术当下所具备的两个方面的抒情形式,现实抒情的朴素与掘进,意象抒情的象征和意会,都已打下相对成熟的烙印,毋庸置疑地值得关注和总结,我想诗人大卫也是期望得到更好的肯定和选择。
生动再现动人心魄的现场实景,把读者带进预制感动的情形。
“天气转凉了,我不能为你加衣
你亦不能为我掖被子,这些年
阴阳两隔,你我皆孤单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在异乡的路口
为你烧些零碎的纸钱,那些火焰
全是冰冷的火焰,那些灰烬
皆为发疯的灰烬
妈妈,燕子又将南归
而我,却颤抖得抱不住自己”
————《白露:致母亲》
“我把雪给写了,写她一点点融化的样子
作为万物中的一部分,她正在一点点降低
还有谁可以像她那样拿出全部的颜色
安天堂的样子布置尘世”
————《小雪,提前到来的书写》
“那个夏夜,你预感到什么就要熄灭
说要抱抱我
————就一下
你甚至从软床上艰难地做起来
做出纳我入怀的姿势
因为莫名的恐惧
不敢靠近你,仿佛你是
我的敌人
最终没有抱到我
你绝望得更像一个敌人”
————《写给父亲》
“你不在,我只能,以自己的身体作杯
把自己给饮了,此生无多
还有多少寂寥,多少苍茫
可供挥霍,时间和身体一样
用着用着就老了,它咔嚓咔嚓的叫声
仿佛冰在破裂,仿佛一个我碰到了
另一个我”
————《小寒:世界的柴火》
“整整二十年,母亲,我还记得
那个夜晚,你像一盏灯
被风吹熄
哭嚎都没有用。12岁的我
甚至还不知道
什么叫绝望与悲伤
母亲,你去了哪里
冥冥之中,难道还有谁
比我更需要你
许多次,上学的路上
我总是跟在老妇人的背后
真想抱住她的双腿
低低的说一声:
带我回家吧,妈妈”
————《某一个早晨突然想起了母亲》
“你睡的时候,你把我丢在温暖的被窝里
而我醒来之时,你的身子已是冰做的,母亲
什么形状可以摹绘你,从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
哪一根线条是你留在世间的影子,母亲
时间这块橡皮把你轻轻地擦去,大地多干净
再也找不到你的脚印,你的踪迹”
————《母亲,我看你来了》
“坐在这里,我是迷路的风,谁可以血液一样
一边把我浇灌,一边把我穿越
谁把远山推得更远,通往天空的路
早已冰封,若被一根枝条绊倒
那么我就是另一根枝条”
————《大寒:寂寞与辽阔》
标签: 关于母爱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