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让你读后飞起来的鹅毛诗,终于成书出版了

非凡网 43 0

  唐国明:让你读后飞起来的鹅毛诗,终于成书出版了

  唐国明: 让你读后飞起来的鹅毛诗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

  (本文作者唐国明)

  1、 让你读后飞起来的鹅毛诗

  若有人问我什么叫鹅毛诗,最直接最让人懂的回答,莫过于鹅毛诗就是让你读后飞起来的诗。当然这句话是不足以精确回答什么叫鹅毛诗的。

  回望人类文学,不光是中国,就是整个世界,文学的最初形态是从诗开始的。诗最初的起源来自于祭神的话语,是用来颂神,对神言语的吟唱。另一个来源就是山歌与民歌,我国的《诗经》就是一部民歌总集。到屈原《楚辞》的诞生,才出现真正的诗人;而《楚辞》也是楚国民歌的一次文学化实验。

  在我国,尤其是古代,很少有真正以文为生的诗人或作家,一般是在没获取功名之前之后作诗作文,或屡试不第或人生失落而作诗作文。就是李白与柳永,他们不是真正的职业诗人。一个求官无门,放荡江湖,游历山川醉生;一个科场运气不佳失第后,在香艳篱围中梦死。倒是诗词没有辜负他们,让他们流传千古了。

  回望我国文学史,是一个一直以诗为主的国度,诗一直有着崇高的位置。唐诗一出现,唐诗就成为了诗歌的典范。在古代你写小说,即使写出了《红楼梦》的曹雪芹,只敢留个笔名“曹雪芹”在书里让人去猜谜,不敢像写诗的人,大大方方在诗下署上自己的真名。有时诗兴一来,拿笔去人家的墙上乱写乱画一通;只要你写的是诗,人家也不计较。要是好诗,人家不但不计较,还觉得是无上的荣耀。诗歌一直就是这样高贵地在那个传说的农耕时代活着。

  所以诗开始是给神聆听的,诗一直就是给神聆听的。神是什么,是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给神聆听的诗歌更是至高无上的。中国几千年的诗歌积累不但留下了许多高贵的诗歌,更培养了许多欣赏诗歌的神——中国人。在面对这样的读者面前,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所以我主张“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便以十年之力,十年的心血写出了鹅毛诗。写成之后也渐渐体悟到,只有那种让你读后有飞起来感觉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所以在我所有诗稿中,凡是读后,没有飞起来感觉的诗,不是我理想的诗的诗,多数被我删除。以前凡发网上,有些不够格的诗只是当草稿而已。也可以说,凡是我没选进书出版的、网上贴文都只能算是草稿,只有成书出版出来,或收进我自制书里才算是定型的。所以我劝大家,若真正读到我诗文的最好真容,是要读我出版的书与我的自制书。网上吗?有时是一时兴起或是别的原因,一冲动就贴上去了。一发现不满意也懒得去删了,也只得又重生修改又重生发一次。

  我几乎每天就在这样的煎熬中,十年十年的就过去了。庆幸的是我还是留下了读后让自己有飞起来感觉的诗文,所以我的第一部《鹅毛诗》集就这样于2019年6月出版出来了。

  写于2019年7月22日

  2、唐国明《鹅毛诗》集诗选:开篇诗二首

  第一部分、开篇诗

  (写于2017年)

  第一首:坐在天才的马车上

  在我云梦湖边的村庄,在我云梦的床上

  今夜

  在我雪白的纸上,我坐在天才的马车上

  离开了故乡

  我坐在自己的远方,坐在远方的王座上

  我坐在天才的马车上四处观望

  我坐在天才的马车上

  天鹅一样来南北往在

  一把叫天涯的琴上

  背靠岳麓山,住在向阳坡上

  用笔写下一首首如鹅毛

  飞扬天下的诗章

  第二首:一个人的8平方米

  8平方米对于我来说很大又很小

  我就在这个8平方米的房子里

  读书写作为梦想奋斗,在这里

  我开创了“考古复原曹文的红学”,在这里

  我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鹅毛诗歌”

  在这里我以“个位区间法”创新论证了

  哥德巴赫猜想“1+1”

  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规律

  在这8平方米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曾以每天3.5元的吃食到每天吃食8元

  无数书在我手指间翻过

  无数片枫叶从我的窗外飘了又落

  一阵又一阵寒风与春风一阵又一阵吹过

  从房租每月200元到500元每月

  我从没有从这8平方米的房里移动过半步

  每天重复着研读、写作、投稿、顿悟

  未来我已富甲天下、万古富有

  暂时却没有爱情刚能温饱

  我不知道为什么苍天安排我

  要在8平方米内去为天下人思考

  在残酷的8平方米里

  我感觉到了幸福

  在寒冷的8平方米中

  我写出了春天随鸟群归到麓山来的诗歌

  8平方米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

  可对于这8平方米来说

  我不是主人,我只是过客

  我不是定居,我只是漂泊

  我不知在这8平方米的船上

  我还能漂泊多久

  我只知道在这8平方米中,有一个

  我无穷无尽的文化宇宙与智慧王国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

  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冷板凳”式的新时代中国追梦精神。

  唐国明简介:

  唐国明是谁,他是——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移,风雨不倒”的长沙湖南汉子;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的湖南中国文人;

  一个胸怀“思危奋发、安和天下”中国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文章数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9年出版从2015年网上开始走红至今的诗歌集《鹅毛诗》。2018年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写月诗欢乐会”中秋文艺晚会》《逗吧逗把街》《我是站神》《都市夜归人》《钟山说事》《凡人城市.市井发现》《都市晚间》《娱乐急先锋》《夜线》……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2019年5月20日唐国明提出哲学观点:“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

  2019年6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来了唐国明从2015年开始走红网络的《鹅毛诗》集。

  附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标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