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诗歌鉴赏题(原创)

非凡网 28 0

  也谈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诗歌鉴赏题

  淮南小山

  前几天暴忙,今天才抽出时间来来谈谈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的诗歌鉴赏题。

  原题如下: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作诗。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

  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参**:A(淮按:“不通音讯”错。皮子有《抱疾杜门见寄》给陆龟蒙,陆“次韵”和其诗。)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

  (1)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2)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判断题只给出了选项,没有给出答案,是自己我整理的。

  先说说观感:

  首先是感觉题目出得很偏,选的不是名篇。这首诗不见于任何选本,我通读过三遍《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一版,1979年8月二印,繁体竖排铅印25册本。下同), 对这首诗没有留下印象。诗见《全唐诗》第18册624卷p.7178。这样出题的好处,避免了猜题的可能性。对考生而言较为公平。

  其次是感觉题目出得很难。注解达到5条之多。一般而言,注解以两三为宜。5条确实有点多,也说明很难。

  再次是选项肢解读出现偏差。

  最后是引诗有误,注解出现错字,一是颔联末字的“枝”与尾联末字的“枝”重复。查皮日休原诗,见《全唐诗》18册613卷p.7073: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

  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

  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鲁望是陆龟蒙的字。因“次韵”系按原作的韵脚用韵,所以,“三秀枝”当为“三秀芝”之误。而陆诗《全唐诗》误作“枝”,失校。

  注解5中的“商朝”,应为“南朝”之误。沈约是南朝刘宋朝人。史学家,文学家。是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的编撰者。相传刘勰曾携《文心雕龙》求其褒扬。

  现在重点谈谈选项肢解读出现的偏差。

  诗题:皮日休原诗题应加书名号,为: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A这是这道选择题目的正选项.“不通音讯”错。皮子有《抱疾杜门见寄》给陆龟蒙,“见寄”,被……所寄。陆“次韵”和其诗。选项肢的设置没有问题。

  B首联:是说自己失去与友人春游之期,只好关在家中(下帷:放下帷幕),整理(裁:整理)自己未审定的诗。选项肢里的“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错。

  C颔联:我因此吟出屈原的“又树蕙之百亩”句子(暗喻自己还在从事塾师的世俗职业),但特别想和你共采商山之崖的灵芝(指学仙修道,暗喻摆脱俗事,追求自由。如李商隐《东还》诗:“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忆采华芝”)。

  选项肢里“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有偏差。商崖:用汉商山四皓之典。商山,又名地肺山,在陕西省商州上洛县南。四皓是指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汉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注解里的“泛指山崖”错。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没有问题。但可补充的是:除了沈约外,项羽是重瞳子,后代南唐李煜也是重瞳子。重瞳是天生的异相,不算疾病,对生活也没影响。相反是对对方的夸奖。但说“医……健”当然是与眼疾有关。

  只有颈联没有设题,写的是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仁厚:

  给家养的鹤编的笼子很宽,让鹤有更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还给山僧施舍斋饭。因为是素食,所以“别教炊”。反映皮子生活的一个侧面。

  至于“奉和”、“次韵”,对古典诗词爱好者是常识,但对高中生而言,显然还是非常陌生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今年的高考全国卷1的诗歌鉴赏题,连命题人解读都不够到位,可见其难。

  (2020、7、15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工作室)

标签: 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