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从此走向胜利

非凡网 74 0

  中国书法从此走向胜利

  海南

  当代书法为什么楷不如唐宋,行草不及明清,隶篆赶不上秦汉?中国书法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虽然我们都在思索探究,但近一个世纪来中国书法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当代中国书法,不管是书法爱好者,还是书法大家,只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这样下去,即使再过五千年,中国书法依然是今天的面貌。

  然而,在浙江,有一位书法老师,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窥视到了中国书法深层的问题,并旗帜鲜明地指出,书体、书风、笔画、章法对于书法艺术来说还远远不够,它只是书法的基础,是地基,不是书法艺术的高楼大厦。如果我们用有限的生命沉溺于“地基”且不能自拔,即使再给我们一百年,甚至五千年,我们的书法还是老面孔!先生认为,中国书法的基础经过几千年来的积累,已经夯实,现在到了把书体、书风、笔画、章法作为砖瓦建筑美丽的亭台楼阁的时候了。这一美丽的亭台楼阁就是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

  为此,先生几十年来致力于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书法融入“诗画舞歌”艺术和“喜怒哀乐”情感笔画元素塑造艺术形象,创造书法艺术思想,以及引入象征、寓意、夸张、借代、写意、蒙太奇等多种创作手法表现书法意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这些方面五千年来没有人敢想,先生却敢想,没有人敢碰,先生却敢碰,没有人敢做,先生却敢做,而且做得很好,这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先生认为书法作为艺术必须遵循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虽然书法界对此普遍模糊、不可思议甚至反对,认为书法线条是独立于文字之外的,但先生却严格坚持这一艺术原则,并在这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思想且走向成熟。先生认为中国书法的笔画是很丰富的,就拿点画来说,它有多种写法,如果细化一下,就有几十种写法。这些写法形态各异,所包含的意义也很丰富,但我们一直以来只注重写法,重复写法,没有很好地上升到意义层面。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正是写法和意义的结合体,是完善和提升中国书法的切入点。其实,书法线条与文字内容的结合早已在历史上出现。古代书法家自撰自书就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孕育期。天下三大行书就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在孕育期的代表作品。所以,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是当代中国书法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书体基本完善,书风基本形成,识字书写普及的今天,实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已是万事具备。

  其次,在书法创作中,先生大胆融入“诗画舞歌”艺术和“喜怒哀乐”情感元素塑造书法形象,创造书法思想。先生认为,书法应该借用诗文的创作手法和意境,绘画的写意与造型,舞蹈的动作和节奏,音乐的音调和旋律。过去有人曾经以“诗画舞歌”形容书法的美,虽然很模糊,但说明书法确实具有“诗画舞歌”艺术审美特征。现在我们反过来把“诗画舞歌”融入到书法创作中,把它清晰地表现出来,强化“诗画舞歌”这一艺术审美特征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完美体现。同时,经过五千年来我们对文字(书法)笔画及结构的情感有着丰富的认知,现在,我们完全有条件在书法创作中融入“喜怒哀乐”情感元素塑造书法艺术形象,让观众真正从书法家的作品中产生思想情感共鸣。

  再次,在书法创作中,引入象征、寓意、夸张、借代、写意、蒙太奇等多种创作手法表现书法意境。象征、寓意、夸张、借代,是写作手法,写意是中国画的画法,蒙太奇是电影手法或写作手法。先生认为,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象征、寓意、夸张、借代、写意、蒙太奇等创作手法把文字结构和笔画所包含的意义体现出来。先生的这一创新之举,在五千年中国书法还是第一回。这些手法的引入大大增强了书法的表现力,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创作手法,给书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提升了书法艺术品位,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创作宽度,凸显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先生的这三方面研究和实践是从传统中来,却又高于传统,这是史无前例的。当代中国书法界,即使是中国书协成千上万的书法家,还是几十所书法专修校院,在这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没有人比得上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位先生就是浙江嘉兴海宁的施政明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施政明老师的书法研究和实践成果,体悟他的书法新思想,探讨中国书法的新发展。

  最后,我们用两句当代比较流行的话结尾,与大家共勉。

  放心吧,这个时代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不思进取之徒,哪怕他现在霸权在握!

  放心吧,这个时代会狠狠奖励每一个积极改变的人,哪怕他现在默默无闻!

  施政明书法艺术简介

  施政明,男,汉族,号尖山卧石,1961年生,浙江嘉兴海宁人,大学本科,教师。八岁学书法,从颜欧入手,兼取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等诸家,并融入《张猛龙碑》,逐渐形成雄浑俊秀的书风。创立“意义书法”,倡导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书法创作根据内容意义运笔、结体、布局,并融入“诗画舞歌”艺术和“喜怒哀乐”情感元素塑造书法的艺术形象,引入象征、寓意、夸张、借代、写意、蒙太奇等多种创作手法表现书法意境,突出表现书法的形象意义、情感意义和艺术意义,填补了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历史空白,成为高度有意义的书法艺术流派。1995年在海宁市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2016年在海宁采遗书院举办“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全国首展——施政明意义书法艺术展”,是当代中国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开拓者,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书法形式(美)与内容(美)融合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书法《竹石》

  清代郑燮诗《竹石》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这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书法创作采用刚健、强劲的书风,象征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笔画情感与内容思想相一致。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名句,重墨书写。“咬”字采用夸张手法,突出口部;右部“交”结构紧密,交叉的笔画咬合在一起,形成了“咬”的意象,充分表现中国汉字形声造字的特点及毛笔写意的特征,凸显书法的神韵。第二句末字“中”的最后一笔竖画,采用夸张手法长竖出锋,塑造竹子挺拔的形象,象征竹子的顽强,寓意诗人的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同时,起到布局留白效果。作品每一字的末笔收放与连笔牵丝都严格根据字的音调和吟诗的缓急轻重来写,欣赏者完全可以根据笔画的轻重起落有感情的吟唱,获得真正的艺术感悟和共鸣。书法创作遵循形式(美)和文字内容(美)相统一原则,并融入“诗画舞歌”艺术和“喜怒哀乐”情感笔画元素塑造书法艺术形象,创造书法艺术思想,以及引入象征、夸张、借代等多种创作手法表现书法意境,突出坚强不屈、高风傲骨的诗义。

  施政明的这幅书法粗看与一般书法并不两样,但细看却完全不同,大有内涵。笔画轻重、大小、收放、出锋、牵丝等等都很有讲究,突出艺术意义,不随心所欲,书法情感更是随内容思想而起伏。而且还引入象征、夸张等多种创作手法表现书法意境。这是当代中国书法很有意义的艺术创新,前所未有。

中国书法从此走向胜利-第1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黄庭坚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