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铭》天价炒作的疑惑
潘彦伯
对一幅有争议的书法作品,买家敢用如此的天价购得,让笔者产生一种自拍自卖、同行勾结下的炒作拍卖之感
一、购买目的疑惑
1、《砥柱铭》的买家如此神秘,应不是国家所为。如果是私人藏家或基金机构,用如此天价购得《砥柱铭》,在一二十年之内,《砥柱铭》恐无增值潜能,其收藏价值何在?除非用途不正(艺术品是最好的洗钱及避税工具)。当然,在房地产低迷时,将拍品的价格推高,使拍卖者、拍买者都产生古董能“保值升值”的冲动,而使不负拍品真假责任、也无任何风险的拍卖公司和《砥柱铭》出货者获利。
2、因保利拍卖并没有展示日本有邻馆的进关文件,也没有展示日本有邻馆的交税记录(国家税务机关可主动介入,以遏止欺骗式的炒作之风)。可视为吸引眼球的“自拍自卖”式炒作,果如此,纯粹就是一种“欺诈”行为
二、《砥柱铭》的鉴定存在巨大问题
1、《砥柱铭》预定以8000万起拍,作为理智的竞拍者或拍卖公司,首先应对《砥柱铭》的画心进行14C(碳14)年代测定(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及一致性,应同时在2~3同型仪器上进行),加速器质谱仪对碳纤维年代的测定可精确到2~5‰,对于只有千年不到的《砥柱铭》,其画作年代可精确到黄庭坚当时在什么地方。此举不但可检测出《砥柱铭》的年代,还可确定书写《砥柱铭》的黄庭坚在什么地方,以证史料之记载。
2、宋代官员所使用的纸张是有严格规定的,傅申先生并未对画心用纸进行说明与考证,因笔者也未到现场,因而未敢多言。
3、在科学的年代检测后,再用黄庭坚同时代作品的风格与《砥柱铭》的风格相比较,才能得出分析者的主观结论。很显然,在科学仪器能够检测植物纤维年代的今天,仅以一个书法研究专家的主观分析鉴定,是不能服众的,也是不科学的。笔者就是因为《砥柱铭》的书法艺术之功底有点低,才对《砥柱铭》的真伪产生怀疑的
三、黄庭坚创作时间考及流传脉络考存在一些问题
4>黄庭坚受苏轼赏识,荐为校书郎(从八品)、《神宗实录》检讨官,第二年升迁为著作佐郎(正八品),《神宗实录》成而擢为宋哲宗起居舍人(从六品)。起居舍人官品为从六品,属中书门,与起居郎共为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群臣殿上进对、朝廷发命的命令、敕宥、文武臣除授、礼乐法度增删、气候、符瑞、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等国事活动,以送史馆修史之用。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被当时人称为四学士,俱游苏轼门,是因撰写的《神宗实录》有不实之处而被贬,为元祐党人而被贬。魏征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且被封为王,两者的地位相差很大。北宋谏臣属御史台门,“有大事得在朝廷、皇帝面前辩论抗争,小事则上奏弹劾”的御史中丞,元祐时其官品为正三品,与从六品的起居舍人还差了好几级。所以,傅申先生为了证《砥柱铭》之为真品,说黄庭坚连续书写了好几幅《砥柱铭》,傅申先生的说法让笔者产生黄庭坚有些“不务正义”之感觉。傅申先生认为日本有邻堂藏《砥柱铭》为“此墨迹卷的书写年代指向黄山谷与杨明叔交往最频繁的时期,即山谷被贬入蜀时期的初期,大约是在绍圣二年(1095)前后”,而绍圣元年(1094)的黄庭坚是:出知宣州(今安徽省宣城),改鄂州(今之武汉),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绍圣二年(1095)拜黔州(今重庆之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谪命。“谪”者,即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北宋之黔州属夔州路重庆府,在长江支流乌江边上。可以想象黄庭坚顺长江、乌江逆流而上的处境,在此环境下,黄庭坚书《砥柱铭》的心境是否具备?如此大的画心纸,又是来源于何处?对于《砥柱铭》的源流脉络,因未见到原画之墨迹及印迹,不敢妄评。只是觉得,竞购如此高价之古董者,在没有任何科学检测和入关证明展示的前提下,就敢痛下“杀手”,将有争议之物收入囊中,真是“疯子”。
全程关注请参阅: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宋瓷雅集
标签: 黄庭坚 砥柱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