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戴叔伦一生有何作为?

非凡网 33 0

戴叔伦(732—789年),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城西南窑村人。

戴叔伦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他的祖父戴修誉、父亲戴奋用,都隐居终

身不仕。戴叔伦小时候聪慧过人,博闻强记,跟随著名的学者萧颍士学习,

“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岁末,为避永王兵乱,戴叔伦随亲族逃难到江西鄱阳。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在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的幕下

供职。大历三年,经刘晏推荐,戴叔伦出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历任涪州

(今属四川)督陚、抚州(今属江西)刺史,以及容州(今属广西)刺史,加

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

  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

贞元五年(789年)四月,戴叔伦上表辞官归隐,六月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

戴叔伦的诗作,体裁多样,无论是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佳作传

世。他的诗歌内容也十分丰富,既有揭露昏暗世道的,又有同情民生疾苦的,

既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吟咏田园山水风光的,其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最具价值、最富现实意义。

  如《女耕田行》“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

泥”、“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写出了农家妇女劳作的劳苦,

《边城曲》“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

百草衰”写出了戍边士兵的艰辛……这些诗描写了遭受封建压迫剥削的劳动

者的困苦生活,语言平易顺畅,描写细致委

婉,感情丰沛真诚,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标签: 关山月戴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