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答。关于岑参,他是唐代高适后,著名的边塞诗人。现从三方面来说。
1.南阳官僚家庭出身的岑参,曾祖父,伯袓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剌史。因父亡,他自幼从兄受书,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后充高仙芝幕府书记,赴西安十载回长安。四十岁又做安西北节度史封常青的判官,再度出塞,因其多年在边塞军旅中生活,唐军声威赫赫,兵壮马肥,战穹帐累累,烽火锋剑强力,岑参耳闻目染,情感迸发,形成著称一时的边塞诗环境。
2.岑参诗题材广泛,除感叹身世,赠答朋友,写西北山水,怀思情亲的诗外,写军旅的诗,意境新奇,有雄奇瑰丽的浪漫风格,就其成就较高之诗作而言,其边塞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其鼎足而三的代表杰作。
3.现撷取代表作之一,《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与友共赏。曰: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墨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该诗写大将封常清的一次西征。先渲染北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恶劣气侯环境,写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反衬汉家大将西征的声威。军情紧急,军纪严明的汉军,用"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暗示军威强大,猛悍精锐。塞上严寒,马毛盖雪,汗发蒸气,瞬间结成冰;在帐中写檄文的砚墨水也凝结成冰,反衬战斗时,天寒地冻,天气恶劣的环境,诗中虽设写战斗场面,但从以上烘托,已显示出必胜的气势。因此在结尾处,"车师西门伫献捷",写出胜利的阵仗,画龙点睛。
该诗三句一转韵的急促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情,配合恰到好处,充分体现慷慨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基调;气势雄伟,热情奔放,奇特的边塞生活。充分显示岑参浪漫、奇情异采的艺术魔力。
标签: 岑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