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在诗歌方面有何贡献?

非凡网 57 0

岑参(约715—770年),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与高适并称“髙岑”。

岑参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曾两

次出任州刺史。但由于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跟从兄长学习,遍读经

史。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授职兵曹参军。

  天宝八年,随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赴安西、武威。天宝十年回到长安。天宝十三年,再度出塞,

成为封常清北庭幕府的判官^直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才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官至嘉州(今属四川)刺史,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世称

岑嘉州。

岑参的诗歌,形式多样,他最擅长七言歌行;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

身世、赠答朋友的诗作外,还有一些山水

诗。

  他的山水诗风格清逸,诗风与谢跳、

何逊相近,但意境新奇,常带有感伤不

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如《感遇》、

《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

匡城主人》等。

岑参的主要成就是边塞诗的创作。岑

参先后两度出塞,在边疆军队中共生活了六

年,对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亲身的观察和

体会。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

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

主要风格。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意

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峭拔,色彩绚丽,

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

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他

既热情歌颂了边防将士的勇武和战功,也委

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此外,他还写

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

思乡之情,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他对边通景色予以生动 夸张的艺术描绘,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 入天等异域风光,都成了他创作的对象。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奉 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玉门盖将军歌》。

  著有作品《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十首。

标签: 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