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愈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名气,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和文学主张,这与他乐为人师、乐于提携后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从他的一首《赠贾岛》诗中可以一斑:
赠贾岛 韩愈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四句诗,提到了唐朝两个著名的诗人——孟郊和贾岛:
孟郊,字东野,先世居洛阳,后隐居嵩山。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
贾岛,字阆仙,人称诗奴,据说在长安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相互探讨,多加提携。
孟郊贾岛齐名,共称郊寒岛瘦。
韩愈的这首诗的大意是,诗人孟郊死后葬于风水宝地北邙山,从此多变的气候能够暂时休闲。上天恐怕文章全然从此断绝,再生贾岛活在人世间。通过类比和夸张的手法,说明贾岛与能在文坛翻云覆雨的孟郊一样,都是写诗文的高人名家。
韩愈作为一位诗坛文坛大家,全然没有文人相轻的习气,对两位身份较低的诗友倍加赞扬,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相亲之风。
韩愈和贾岛的交往,从“推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韩愈和孟郊的交情更显深厚,据说800年,孟郊当上一个小官,并把老母接到身边奉养。但是他以文人任武职,避长用短,不易称职,被降半薪,生活顿时陷入困境。三年后,孟郊才遇韩愈,苦闷得以诉说。韩愈以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写了《送孟东野序》,鼓励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孟郊58岁连丧3子,凄苦悲恸无以言表,韩愈写《孟东野失子》,对老友进行劝慰。孟郊去世,葬于洛阳北邙山,韩愈作墓志铭。
可见,一代宗师韩愈,堪称文人相亲的典范。
标签: 孟郊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