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非凡网 86 0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陶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但后来也一定程度上受了道家的影响。他少有济时之志,后屡遭挫折又放弃了这种理想,但能坚持志节,不肯随俗浮沉。可惜他终于“委运乘化,”要顺应天命,对世事持消积不问的态度。他归田以后,参加了一部分生产劳动,跟农民平等相处,这是他思想进步的一面,对于他的文学成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陶诗不仅开拓了田园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天地,而且在田园诗的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诗是一种新的开创,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都着重于关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陶渊明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和精力都倾注到田园诗的创作上,取得了无可伦比的成就,一下子便将田园诗推向了峰巅。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承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义曹有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可见唐代田园诗人各自从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吸取了某一方面的长处,而不能从整体上超越陶渊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仍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关注。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

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

  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这也是陶公诗作一种特有的风格。

我觉得是那种恬淡,那种悠然!

  陶诗的田园诗、田园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感人的情境,没有着意雕琢的语言,然而它却脍炙人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诗里充满了作者倾注在田园里的深情。

作者的喜忧悲愁之情。无不流露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诗书敦宿好,园林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表观了作者对自己早年离开田园,误入官场无比后悔之情:“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表观了作者隐居时内心十分忧愤苦闷的感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更是洋溢着作者无比欣喜欢畅的感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桃花源诗》并记)其中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及精神面貌等写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动的美,静的美浑然合融为一体,反映了身处乱世,躬耕于田园的贫贱之士对美好社会的幢憬,再观了作者早年未遂的“大济苍生”的理想。

他像一只傍晚归巢的鸟,一头扑进生他养他的母亲一一田园。他“性本爱丘山”, 爱家乡,爱田园生活,他误入官场生活十三年,此时后悔不已。。。。。。 。

标签: 陶渊明的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