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非凡网 75 0

  关于“桃花源”究竟在哪里,有以下几种猜测:

1、“桃花源”在桃源县,湖南桃源县西南15千米处的水溪,俯临沅水,背倚青山,景色绮丽,被当地人称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唐代人开始在此建造寺观。宋代,此地建造了“延请楼”(元末毁于大火)。明代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此地又建造了殿宇(明末毁于大火)。

  清代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此地又重修了“渊明祠”,并顺 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观”“集贤祠”“蹑风亭”“探月亭”“水源亭”“缆船洲”等。

2、“桃花源”在武陵《学术月刊》载刘自齐所写《〈桃花源记〉与湘西苗族》的文章,认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那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的社会生活图景,并非作者的凭空虚构,也不是幻想的再创造,而是切切实实的当时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写真”。

  除了陶渊明外,另一个文人刘敬叔也在他的《异苑》中记述道:“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见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这简直是又一个“桃花源”,所不同的是,发现者一位是渔家,一位是猎户罢了。

3、“桃花源”在宿城山,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宿城山等地古称海州,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以前,这里一直地处五羊湖的东岸,由水路顺山麓向南,直至海边山尽处,有一小径通入宿城山山坳。

  宿城山山坳,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这样一个偏在“东海隅”、天然巧成的堡垒,中间却有一片坦荡美丽的川原。陶渊明在写进人桃花源的情景时说道:“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对比此处地理特点,我们足以产生有趣的联想了。清代两江总督陶澍自称陶渊明的后裔,也是研究陶渊明的专家,他曾著有《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一书,并亲自向道光帝讲述了宿城山一带“鸡犬桑麻”的太平景象。

  道光帝也认为:“此境与桃花源何异?”

“桃花源”的原型,可能还不止上述的三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呢?这还是一个谜。

标签: 陶渊明桃花源记